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14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包括接管(1),接管(1)内壁横向固定有下叶片(6),下叶片(6)中央开有下推杆过孔(601),所述下叶片(6)的下表面中央的下推杆过孔处固定有套管(8),所述套管(8)下端安装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的推头上安装推杆(7),所述推杆(7)上部穿过下叶片(6)的下推杆过孔(601);所述下叶片(6)上方设有上叶片(4),所述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互补,即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能够将平面封闭。该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在不增加集体防护装置体积、重量稍微增加的条件下,达到集体防护装置通风管路自动开启、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
本技术属于集体防护装置滤毒通风
,具体为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集体防护装置滤毒通风管在贮存状态下出口、进口均为旋压橡胶或挤压橡胶密封,但是集体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大部分为敞开状态,不能达到随时关闭密封的要求。有一些是在集体防护装置外又增加了关闭装置,与通风管路连接,机构复杂,管路长度增加,导致装置体积、重量均增加。而滤毒层材料长期与空气接触,容易降低滤毒性能,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利用上下叶片组合密封结构,达到通风管道密封作用;利用电磁阀驱动推杆做直线运动,而且利用推杆的螺旋式结构设计,带动叶片作螺旋式下降和上升运动,从而达到自动开启、关闭的目的。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包括接管,所述接管内壁横向固定有下叶片,所述下叶片中央开有下推杆过孔,所述下叶片的下表面中央的下推杆过孔处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下端安装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推头上安装推杆,所述推杆上部穿过下叶片的下推杆过孔;所述下叶片上方设有上叶片,所述上叶片的叶瓣与下叶片的叶瓣互补,即上叶片的叶瓣与下叶片的叶瓣能够将平面封闭;所述上叶片中央开有上推杆过孔,所述上推杆过孔侧壁设有齿槽;所述推杆上端侧面设有一段螺纹斜齿,所述推杆上部穿过上叶片的上推杆过孔时,所述螺纹斜齿与齿槽配合,所述推杆上部侧面设有一圈限位凸环或者设置成台阶状,所述上叶片位于限位凸环或者台阶上方;所述推杆上端固定有压盖,所述压盖围绕推杆固定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下端抵靠上叶片。优选的,所述下叶片上表面设有一层密封材料。工作流程:在接收到集体防护装置控制中心发出的开启指令后,电磁阀驱动推杆做向上直线运动,同时推杆上端的弹簧驱动上叶片沿螺旋式结构向下运动的同时旋转一定角度(即上叶片和下叶片的叶瓣部分或者完全重合,打开通道),弹簧伸长至一定程度,即依靠弹簧弹力驱动上叶片向下运动至推杆上部的限位凸环或者台阶后定位,推杆停止上升后,由于推杆向上运动的行程大于上叶片向下运动的行程,故上叶片和下叶片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当控制中心发出关闭指令时,电磁阀驱动推杆作下降直线运动,带动上叶片下降紧贴下叶片,之后在螺旋式结构限定下沿推杆贴合下叶片作反向旋转运动至规定位置(上叶片和下叶片的叶瓣重新将接管的截面闭合),上叶片的反向旋转运动使得推杆能够继续向下运动一定行程后结束,弹簧被压缩,进一步使上叶片与下叶片贴合,保证密封材料有一定的压缩量,达到通风管路密封的效果,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本技术所述的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在不增加集体防护装置体积、重量稍微增加的条件下,达到集体防护装置通风管路自动开启、关闭,以及保证集体防护装置滤毒通风管路在关闭状态下密封,保证在非战使用状态下滤毒单元的密封,避免滤毒层材料长期与空气接触,滤毒性能降低或失效。本技术设计合理,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表示上叶片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下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管,2-压盖,3-弹簧,4-上叶片,401-上推杆过孔,402-齿槽,5-密封材料,6-下叶片,601-下推杆过孔,7-推杆,701-限位凸环,702-螺纹斜齿,8-套管,9-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主要由套管、电磁阀、上下叶片、推杆、弹簧、压盖、密封材料等组成。如图1所示,包括接管1,接管1内壁横向固定有下叶片6,下叶片6中央开有下推杆过孔601(如图3所示),下叶片6的下表面中央的下推杆过孔处固定有套管8,套管8下端安装电磁阀9,电磁阀9的推头上安装推杆7,推杆7上部穿过下叶片6的下推杆过孔601;下叶片6上方设有上叶片4,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互补,即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能够将平面封闭;如图2所示,上叶片4中央开有上推杆过孔401,上推杆过孔401侧壁设有齿槽402;推杆7上端侧面设有一段螺纹斜齿702,推杆7上部穿过上叶片4的上推杆过孔401时,螺纹斜齿702与齿槽402配合,推杆7上部侧面设有一圈限位凸环701,或者推杆7上部设置成台阶状,目的是对下叶片行程具有限位作用即可,上叶片4位于限位凸环701(或者台阶)上方;推杆7上端固定有压盖2,压盖2围绕推杆7固定有2~3个弹簧3,弹簧3下端抵靠上叶片4。当上叶片4和下叶片6贴合处于密闭状态时,上叶片4的三个叶瓣和下叶片6的三个叶瓣交错将该截面封闭,此时,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当进行开启行程时,电磁阀9动作驱动推杆7向上运动,弹簧3向下推动上叶片4向下运动,由于螺纹斜齿702与齿槽402的配合作用,则上叶片4在向下运动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转动60~90度,弹簧3驱动上叶片4向下运动至推杆7上限位凸环701为止,由于推杆的行程大于上叶片向下运动的行程,所以开启完毕后,上叶片4和下叶片6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而且上叶片4和下叶片6的叶瓣部分或者完全重合,打开气流通道;当进行密闭行程时,电磁阀9动作驱动推杆7向下运动,驱动上叶片4向下运动与下叶片6接触,之后推杆7继续向下运动,则上叶片4与下叶片6实现紧密接触的同时沿推杆7反向螺旋,实现推杆7向下运动一定行程后停止运动,并进一步压缩弹簧3。此时,上叶片4和下叶片6重新贴合处于密闭状态。另外,下叶片6上表面可以设有一层密封材料5,增加上叶片4和下6之间更好的密闭性,但推杆7向下运动时的拉力应明显大于上叶片4与密封材料5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实施时,接管1为滤毒通风管路,材质为金属材料,有很好的强度,便于与下叶片之间连接;压盖2主要用于定位叶片开启后,上下叶片间的距离,通过气体流体局部阻力计算,上下叶片间在开启状态时应有一定的距离,保证空气流通畅,不影响集体防护装置的结构阻力或对结构阻力的影响最小;弹簧3的弹力要与电磁阀给予推杆的驱动力相匹配,以及保证在关闭状态时上下叶片配合紧密;上下叶片间的距离为推杆向上运动的行程减去上叶片向下运动的行程下叶片为金属材料,有很好的强度,上叶片也可以为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即可,在弹簧和推杆的压力下,与密封材料共同作用,在关闭状态下使通风管路形成密闭空间,满足集体防护系统的气密性要求;密封材料是一种硬度、拉伸强度适中、比较光滑的密封材料,保证机构在关闭状态下,在弹簧和推杆压力作用下上下叶片间密封,以及保证叶片与管路间密封;推杆在电磁阀作用下,沿着套管上下移动,推杆上端呈螺旋式结构,带动上叶片呈螺旋式上下运动;套管作为推杆上下移动的通道,要求套管内部有一定的光洁度,与推杆下端间隙配合;电磁阀驱动推杆上下直线运动。根据密封自动开启关闭机构的使用特点及要求,叶片的结构可以设计三瓣,也可以根据滤毒通风管路的直径大小,设计成四瓣、六瓣不等。本自动开启关闭机构的特点为上下叶片的结构设计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管(1),所述接管(1)内壁横向固定有下叶片(6),所述下叶片(6)中央开有下推杆过孔(601),所述下叶片(6)的下表面中央的下推杆过孔处固定有套管(8),所述套管(8)下端安装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的推头上安装推杆(7),所述推杆(7)上部穿过下叶片(6)的下推杆过孔(601);所述下叶片(6)上方设有上叶片(4),所述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互补,即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能够将平面封闭;所述上叶片(4)中央开有上推杆过孔(401),所述上推杆过孔(401)侧壁设有齿槽(402);所述推杆(7)上端侧面设有一段螺纹斜齿(702),所述推杆(7)上部穿过上叶片(4)的上推杆过孔(401)时,所述螺纹斜齿(702)与齿槽(402)配合,所述推杆(7)上部侧面设有一圈限位凸环(701)或者设置成台阶状,所述上叶片(4)位于限位凸环(701)或者台阶上方;所述推杆(7)上端固定有压盖(2),所述压盖(2)围绕推杆(7)固定有多个弹簧(3),所述弹簧(3)下端抵靠上叶片(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管内密闭自动开启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管(1),所述接管(1)内壁横向固定有下叶片(6),所述下叶片(6)中央开有下推杆过孔(601),所述下叶片(6)的下表面中央的下推杆过孔处固定有套管(8),所述套管(8)下端安装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的推头上安装推杆(7),所述推杆(7)上部穿过下叶片(6)的下推杆过孔(601);所述下叶片(6)上方设有上叶片(4),所述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互补,即上叶片(4)的叶瓣与下叶片(6)的叶瓣能够将平面封闭;所述上叶片(4)中央开有上推杆过孔(401),所述上推杆过孔(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庆芳马泽宁张瞒旺孟艳光王丽芳范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