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15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其中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和N个输出模块,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和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一节点进行控制;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二节点进行控制,以便第三节点控制模块根据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对第三节点进行控制,而N个输出模块分别在第一节点的控制下根据对应的时钟信号端对对应的输出端进行控制。该移位寄存单元通过多个输出模块控制多个输出端,因此一个移位寄存单元可以连接多条栅线,当该移位寄存单元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可以减少移位寄存单元的数量,有利于窄边框设计。

Shift storage unit, its driving method, gat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中,通常通过栅极驱动电路向像素区域的各个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的栅极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电路可以通过阵列工艺形成在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上,即阵列基板行驱动(GateDriveronArray,GOA)工艺,这种集成工艺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可以做到液晶面板(Panel)两边对称的美观设计,同时,也省去了栅极集成电路(IC,IntegratedCircuit)的绑定(Bonding)区域以及扇出(Fan-out)的布线空间,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并且,这种集成工艺还可以省去栅极扫描线方向的Bonding工艺,从而提高了产能和良率。目前,现有的栅极驱动电路由多个移位寄存单元级联组成,每一级移位寄存单元主要用于向显示面板上对应的一条扫描线发送扫描信号。但是,随着显示面板分辨率的逐渐提高,栅极驱动电路中移位寄存单元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从而不利于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用以实现窄边框设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和N个输出模块,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在输入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一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在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二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将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将第三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节点;所述N个输出模块中,第n个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第n+2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n个输出端,n取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N的任一整数。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和第六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七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电位保持模块,其中所述电位保持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之间。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每一所述输出模块包括:一个第八开关晶体管;第n个所述输出模块中,所述第八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八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n+2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n个输出端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每一所述输出模块还包括:一个第九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九开关晶体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九开关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且所述第九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参考电位端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与各所述输出端一一对应的输出复位模块;与第n个输出端对应的所述输出复位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n个输出端。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输出复位模块包括:第十开关晶体管;所述第十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十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连接;与第n个输出端对应的所述输出复位模块中,所述第十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n个输出端连接。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在使能控制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节点。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十一开关晶体管;所述第十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使能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驱动上述移位寄存单元的驱动方法,包括:输入阶段,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在所述输入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节点;输出阶段,第n个所述输出模块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第n+2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n个输出端;复位阶段,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在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二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或在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将第三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将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至少包括一个由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单元组成的级联电路,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在所述级联电路中,除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单元之外,每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第N个输出端与下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入信号端相连;除第一级移位寄存单元之外,每一级移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位寄存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和N个输出模块,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在输入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一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在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二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将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将第三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节点;所述N个输出模块中,第n个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第n+2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n个输出端,n取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N的任一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和N个输出模块,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在输入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一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在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将第二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将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的控制下将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将第三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的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三节点;所述N个输出模块中,第n个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第n+2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n个输出端,n取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N的任一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和第六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七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电位保持模块,其中所述电位保持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端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输出模块包括:一个第八开关晶体管;第n个所述输出模块中,所述第八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八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n+2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n个输出端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寄存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输出模块还包括:一个第九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九开关晶体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九开关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且所述第九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参考电位端连接。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位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弋珊樊君张寒李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