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吸附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52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吸附单元,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由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通过两侧的搭接台阶(11)拼合构成,所述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侧面搭接台阶(1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应的螺栓孔(7)、及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面板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均分别设有螺栓孔(7);所述壳体(5)下端内侧面安装底板(9),所述底板(9)与壳体(5)底边齐平、且其四周通过沉头螺钉(4)固定于壳体(5)底部。本微型吸附单元在有限的体积内实现了装填层厚度和进风面积的最大化,提高了吸附单元性能。

Micro adsorption un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 adsorption uni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5), the housing (5) A (13) by the porous plate and the porous plate B (14) by overlapping steps on both sides of the (11) combined, the porous plate A (13) and B (14) of the porous plate side step lap (11) bolt hole of the upper end and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7), A (13) and the porous plate and the porous plate (14 B) of the upper edge a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pane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olt hole (7); the housing (5) installed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side plate (9). The bottom plate (9) and the shell (5), and the bottom Bian Qiping around through countersunk head screws (4) fixed on the housing (5) at the bottom. In a limited volume, the micro adsorption unit maximizes the thickness of the loading layer and the air inlet area,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dsorp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吸附单元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化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吸附单元。
技术介绍
吸附单元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外观、阻力、净化性能等。同等安装条件下,吸附单元阻力越小,有效净化时间越长,则性能越好。而增大进风面积可以减小阻力;增加装填层厚度可以提高净化性能。现有吸附单元如图8、9所示,主要由框体、多孔板、金属丝网和吸附材料等组成,框体的正面和背面的四周翻边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正面多孔板和背面多孔板,框体上表面和下底面也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上盖板和下底板。框体采用不锈钢板制作,适用于体积较大的空气净化设备,用于微型空气净化设备存在以下不足:1、框体材料厚度占用装填厚度;2、框体翻边宽度占用单元进风面积,阻力增大;3、框体翻边与多孔板采用密集点焊,需要专业焊工操作;4、框体与多孔板点焊后易变型、外形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吸附单元不适用于微型空气净化设备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型吸附单元,主要用于在狭小安装空间内实现有效净化性能,具有重量轻,装填层厚度和进风面积最大化,工艺简单,方便操作等特点。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型吸附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多孔板A和多孔板B通过两侧的搭接台阶拼合构成,所述多孔板A和多孔板B的侧面搭接台阶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应的螺栓孔、及多孔板A和多孔板B的面板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均分别设有螺栓孔。所述壳体下端内侧面安装底板,所述底板与壳体底边齐平、且其四周通过沉头螺钉固定于壳体底部。所述壳体的多孔板A和多孔板B内分别焊接有金属丝网,两个金属丝网之间配合放置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上表面通过压紧胶垫及盖板密封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盖板四周通过沉头螺栓安装壳体上端内。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板A和多孔板B的侧面搭接台阶之间涂覆金属密封胶,所述底板四周与壳体之间涂覆金属密封胶。装配时,首先分别在两件多孔板的搭接台阶之间涂金属密封胶,待两件多孔板粘接牢固后,将底板侧面涂金属密封胶嵌入粘接好的壳体底端内侧,保证底板的底面与壳体底边平齐。然后将壳体底端与底板四周用沉头螺钉紧固联接,完成壳体和底板的装配。之后,将吸附单元装填入壳体后,依次压上压紧胶垫、盖板,保证盖板上端面与壳体上边平齐,从侧面将盖板和壳体通过沉头螺钉紧固联接。装配设备前,盖板和底板外分别粘贴减震密封胶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轻质壳体材料、新型制作工艺等技术途径,实现了吸附材料装填层厚度和进风面积最大化,在有限空间内提高了吸附单元的净化性能,具有重量轻、工艺简单、外形美观等特点。2、提高了有效装填厚度。现用吸附单元装填厚度=安装空间厚度-2×框体材料厚度-2×多孔板厚度-2×金属丝网厚度-2×框体与多孔板间隙,微型吸附单元装填厚度=安装空间厚度-2×多孔板厚度-2×金属丝网厚度。可以看出微型吸附单元较现用吸附单元,在同样外形厚度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有效装填层厚度。3、增加了有效进风面积大。现用吸附单元进风面积=(安装空间截面长-25)×(安装空间截面宽-25),微型吸附单元进风面积=(安装空间截面长-10)×(安装空间截面宽-10),可以看出微型吸附单元较现用吸附单元进风面积大,进而提高了净化性能。4、重量轻。微型吸附单元采用铝合金材质,现用吸附单元采用不锈钢材质,而铝材密度仅约为钢材密度的三分之一,有效减轻了单元重量。5、工艺简单、外形美观。微型吸附单元结构件采用机加工艺,零部件之间的连接采用金属密封胶和沉头螺钉联接,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技工和专业设备,避免了现用吸附单元焊接变形、焊点影响美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型吸附单元,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轻质壳体材料、新型制作工艺等技术途径,实现了吸附材料装填层厚度和进风面积最大化。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进风面积大、重量轻、工艺简单等特点。解决了现有吸附单元工艺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框体相对于微型吸附单元整体框架占用空间大、有效过滤面积小、难以实现微型吸附单元净化性能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表示微型吸附单元外观示意图。图2表示微型吸附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微型吸附单元壳体外观示意图。图4表示微型吸附单元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微型吸附单元壳体底部放大示意图。图6表示微型吸附单元多孔板结构示意图。图7表示微型吸附单元多孔板搭接台阶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表示现有吸附单元壳体示意图。图9表示现有吸附单元壳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减振密封胶垫,2-盖板,3-压紧胶垫,4-沉头螺钉,5-壳体,6-吸附材料,7-螺栓孔,8-金属丝网,9-底板,10-框体,11-搭接台阶,12-焊点,13-多孔板A,14-多孔板B,15-多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微型吸附单元,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盖板、吸附材料、沉头螺钉、压药胶垫、减振密封胶垫等。其中,壳体由多孔板、金属丝网、底板、沉头螺钉组成,多孔板兼顾单元框体,并设计有配合紧密的搭接台阶。具体结构为,一种微型吸附单元,结构为长方体,包括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壳体5、用于滤除有害物质的吸附单元(吸附材料)6、用于保证吸附材料密实与气密的压药胶垫3、用于微型吸附单元密封的盖板2、用于微型吸附单元与净化设备接触面减振密封的减振密封胶垫1、用于单元零部件之间紧固联接的沉头螺钉4。其中,多孔板兼顾单元框体,并设计有配合紧密的搭接台阶11(如图6、7所示)。壳体5由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通过两侧的搭接台阶11拼合构成,如图3所示,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侧面搭接台阶1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应的螺栓孔7、及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面板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均分别设有螺栓孔7。壳体5下端内侧面安装底板9,如图4、5所示,底板9与壳体5底边齐平、且其四周通过沉头螺钉4固定于壳体5底部。壳体5的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内分别焊接有金属丝网8,两个金属丝网8之间配合放置吸附单元6,吸附单元6上表面通过压紧胶垫3及盖板2密封安装于壳体5内,盖板2四周通过沉头螺栓4安装壳体5上端内。具体实施时,分别在多孔板A和多孔板B的搭接台阶11处涂金属密封胶,待两件多孔板粘接牢固后构成壳体5,将底板9侧面涂金属密封胶嵌入粘接好的壳体5的内侧,保证底板9的底面与壳体5的底边平齐。然后将底板9四周用沉头螺钉4与壳体5紧固联接,完成微型吸附单元的外壳体装配。之后,吸附单元6装入壳体5后,依次压上压药胶垫3、盖板2,保证盖板2上端面与壳体5上边平齐,并用沉头螺钉4从侧面将盖板2和壳体5紧固联接。净化设备装配前在微型吸附单元上下面粘贴减振密封胶垫1。本微型吸附单元在有限的体积内实现了装填层厚度和进风面积的最大化,提高了吸附单元性能。结构件全部采用铝合金材质,有效减轻吸附单元重量。优化了壳体结构,采用新型联接方式,简化了工艺、同时减少变形,外形美观。新型装配工艺保证外观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应用,这些改进和应用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型吸附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吸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由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通过两侧的搭接台阶(11)拼合构成,所述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侧面搭接台阶(1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应的螺栓孔(7、及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面板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均分别设有螺栓孔(7);所述壳体(5)下端内侧面安装底板(9),所述底板(9)与壳体(5)底边齐平、且其四周通过沉头螺钉(4)固定于壳体(5)底部;所述壳体(5)的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内分别焊接有金属丝网(8),两个金属丝网(8)之间配合放置吸附单元(6),所述吸附单元(6)上表面通过压紧胶垫(3)及盖板(2)密封安装于壳体(5)内,所述盖板(2)四周通过沉头螺栓(4)安装壳体(5)上端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吸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由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通过两侧的搭接台阶(11)拼合构成,所述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侧面搭接台阶(1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应的螺栓孔(7、及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的面板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均分别设有螺栓孔(7);所述壳体(5)下端内侧面安装底板(9),所述底板(9)与壳体(5)底边齐平、且其四周通过沉头螺钉(4)固定于壳体(5)底部;所述壳体(5)的多孔板A(13)和多孔板B(14)内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少悦宋振超张振华段春燕王文敏张春杰张红宇郭春生王瑞峰刘仁凯梁婷陈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