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强专利>正文

可更换式鞋底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098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公扣体的第一鞋底部分及具有母扣体的第二鞋底部分,其中所述公扣体与母扣体可自由拆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更换式鞋底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鞋子,其鞋底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应付各种地面环境,就不得不频繁地更换鞋子。然而,更换鞋子不仅费时,而且在外出时人们往往没有预备用于更换的鞋子,这样就给人们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鞋子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式鞋底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制造的鞋底外形美观、易于拆卸、方便更换、而且可以防水。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更换式鞋底包括具有公扣体的第一鞋底部分及具有母扣体的第二鞋底部分,其中所述公扣体与母扣体可自由拆开。所述公扣体包括一个底座及设于其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上端外缘设有若干卡扣点,并在靠近上端外缘开有一个沟槽,从而形成一个可按压的弹性按压体。所述母扣体为一个外形与所述公扣体相适配的片状体,其中心开有一通孔,其中该通孔由半径较大的第一通孔及与第一通孔贯通的半径较小的第二通孔构成。所述公扣体与第一鞋底部分之间还设有一个用于密封公扣体的第一封闭件,所述母扣体与第二鞋底部分之间还设有一个用于密封母扣体的第二封闭件。所述第一、二封闭件与分别与公、母扣体外形相适配,其中母扣体上还形成一个卡槽,用于容置公扣体上的若干卡扣点,所述第一或第二鞋底部分设有用于拆卸公母扣体的按压部。所述公、母扣体为多对,其中每二个母扣体之间设一个补强连结体,同时在每二个公扣体之间设一个卡孔用于容置并卡持补强连结体;另外,所述第一鞋底部分与第二鞋底部分局部以不规则形状接触面结合。一种制造可更换式鞋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成型具有公扣体的第一鞋底部分;(2)成型具有母扣体的第二鞋底部分;(3)组装所述第一及第二鞋底部分。其中,所述成型具有公扣体的第一鞋底部分包括(a)提供公扣体与用于封闭公扣体的第一封闭件;(b)连结所述公扣体与第一封闭件;(c)将连结后的公扣体与第一封闭件置放于模具内;(d)盖模成型;所述成型具有母扣体的第二鞋底部分包括(A)提供母扣体与用于封闭母扣体的第二封闭件;(B)连结所述母扣体与第二封闭件;(C)将连结后的母扣体与第二封闭件置放于模具内;(D)盖模成型。所述连结公、母扣体与第一、二封闭件的方式可以选用贴合、铆合、超声波焊接及可实现连结效果的连结方式;所述(d)及(D)步骤中的成型方式可选择在合模前灌料入模并合模成型或在合模后射出成型。所述(d)及(D)步骤中的盖模成型亦可用如下方式代替即通过在第一、二封闭件与公、母扣体连结之后分别与第一鞋底部分及第二鞋底部分以贴合的方式连结并组装。由于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采用公母扣体相结合的方式连结鞋底的不同部分,从而方便更换鞋底的特定部分而使鞋底适应不同地面环境。其次,由于补强连结体及卡孔的存在,可缓冲每相邻二对公、母扣体间的分离力,从而用户在组装拆换时可以较小的力顺次拆开每对公、母扣体。另外,所述第一鞋底部分与第二鞋底部分局部以不规则形状接触面结合,可有效防止水从鞋底渗入鞋内。同时,可更换式鞋底必然为鞋子增加美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一实施例中底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一实施例大底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所使用的公扣体的平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的公扣盖的平面图;图6为图4沿A-A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4沿B-B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5沿A-A向的剖视图;图9为图5沿B-B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成型中底时的模具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的母扣盖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所使用的母扣体的平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成型大底时的模具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三实施例中底的部分剖视15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三实施例大底的部分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第三实施例大底和中底组装后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包括具有公扣体的第一鞋底部分及具有母扣体的第二鞋底部分,其中所述公扣体与母扣体可自由拆开。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实施例一参考图1-3,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1包括中底2及大底4。其中,中底2包括中底本体21、公扣体25以及置于中底本体21与公扣体25之间的公扣盖23,大底4包括大底本体41、母扣体45以及置于大底本体41与母扣体45之间的母扣盖43。参考图4、6、7,公扣体25包括一个底座27及设于其上的凸起29,凸起29上端外缘设有若干卡扣点22,在靠近上端外缘开有一个形状类似半圆的沟槽24并延伸至底座27,从而形成一个可按压的弹性按压体2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底座27上可设有若干配合孔26。参考图5、8、9,公扣盖23为一个与公扣体25的底座27外形相适配的盖体,用于防止成形中底2时材料进入公扣体25而导致凸起29的腔体291堵塞,进而保证弹性按压体28可自由按压。所述公扣盖23中心形成一个半球型凸起231,该凸起231用于补强公扣盖23,进而防止成型压力使公扣盖23变形而导致用于弹性按压体28活动的腔体291受到破坏。该凸起231两侧对应配合孔26开有若干装配孔35,在与装配孔35对应的位置沿凸起231相反方向延伸有若干与装配孔35同心的空心圆台33。参考图10,公扣盖23与公扣体25连结时,所述若干空心圆台33插入公扣体25的配合孔26中,公扣盖23与公扣体25之间形成一个空腔291。参考图1及12,母扣体45为一个外形与公扣体25相适配的片状体,其中心开有一通孔49,其中该通孔49由半径较大的第一通孔42及与第一通孔42贯通的半径较小的第二通孔44构成。参考图1及11,母扣盖43为一个与母扣体45及成型模具外形相适配的盖体。参考图13,当母扣盖43与母扣体45配合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卡槽47,该卡槽47用于容置公扣体25上的若干卡扣点22。配置母扣盖43主要用于防止成形大底4时材料进入卡槽47内而导致卡扣点22无处容置,进而使公扣体25与母扣体45无法紧密卡合。另外,母扣体45的大底本体41中间还形成一个两头凸起46,该凸起46包括内凸起461及外凸起462,其中外凸起462容置于大底本体41下底面开的凹槽463中并高于大底4的底面464。参考图1,组装后的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1,其公扣体25的凸起29进入母扣体45的通孔49中并藉若干卡扣点22卡持于母扣体45的卡槽47中而实现中底2及大底4的紧密结合,此时,大底4的内凸起461抵顶于弹性按压体28上。当需要更换鞋体大底4时,仅需按压外凸起462,当外凸起462受压时其带动内凸起461按压弹性按压体28,此时弹性按压体28倾斜一个角度并引起凸起29随之倾斜一个角度,最终使卡扣点22从卡槽47中脱出而使中底2与大底4分离。参考图10及13,为清楚起见,在此二图中均省略了其中的一个半模,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1的制造方法包括(1)成型具有公扣体25与公扣盖23的中底2;(2)成型具有母扣体45与母扣盖43的大底4;(3)组装所述中底2及大底4形成鞋底1。其中,本专利技术可更换式鞋底中底2的制造方法包括(1)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公扣体的第一鞋底部分及具有母扣体的第二鞋底部分,其中所述公扣体与母扣体可自由拆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体包括一个底座及设于其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上端外缘设有若干卡扣点,并在靠近上端外缘开有一个沟槽,从而形成一个可按压的弹性按压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体为一个外形与所述公扣体相适配的片状体,其中心开有一通孔,其中该通孔由半径较大的第一通孔及与第一通孔贯通的半径较小的第二通孔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体与第一鞋底部分之间还设有一个用于密封公扣体的第一封闭件,所述母扣体与第二鞋底部分之间还设有一个用于密封母扣体的第二封闭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封闭件与分别与公、母扣体外形相适配,其中母扣体上还形成一个卡槽,用于容置公扣体上的若干卡扣点,所述第一鞋底部分或第二鞋底部分设有用于拆卸公母扣体的按压部。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更换式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母扣体为多对,其中每二个母扣体之间设一个补强连结体,同时在每二个公扣体之间设一个卡孔用于容置并卡持补强连结体;另外,所述第一鞋底部分与第二鞋底部分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茂徵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