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882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0:59
一种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炉外循环管网的出水总管和进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和进水总管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每个内串石墨化炉炉底均设有一组余热管路,所述余热管路通过内管道固定支架固定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底,每组余热管路的进口与进水总管连通,每组余热管路的出口与出水总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内串石墨化炉在生产过程中热量浪费的问题而提出,合理利用了余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The bottom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of the inner series graphitization furnace

A lengthwise graphitization furnac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including water circulation pipe and duct outside the furnace inlet duct and the outlet duct and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eries graphitization furnace tail, each lengthwise graphitization furnac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pipe group, the heat pipe fixing bracket through the inner pipe fixed including on graphitization furnace, each hea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let pipe, outlet and water outlet pipe heat pip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group.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eat wasting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internal series graphitization furnac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reasonably utilizes the residual hea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and sav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炭素行业中余热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循环水带走内串石墨化炉炉内制品降温散出的热量的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炭素行业中,根据内串石墨化炉测温结果,发现最外侧保温料温度在停电后升温速度较快,并且温度较高,其中Φ600mm电极最高温度为1090℃,Φ500mm电极最高温度为1500℃。但是释放的这些能量目前没有利用,只能白白浪费。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需求,企业为了打造成环保节能型企业,响应国家深挖潜能、将本增效精神,不断研究、实施此余热利用方案,旨在利用内串石墨化炉冷却过程中白白损失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内串石墨化炉在生产过程中热量浪费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本技术合理利用了余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节约了生产成本。为解决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炉外循环管网的出水总管和进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和进水总管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每个内串石墨化炉炉底均设有一组余热管路,所述余热管路通过内管道固定支架固定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底,每组余热管路的进口与进水总管连通,每组余热管路的出口与出水总管连通。所述余热管路的管路之间填充破碎的耐火颗粒。所述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与余热管路之间填充一层破碎的耐火颗粒,其厚度为80-100mm。所述余热管路为无缝锅炉管。本技术合理利用了余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节约了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了炉墙壁的温度,及时降低发热体产生的高温,缩短发热体的出炉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炉墙使用寿命,同时有效利用余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产生65℃以上可供洗浴、供暖等生活用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员工现场操作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氧化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并简化炉墙的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炉外循环管网的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所述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内串石墨化炉为N组,在每个内串石墨化炉炉底均铺设一组余热管路2,其中余热管路2为无缝锅炉管,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与余热管路2之间填充一层破碎的耐火颗粒,其厚度为80-100mm。余热管路2的管路之间填充破碎的耐火颗粒;余热管路2通过内管道固定支架3固定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底,每组余热管路2的进口与进水总管1连通,每组余热管路2的出口与出水总管6连通。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为了防止漏电和便于操作维护,必须统一设计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各内串石墨化炉炉底的通水情况视炉内温度通过调节进水总管1水量,保证出水总管6出水的温度。余热管路2为无缝锅炉管,沿内串石墨化炉炉长方向敷设。内串石墨化炉炉底的余热管路2安装在为炉底焦粒层向下300mm处,水平铺设。余热管路2必须使用破碎的耐火颗粒进行全方位的包裹,余热管路2的管路之间填充破碎的耐火颗粒;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与余热管路2之间填充一层破碎的耐火颗粒,其厚度为80-100mm,之后再在余热管路2上部覆盖400*400*20mm的盖板耐火砖,余热管路2前后采用耐火砖砌筑挡料,防止余热管路2与炉底焦粒接触发生漏电和减轻因为焦粒中的硫份对热交换装置的腐蚀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外循环管网的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所述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每个内串石墨化炉炉底均设有一组余热管路(2),所述余热管路(2)通过内管道固定支架(3)固定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底,每组余热管路(2)的进口与进水总管(1)连通,每组余热管路(2)的出口与出水总管(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串石墨化炉炉底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外循环管网的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所述出水总管(6)和进水总管(1)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每个内串石墨化炉炉底均设有一组余热管路(2),所述余热管路(2)通过内管道固定支架(3)固定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底,每组余热管路(2)的进口与进水总管(1)连通,每组余热管路(2)的出口与出水总管(6)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峰关全红
申请(专利权)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