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技术

技术编号:171139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交替地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并沿着堆叠所述介电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并且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

Multilayer capacitor,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late with the multilayer capaci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layer capacitor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and the multilayer capacitor plate, the multilayer capacitor comprises a capacitor body and a first through-hole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holes, the capacitor body comprises a dielectric layer arranged alternately; the first and second inner electrodes.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inserted in the dielectric layer; and the first slot and second slots, formed in the capacitor body back to each other on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and extends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stacked on the dielectric layer, and contacting the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hole hole electrode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in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nd respective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Two internal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7月14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6-008931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技术介绍
多层电容器(各种多层电子组件中的一种)安装在诸如图像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等)或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蜂窝电话等的多种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以对其进行充电或从其放电。由于诸如小尺寸、高电容和易于安装的优点,上述多层电容器可用作各种电子装置的组件。近来,已经开发出了具有高电容和高可靠性的多层电容器。为了实现高电容的多层电容器,已经提供一种增大构成电容器主体的材料的介电常数或者使介电层和内电极的厚度变薄以增加堆叠的介电层和内电极的数量的方法。然而,由于难以开发高介电常数材料的组合物,并且在现有已知的工艺中减小介电层的厚度存在限制,因此在使用上述方法增大产品的电容时存在限制。因此,为了在满足电容器朝向小型化的趋势的同时增大产品的电容,已经需要研究一种增大具有不同极性的内电极的重叠面积的方法。此外,随着电路板的安装密度增大,已经进行了减小多层电容器的安装面积和安装高度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增加具有不同极性的内电极的重叠面积来增加产品的电容同时使产品小型化的多层电容器。本公开的一方面还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安装面积的多层电容器。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电容器主体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交替地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并沿着堆叠所述介电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和所述第二过孔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并且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电容器主体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交替设置并彼此重叠,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为分别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在暴露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所述安装表面中形成为沿着堆叠所述介电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和所述第二过孔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并且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可包括:电路板,具有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焊盘和第二电极焊盘的上表面;及如上所述的所述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交替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部分地嵌在所述电容器主体中并且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其中,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过孔电极的被所述电容器主体暴露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过孔电极的被所述电容器主体暴露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彼此齐平。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制造多层电容器的方法可包括:形成多层主体,所述多层主体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交替堆叠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插设有一个或更多个介电层;形成贯穿所述多层主体的多个孔,使得所述多个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被所述多个孔暴露;使用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多个孔;及通过至少沿着穿过填充有所述导电材料的所述多个孔的路径切割所述多层主体来形成多个电容器主体。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及优点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在翻转的状态下的分解透视图;图2A和图2B分别是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图1中的电容器主体的一个侧表面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的槽部和过孔电极的另一示例的分解透视图;图5A和图5B分别是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的其他示例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电容器主体的应用有图5的内电极的一个侧表面的侧视图;图7A和图7B分别是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的其他示例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电容器主体的应用有图7A和图7B的内电极的一个侧表面的侧视图;图9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10A和图10B分别是示出在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形成在图9的多层电容器中之前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的平面图;图11是示出图9的电容器主体在不包括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2至图14是示出制造图9的多层电容器的工艺中的一些工艺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中的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的其他示例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电容器主体在不包括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的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制造图15的多层电容器的工艺中的一些工艺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其中图1的多层电容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板的截面图;图19是示出其中根据现有技术的2端子电容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板的截面图;及图20是示出通过比较根据现有技术的2端子电容器中的噪声与根据专利技术示例的具有电容器主体的下表面为安装表面的结构的电容器中的噪声而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现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为清楚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将限定电容器主体的方向。附图中所示的X、Y和Z分别指的是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这里,厚度方向可以与堆叠介电层和内电极的堆叠方向相同。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将电容器主体110的在Z方向上彼此背对的两个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将电容器主体110的在X方向上彼此背对并将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的端部彼此连接的两个表面定义为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并将电容器主体110的在Y方向上彼此背对的并分别将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的端部彼此连接以及将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的端部彼此连接的两个表面定义为第五表面S5和第六表面S6。多层电容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在翻转状态下的分解透视图,图2A和图2B分别是示出图1的多层电容器中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图1的电容器主体的一个侧表面的侧视图。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层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多层电容器的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交替地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并沿着堆叠所述介电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14 KR 10-2016-0089312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交替地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并沿着堆叠所述介电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还包括: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为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上彼此分开,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和所述第二过孔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仅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还包括: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电容器主体和所述第一过孔电极;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电容器主体和所述第二过孔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每个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并且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和所述第二过孔电极中每个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内电极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三表面中,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端具有凹槽,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四表面中,使得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端具有凹槽,并且所述多层电容器还包括:第三槽部,所述第三槽部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二槽部,并且位于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其所述第一端背对的第二端中;及第四槽部,所述第四槽部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槽部,并且位于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其所述第一端背对的第二端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表面,并且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四表面分开,以与所述第二过孔电极分开,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四表面,并且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三表面分开,以与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分开,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三表面中,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端具有凹槽,并且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四表面中,使得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端具有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开,所述第一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三表面中,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第一端具有凹槽,并且所述第二槽部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四表面中,使得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第一端具有凹槽,从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与其所述第一端背对的第二端到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大于从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使得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过孔电极分开,并且从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与其所述第一端背对的第二端到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大于从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使得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过孔电极分开。9.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交替设置并彼此重叠,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插设有所述介电层,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为分别暴露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在暴露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所述安装表面中形成为沿着堆叠所述介电层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及第一过孔电极和第二过孔电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中的凹槽,并且所述第二槽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凹槽。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仅形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安装表面中。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形成为使得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相应的拐角包括凹槽。13.一种具有多层电容器的板,所述板包括:电路板,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珍玉朱镇卿朴珍株金弘锡崔才烈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