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52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整流器U1,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大的带宽,可以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态响应速度,使静电除尘器的启动速度更快。

A voltage buffering power supply based on surge prote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voltage surge protection based on buff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ontrol chip U2, T1 transformer, T2 transformer, rectifier diode triode amplifier P, U1, VT1, VT2 of the triode transistor, VT3, the output end of the anode and cathode diode rectifier U1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negative pole, the anode with diode rectifier U1 capacitor connected with C3. The invention has large bandwidth, and can improve the dynamic response speed of the invention, and make th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start f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
技术介绍
静电除尘器以其除尘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减小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粉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环保设备,其已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现有的静电除尘器所采用的电源容易受到冲击而损坏,严重的还会损坏静电除尘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静电除尘器所采用的电源容易受到冲击而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现实: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整流器U1,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光电耦合器A,电容C2,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相并联的电阻R1,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4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二极管D6后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串接在电容C6的正极和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一端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光电耦合器A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光电耦合器A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9,串接在光电耦合器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缓冲保护电路,以及N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11后形成高压输出端的二极管D10组成;所述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基极分别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OUT管脚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GND管脚分别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TRIG管脚和THRE管脚均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DIS管脚与电阻R7和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其RE管脚和VCC管脚均与缓冲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位器R5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均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输入端相连接,其原边电感线圈则作为电源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所述光电耦合器A的第一输入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缓冲保护电路包括放大器P101,电容C101,P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放大器P10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P极经电阻R101后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10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3,N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103的P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串接在电容C101的正极和二极管D102的N极之间的电阻R103,正极与二极管D102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电容C103后与二极管D103的N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容C102,以及串接在电容C101的正极和电容C102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04;所述电容C101的正极分别与控制芯片U2的RE管脚和VCC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01的正极与其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为NE555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大的带宽,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动态响应速度,使静电除尘器的启动速度更快。(2)本专利技术具有电压钳位功能,因电网波动而出现过电压时,可以将过电压钳位进行钳位,从而保护本专利技术不被过电压损坏。(3)本专利技术可以对谐波干扰信号进行隔离,避免升压变压器受到谐波污染,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效率。(5)本专利技术的缓冲保护电路可以对电压进行缓冲,防止电压对电源和静电除尘器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保护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整流器U1,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光电耦合器A,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缓冲保护电路以及二极管D10组成。连接时,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1与电容C1相并联。二极管D2的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4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5的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二极管D6后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P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6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整流器U1,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光电耦合器A,电容C2,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相并联的电阻R1,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4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二极管D6后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串接在电容C6的正极和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一端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光电耦合器A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光电耦合器A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9,串接在光电耦合器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缓冲保护电路,以及N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11后形成高压输出端的二极管D10组成;所述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基极分别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和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OUT管脚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GND管脚分别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其TRIG管脚和THRE管脚均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DIS管脚与电阻R7和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其RE管脚和VCC管脚均与缓冲保护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位器R5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均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输入端相连接,其原边电感线圈则作为电源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所述光电耦合器A的第一输入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电压缓冲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1,变压器T2,二极管整流器U1,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光电耦合器A,电容C2,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相并联的电阻R1,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4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正极经二极管D6后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串接在电容C6的正极和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一端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光电耦合器A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光电耦合器A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9,串接在光电耦合器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缓冲保护电路,以及N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P极经电阻R11后形成高压输出端的二极管D10组成;所述变压器T2的副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悦翔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