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1099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壳聚糖类聚合物18‑22份、海藻酸钠30‑50份、苯妥英钠5‑9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2‑18份、螺旋藻粉5‑10份、乙醇16‑22份、甘油13‑17份和注射用水200‑3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配伍科学、合理,各组分相互作用,为伤口生长和愈合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具有显著的抑菌、消炎和镇痛效果,另外,作为载体的生物活性玻璃不仅可以控制敷料中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还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愈时间。

A biological induced active dressing for skin wound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biological induced active dressing for skin wound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of skin wound induced biological active dressing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nd parts by weight: 18 chitosan polymer 22, sodium alginate 30 50 copies, 9 copies, 5 phenytoin sodium strontium borate Bioglass 12 18 copies, 10 copies, 5 spirulina powder of 16 ethanol 22, glycerol 13 17 and 300 injection water 200.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kin wound dressing biological activity induced by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mpatibility and interaction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o provide the most suitable growth and wound healing environment has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 in addition, the release rate of bioactive glass as carrier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dress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wound healing, shorten healing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医用敷料是指覆盖在伤口上,对伤口具有暂时保护、防止感染、促进愈合的医用材料。人体皮肤是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并阻止微生物侵入的屏障,由于溃疡、烧伤等引起的皮肤创伤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感染、水分的流失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等,敷料一般通过吸收渗出物、保持创面湿润以及通过防止伤口和新组织生长受到细菌污染而为伤口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敷料如各种纱布、棉垫等,多由棉花、软麻布和亚麻布加工而成,虽然来源广泛、成本低、制作简单,但对创面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其表面粗糙、干燥,易摩擦造成创面进一步损伤,同时创面生长的肉芽组织易长入敷料的网眼中,换药时扯拉敷料易引起疼痛并导致损伤创面,而且传统纱布吸水性差,对于创面渗出较多的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更换,加大临床工作量,敷料纤维也较易脱落,造成异物反应。随着对创伤愈合过程中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使用敷料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覆盖创面、防止出血及感染,理想的敷料还应该能够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功效。所以为了在保护创面的同时更加有效地促进创伤愈合,许多敷料中加入了药物或表皮生长因子等成分,从而成为功能性敷料。中国专利申请105854069A公开了一种含有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海藻酸盐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海藻酸盐敷料包括以下组分:50-99.9份海藻酸盐、0.1-25份促进伤口愈合药物和0.01~15份表面活性剂;该专利技术含有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的海藻酸盐敷料可用于愈合困难创面及组织缺损创面,吸收渗出液,提供创面愈合所需湿性环境,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但是其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有待提高。中国专利申请CN105079858A公开了一种伤口杀菌修复液体敷料及其制法,所述伤口杀菌修复液体敷料是以水溶性氨基多糖、消毒防腐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杀菌消毒剂为主要活性成分,以高分子乳化剂为乳化剂所构成的具有杀菌修复功能的双乳化体系溶液,既能促进伤口愈合,又能抗渗出,还能抑菌防感染,适用烧烫伤、刀伤以及慢性感染创面等相关创面的冲洗或湿敷治疗。但是液体敷料通常呈流质液态,稳定性差,使用过程较为不方便,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配伍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具有显著的消炎、抗菌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壳聚糖类聚合物18-22份、海藻酸钠30-50份、苯妥英钠5-9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2-18份、螺旋藻粉5-10份、乙醇16-22份、甘油13-17份和注射用水200-300份。进一步地,所述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壳聚糖类聚合物20份、海藻酸钠40份、苯妥英钠7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5份、螺旋藻粉8份、乙醇19份、甘油15份和注射用水250份。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按重量比2-4:1-3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按重量比3:2组成。进一步地,所述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化学组分为Na2O-K2O-MgO-CaO-B2O3-SiO2-P2O5-SrO,各组分摩尔比为6:8:8:22:18:32:2:4。进一步地,所述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粒径小于10μm。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一半量的注射用水,加入壳聚糖类聚合物充分搅拌,加入苯妥英钠、螺旋藻粉,搅拌均匀,脱气泡,移至灭菌罐中灭菌处理,得混合物A;S2、将海藻酸钠加入甘油、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剩余量的注射用水,充分搅拌,得混合物B;S3、将步骤S1所得混合物A、步骤S2所得混合物B和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混合均匀,脱气泡,铺膜,干燥,于灭菌罐中灭菌处理,封装,即得。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和步骤S3中灭菌温度为115-135℃。本专利技术还请求保护所述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在促进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壳聚糖类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湿、保湿、抑菌、止血等性能,本专利技术敷料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复配的壳聚糖高分子,与螺旋藻粉、苯妥英钠等组分协同起到抑菌、消炎和镇痛效果,经试验发现本专利技术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抗炎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耳重差,具有较好的消炎效果,而且其消炎效果优于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另外,本专利技术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还添加了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能以及生物活性的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载体,一方面其可以控制敷料中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其可以很好的吸附血小板、血浆于其中,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的生长,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1)本专利技术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具有抑菌、消炎和镇痛效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2)本专利技术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使用方便,吸收渗出液的能力强,不粘连伤口,具有较强的保湿性能。(3)本专利技术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促进伤口愈合效果较好,其中最快愈合时间为13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均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中,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购自肖特(上海)精密材料和设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羧甲基壳聚糖CAS:83512-85-0;壳聚糖盐酸盐CAS:70694-72-3;海藻酸钠CAS:630-93-3;螺旋藻粉CAS:724424-92-4。实施例1、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所述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壳聚糖类聚合物18份、海藻酸钠50份、苯妥英钠9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2份、螺旋藻粉10份、乙醇22份、甘油13份和注射用水200份;所述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按重量比2:1组成;所述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化学组分为Na2O-K2O-MgO-CaO-B2O3-SiO2-P2O5-SrO,各组分摩尔比为6:8:8:22:18:32:2:4。制备方法:S1、取一半量的注射用水,加入壳聚糖类聚合物充分搅拌,加入苯妥英钠、螺旋藻粉,搅拌均匀,脱气泡,移至115℃灭菌罐中灭菌处理,得混合物A;S2、将海藻酸钠加入甘油、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剩余量的注射用水,充分搅拌,得混合物B;S3、将步骤S1所得混合物A、步骤S2所得混合物B和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混合均匀,脱气泡,铺膜,干燥,于115℃灭菌罐中灭菌处理,封装,即得。实施例2、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所述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壳聚糖类聚合物20份、海藻酸钠40份、苯妥英钠7份、掺锶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壳聚糖类聚合物18‑22份、海藻酸钠30‑50份、苯妥英钠5‑9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2‑18份、螺旋藻粉5‑10份、乙醇16‑22份、甘油13‑17份和注射用水200‑3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壳聚糖类聚合物18-22份、海藻酸钠30-50份、苯妥英钠5-9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2-18份、螺旋藻粉5-10份、乙醇16-22份、甘油13-17份和注射用水200-3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壳聚糖类聚合物20份、海藻酸钠40份、苯妥英钠7份、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15份、螺旋藻粉8份、乙醇19份、甘油15份和注射用水2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按重量比2-4:1-3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按重量比3:2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肤创面生物诱导活性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锶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的化学组分为Na2O-K2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七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