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6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前置恒流源电路,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Q,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检查维修,而且成本较低,适用面比较广,同时还能在市电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时进行调整,从而可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性,适合推广运用。

A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ing filter type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filter circui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ont circuit of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T transformer, rectifier diode U, operational amplifier P1, a triode VT1, a triode VT2, a triode VT3, FET Q, inductance L, capacitance C1, the capacitance C2, C3 capacitor, capacitor C4, a capacitor C5, R1 resistance, R2 resistance, R3 resistance, R4 resistance, R5 resistance, R6 resistance, R7 resistance, R8 resistance, R9 resistance, D1 diode, zener diode D2, a diode D3 and a diode D4.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low cost and wide application scope, and can also be adjusted when the output voltage fluctuates when the market voltage or load current changes, so a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output power,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普通人们的家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目前家庭用电大多采用的220V市电,对使用电压较低的用电器需要使用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进行电压处理。由于目前使用的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稳定性较差,因此容易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以期能简化现有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的结构,并提高电源电路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主要由前端恒流源电路,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Q,运算放大器P1,正极与负极均与前端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5,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P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感L,以及正极经二极管D4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源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组成输出端;所述前端恒流源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4,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1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0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0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04,串接在电容C102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5,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T1~VT4均为3CG15型三极管。再进一步的,所述运算放大器P1为LM324型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P2为LM358单电源通用运算放大器。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均为1N4007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D2为2CW110型稳压二极管。为了确保效果,所述变压器T为EF20降压变压器;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为全波三相整流器MT3510W。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检查维修,而且成本较低,适用面比较广,同时还能在市电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动时进行调整,从而可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根据要求的输出电压、电流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参数的电子元件,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的使用面更加的广泛。(2)本专利技术的场效应管Q与三极管VT3、电阻R5、电阻R6、电容C3以及二极管D3组成的压控振荡电路能对稳压二极管D2稳压后的电流波形进行调整,使输出电流的强度增强,可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输出功率的稳定性,从而能确保来本专利技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并且能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负载能力。(3)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P1与电感L、电阻R8、电阻R9、电容C4以及二极管D4还能组成一个滤波电路,可对输出电源进行滤波处理,从而能确保输出电源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置恒流源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主要由前置恒流源电路,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运算放大器P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Q,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组成。其中,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300Ω,所述电阻R2~R4的阻值均为260Ω,电阻R5~R7的阻值均为240Ω,电阻R8和电阻R9的阻值均为220Ω。同时,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均为100μF,所述电容C3和电容C4的容值均为110μF,所述电容C5的容值为120μF。为了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实施时,所述三极管VT1~VT3均采用3CG15型三极管来实现,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均采用1N4007型二极管来实现,所述稳压二极管D2则采用2CW110型稳压二极管来实现。所述变压器T采用EF20降压变压器来实现,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则采用全波三相整流器MT3510W来实现,所述场效应管Q则采用的是EMB06N03A型场效应管。所述电感L采用的是100μh的滤波电感,所述运算放大器P1则采用LM324型运算放大器来实现。连接时,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负极均与前置恒流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电阻R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5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前端恒流源电路,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Q,运算放大器P1,正极与负极均与前端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5,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P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感L,以及正极经二极管D4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源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P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组成输出端;所述前端恒流源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4,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1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0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0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04,串接在电容C102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5,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供电压控振荡滤波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前端恒流源电路,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场效应管Q,运算放大器P1,正极与负极均与前端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R5,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P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电容C4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与负输入端之间的电感L,以及正极经二极管D4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源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P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颉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