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52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4、电容C1、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阻R6、电阻R7、电阻R8、软启动电路,源极恒流驱动电路,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电压调整电路以及延时电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软启动,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接通电源后输出电压经过一个启动的过程,以较慢的速度上升至给定值,以保护电子产品在启动时不受浪涌的冲击;启动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保证30秒左右的最佳延时时间;适合推广运用。

A soft start current regulated circuit based on voltage regulated surge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ft start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adjustment type surge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based 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ransformer T, diode rectifier U, triode VT4, capacitor C1, a capacitor C4, a capacitor C5, a capacitor C6, a resistor R6, a resistor R7 and a resistor R8, a soft start circuit, source the constant current drive circuit, inrus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and delay circuit.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soft star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the invention after switching on the power supply output voltage after a start of the process, to rise slowly to the given valu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at startup by surge impact; startup, the invention can ensure the best delay time is 30 seconds left and right;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启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普通人们的家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由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性能不尽相同,有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需要软启动,以便保护电子产品在启动时不受到浪涌的冲击。但是,目前用于实现软启动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启动的延时时间较长,从而给用户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以期待解决目前用于实现软启动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启动的延时时间较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4,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软启动电路,正极与软启动电路相连接、负极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8和电压调整电路后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分别与电容C5的正极与负极以及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延时电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延时电路相连接的源极恒流驱动电路,正极分别与软启动电路和延时电路相连接、负极也与延时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源极恒流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Q,三极管VT6,三极管VT7,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01,P极经电阻R102后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正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3,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源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04,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6接地的电容C101,P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4组成;所述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102的N极和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基极与延时电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由三极管VT8,三极管VT9,三极管VT10,正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9,P极经电阻R15后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0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P极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三极管VT9的基极与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6,串接在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17,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0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8组成;所述电容C8的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电压调整电路由三极管VT11,三极管VT12,三极管VT13,一端与三极管VT1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9,正极经电阻R20后与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P极与三极管VT11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2后与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串接在二极管D8的N极与三极管VT1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3,串接在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21,P极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P极与三极管VT1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正极与三极管VT1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4后与三极管VT1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5组成;所述三极管VT1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1的负极经电阻R8后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软启动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电容C2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5,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延时电路由三极管VT5,正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9,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11,以及P极经滑动变阻器RP后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三级VT5的集电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5的正极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N极与滑动变阻器RP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基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软启动,使本专利技术接通电源后输出电压经过一个启动的过程,以较慢的速度上升至给定值,以保护电子产品在启动时不受浪涌的冲击。启动时,本专利技术还能保证30秒左右的最佳延时时间。(2)本专利技术能保证电子产品负载工作时为电子产品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4,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软启动电路,正极与软启动电路相连接、负极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8和电压调整电路后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分别与电容C5的正极与负极以及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延时电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延时电路相连接的源极恒流驱动电路,正极分别与软启动电路和延时电路相连接、负极也与延时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源极恒流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Q,三极管VT6,三极管VT7,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01,P极经电阻R102后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正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3,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源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04,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6接地的电容C101,P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4组成;所述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102的N极和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基极与延时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三极管VT4,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分别与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的软启动电路,正极与软启动电路相连接、负极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8和电压调整电路后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分别与电容C5的正极与负极以及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延时电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延时电路相连接的源极恒流驱动电路,正极分别与软启动电路和延时电路相连接、负极也与延时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两端组成电源输入端,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所述源极恒流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Q,三极管VT6,三极管VT7,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栅极与电容C1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01,P极经电阻R102后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正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3,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串接在场效应管Q的源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04,正极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6接地的电容C101,P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4组成;所述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102的N极和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基极与延时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压调整式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软启动稳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由三极管VT8,三极管VT9,三极管VT10,正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9,P极经电阻R15后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0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P极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三极管VT9的基极与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6,串接在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17,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0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8组成;所述电容C8的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泓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塞普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