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昆虫病原线虫活体高倍培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2087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林业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规模化昆虫病原线虫活体高倍培殖方法。改目前的离体繁殖为活体繁殖,明显提高了对农业害虫的致病能力,并且产量与效率较高,成本低,质量好,防治效果明显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材料分布广,价格便宜,可降低成本。广泛应用于林木、果树、观赏园林等隐蔽性害虫防治和盆栽作物、经济作物等地下害虫防治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生物防治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规模化生产昆虫病原线虫活体高倍培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改目前的离体繁殖为活体繁殖,其步骤如下:a.介质与繁殖袋质地筛选:寄主昆虫采用黄粉虫,培养介质选用价格便宜的蛭石,蛭石用自来水浸泡,洗干净,然后在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侵染前期准备:把1Kg蛭石装在布袋中浸泡在蒸馏水桶中,完全浸泡之后,取出布袋,挂起来,晒干直至布袋上不滴水,再称布袋的重量,计算蛭石含水量,即蛭石完全浸透所需水量;侵染:将线虫悬液,配成一定浓度的线虫悬浮液,将一定浓度的线虫悬浮液喷在蛭石上,使蛭石完全湿透,没有水溢出为宜;布袋是17×26cm大小,布料质地选用纯棉,设侵染每头末龄黄粉虫的异小杆线虫剂量为50条IJ、斯氏线虫100条IJ;b.培养介质不灭菌;c.繁殖袋不用翻动;d.侵染剂量筛选:寄主昆虫与培养介质混合比例、收获时间、繁殖袋大小进行正交组合试验,寄主昆虫和培养介质处理同a步,寄主昆虫(黄粉虫)与培养介质(蛭石)混合比例为三比二;异小杆线虫侵染剂量是800条侵染期线虫/克黄粉虫或斯氏线虫侵染剂量是1600条侵染期线虫/克黄粉虫;繁殖袋大小选用17×26cm;异小杆线虫的收获时间是培养12天时开始收获,将布袋浸泡并收获5次,培养15天时再次收获,将布袋浸泡并收获3次,斯氏线虫的收获时间是培养10天时开始收获,将布袋浸泡并收获5次,培养13天时再次收获,将布袋浸泡并收获3次;e.收获方法优化:收获后将线虫悬浮液沉淀,移去上清液后再用放在瓷盘上的面巾纸过滤除去杂质;f.规模化生产:选择以上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参数,将繁殖袋悬挂在25℃装有空调的房间里,每天观察悬在繁殖袋上的弹簧秤的读数,以监控繁殖袋的失水量,当失水达到50%时,应用蒸馏水喷湿布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家王玉玺陈祥伟解运杰于泽波马光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