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446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滑动线圈组件,包括内壳组件和外壳合围形成的壳体,外壳和内壳组件均为管状结构,内壳由四个内壳组件在一条直线上首尾依次焊连形成,外壳和内壳组件两端固定连接,外壳外壁上具有连接件,内壳组件包括内管,内管外壁上绕有线圈,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端,起始端和末端均具有触点,内管内壁具有两排凸起。通过在内管内壁设置两排凸起,从而可使得触点与电刷槽内的导电条接触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凹槽,使得线圈在绕线过程中能保持一致的厚度,从而保证滑动线圈整体厚度的一致性,此外,内管之间焊连并和外壳两端螺丝,便于更换线圈,还通过在外壳上设计散热孔,从而提高滑动线圈组件的使用寿命。

Sliding coil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iding coil assembly comprises a shell, inner shell assembly and a shell formed encirclement,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inner shell components are tubular structure, the inner shell is composed of four components in the shell in a straight line are sequentially welded form,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inner shell assembly is fixedly connected at both ends of the outer shell is connected on the outer wall. A shell assembly includes an inner tube, the outer wall of inner tube is wound with a coil, the coil has a starting end and the end of the starting and terminal are in contact, the inner wall of the tube with two rows of convex.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two rows of bumps, allowing the conductive contacts and the brush slot is good, and has good stability, by setting the groove, the coil can maintain consistent thickness in the winding process, so as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the overall thickness of the sliding coil in the inner pipe welding and both ends of the casing screws, easy to replace the coil,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cooling hole on the shell, thereby improv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liding coi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动线圈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磁直线电机,进一步涉及用于直流电源供电电磁直线电机的滑动线圈组件,具体涉及滑动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针对磁组件上具有电刷槽的电磁直线电机,研发设计了与该产品对应的滑动线圈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滑动线圈组件,通过在内管内壁设置两排凸起,从而可使得触点与电刷槽内的导电条接触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凹槽,使得线圈在绕线过程中能保持一致的厚度,从而保证滑动线圈整体厚度的一致性,此外,内管之间焊连并和外壳两端螺丝,便于更换线圈,此外,还通过在外壳上设计散热孔,从而提高滑动线圈组件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滑动线圈组件,包括内壳组件和外壳合围形成的壳体,外壳和内壳组件均为管状结构,内壳由四个内壳组件在一条直线上首尾依次焊连形成,外壳和内壳组件两端固定连接,外壳外壁上具有一用于连接外部待驱动物的连接件,内壳组件包括内管,内管外壁上绕有线圈,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端,起始端和末端均具有触点,内管内壁具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凸起,凸起的数量有五个,起始端触点由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末端触点由另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内管外壁上与两排凸起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起始端由内管外壁进入一个凹槽并延伸至相应第三个凸起处且伸出至内管内侧,末端由内管外壁进入另一个凹槽并延伸至相应第三个凸起处且伸出至内管内侧。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凹槽的深度等于线圈的直径。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外壳和内管两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内管内壁设置两排凸起,从而可使得触点与电刷槽内的导电条接触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凹槽,使得线圈在绕线过程中能保持一致的厚度,从而保证滑动线圈整体厚度的一致性,此外,内管之间焊连并和外壳两端螺丝,便于更换线圈,此外,还通过在外壳上设计散热孔,从而提高滑动线圈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图;图3是内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滑动线圈组件,包括内壳组件和外壳合围形成的壳体1,外壳和内壳组件均为管状结构,内壳由四个内壳组件在一条直线上首尾依次焊连形成,外壳和内壳组件两端固定连接,外壳外壁上具有一用于连接外部待驱动物的连接件2,连接件为T型连接件,内壳组件包括内管3,内管外壁上绕有线圈4,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端,起始端和末端均具有触点41,内管内壁具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凸起31,凸起的数量有五个,起始端触点由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末端触点由另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内管外壁上与两排凸起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32,起始端由内管外壁一端进入一个凹槽并延伸至相应第三个凸起处且伸出至内管内侧,末端由内管外壁另一端进入另一个凹槽并延伸至相应第三个凸起处且伸出至内管内侧。凹槽的深度等于线圈的直径。外壳和内管两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滑动线圈组件

【技术保护点】
滑动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组件和外壳合围形成的壳体,外壳和内壳组件均为管状结构,内壳由四个内壳组件在一条直线上首尾依次焊连形成,外壳和内壳组件两端固定连接,外壳外壁上具有一用于连接外部待驱动物的连接件,内壳组件包括内管,内管外壁上绕有线圈,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端,起始端和末端均具有触点,内管内壁具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凸起,凸起的数量有五个,起始端触点由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末端触点由另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滑动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组件和外壳合围形成的壳体,外壳和内壳组件均为管状结构,内壳由四个内壳组件在一条直线上首尾依次焊连形成,外壳和内壳组件两端固定连接,外壳外壁上具有一用于连接外部待驱动物的连接件,内壳组件包括内管,内管外壁上绕有线圈,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端,起始端和末端均具有触点,内管内壁具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凸起,凸起的数量有五个,起始端触点由一排凸起中第三个凸起伸出至内管内侧,末端触点由另一排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王乐郎绍程孙文建江旺健俞筱涵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