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756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主体结构为扭力环,扭力环的内圈为圆形,与背帽尺寸配合套装,在扭力环的内圈上设置用于与背帽咬合的施力块,施力块可以卡接在背帽的外圈上;扭力环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凸起,通过扭力环拧动螺母,扭力环的直径大于螺母的直径,可以提供更大的扭矩,扭力环外侧的凸起也提供了额外的握持点,可以方便对扭力环施加作用力。

A guide bearing clearance adjus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uide bearing clearance adjusting device for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inner ring torsion, torsion ring is circular, suit with the back cap size, set in the torsion ring on the inner ring and the back cap for occlusal force, force blocks can be clamped in the outer ring of the outer cap; torsion ring is provided for uplift force, the torsion ring screw nut, torsion ring diameter great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nut, can provide more torque, torque raised outer ring also provides additional holding point can be convenient, exerts a force on the torsion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
,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空预器导向轴承尺寸很大,可达50~60cm,装配时需要将轴承的内圈套装在设有螺纹的转轴上,并通过与转轴螺纹配合的背帽与轴承的内圈接触限位。空预器导向轴承的内圈的里侧为圆锥面,通过调整背帽的位置调节轴承的游隙,轴承游隙需要达到20丝以下。目前空预器导向轴承的游隙调节方式为手动旋转背帽与轴承内圈的压紧程度,属于最原始的调节方法。背帽相当于螺母,由于轴承内圈背帽的直径较大,若直接手动旋转背帽,难以施加足够的扭矩,不易把握旋转幅度,轴承游隙精度要求高,旋转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游隙的精度,手动旋转背帽调节轴承游隙时精度控制困难,工作效率很低。手动调节过程还有直接用锤子敲击背帽的方式使背帽旋转,不仅受力效果不好,而且也容易对背帽本身的结构以及转轴的螺纹结构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能够精准地调节轴承游隙,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包括环状的扭力环,所述扭力环的内圈为与背帽尺寸配合套装的圆形,在所述扭力环的内圈上设置用于与背帽咬合的施力块;所述扭力环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凸起。可选地,所述扭力环的外圈为圆形,在所述扭力环外圈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燕尾块。可选地,所述燕尾块设置两块,且位于所述扭力环外侧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所述扭力环、所述施力块和所述燕尾块一体铸造成型。可选地,所述扭力环上开设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固定栽丝螺杆。可选地,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栽丝螺杆分别相对地设置两组。可选地,所述扭力环上设置四块所述施力块,所述施力块与所述扭力环圆心的连线为直角。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主体结构为扭力环,扭力环的内圈为圆形,与背帽尺寸配合套装,在扭力环的内圈上设置用于与背帽咬合的施力块,施力块可以卡接在背帽的外圈上;扭力环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凸起,通过扭力环拧动螺母,扭力环的直径大于螺母的直径,可以提供更大的扭矩,扭力环外侧的凸起也提供了额外的握持点,可以方便对扭力环施加作用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图。其中包括:扭力环1、施力块2、燕尾块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能够精准地调节轴承游隙。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图。其包括环状的扭力环1,扭力环1的内圈尺寸大于背帽,可以套在背帽的外侧,扭力环1的内圈呈圆形,在扭力环1的内圈上设置用于与背帽咬合卡接的施力块2,施力块2的端部表面为平面,可以与背帽外侧的平面贴合;当施力块2与背帽相互卡接后,扭力环1与背帽作同步转动,通过扭力环1上的施力块2将扭矩传递到背帽上;扭力环1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凸起,由于扭力环1的直径大于背帽,因此相对于背帽本身可以提供更大的扭矩,使背帽的扭转相对轻松。扭力环1外壁上设置的凸起可以进一步增加扭转力矩。若仅通过拧动无法转动背帽,可以通过锤子等工具锤打扭力环1的上凸起,通过扭力环1的保护,内侧的背帽不会受到损伤。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中的扭力环1的外圈为圆形,在扭力环1外圈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燕尾块3,此处的燕尾块即上述在扭力环1外壁设置的凸起,扭力环1的外壁设置为圆形可以节省材料,方便加工。燕尾块3作为操作者扭转时受力点,提高了扭矩。具体地,燕尾块3至少应设置两块,且位于扭力环1外侧的相对位置;当一侧的燕尾块3不方便操作时可以转动另一侧的燕尾块3。当然,图示中燕尾块3设置在相互靠近的位置也是可以的,这些具体的设置方式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燕尾块3应设置于两个施力块2之间的间隙处。扭力环1、施力块2和燕尾块3一体铸造成型,燕尾块3与扭力环1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损坏失效,一体成型后进行打磨及调质处理,增加整体的强度。除了固定设置燕尾块3的方式之外,还可以扭力环1上开设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固定栽丝螺杆,以栽丝螺杆作为扭力环1外表的凸起,同时可以作为握持受力,而且栽丝螺杆可以从扭力环1上拆下,从而方便携带运输。相应地,螺纹孔与栽丝螺杆分别相对地设置两组,两个操作者可以同时操作打磨,增加打磨的力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申请中的扭力环1上设置四块施力块2,施力块2均匀分布,各个施力块2与扭力环1圆心的连线为直角。当然,施力块2的结构及数量均需要与背帽保持卡接配合,只要能够卡接背帽的设置方式都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扭力环(1),所述扭力环(1)的内圈为与背帽尺寸配合套装的圆形,在所述扭力环(1)的内圈上设置用于与背帽咬合的施力块(2);所述扭力环(1)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扭力环(1),所述扭力环(1)的内圈为与背帽尺寸配合套装的圆形,在所述扭力环(1)的内圈上设置用于与背帽咬合的施力块(2);所述扭力环(1)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环(1)的外圈为圆形,在所述扭力环(1)外圈的外侧设置用于受力的燕尾块(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轴承游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块(3)设置两块,且位于所述扭力环(1)外侧的相对位置。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席喜勤张峰孟科学张帆马国荣李恭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