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62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抛光机,包括驱动电机、放置台、支架组件、连接轴、上抛光组件、下抛光组件以及第一传动组件。连接轴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支架组件,并且连接轴可相对支架组件绕轴转动,连接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上抛光组件与下抛光组件均安装于支架组件上,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连接轴上的第一转动部以及套设于上抛光组件上的第二转动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连接轴绕轴线转动,第一转动部随连接一起转动,带动第二转动部转动,最终,上抛光组件在支架组件上相对下抛光组件转动。将待抛光的对象放置于上抛光组件与下抛光组件之间形成抛光处理,进而,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短抛光周期,提高效率。

Polis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polishing device technology field, and provides a polish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motor, a placing table, a bracket component, a connecting shaft, an upper polishing component, a lower polishing component and a first driving component.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component vertically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connecting shaft can rotate around the support component, and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of the driving motor. The upper polishing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polishing component are mounted on the bracket component, and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omponent includes the first rotation part on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otation part on the upper polishing component. The driving motor rotates and drives the connecting shaft to rotate around the axis. The first rotation part rotates with the connection and drives the second rotation part to rotate. Finally, the upper polishing component rotates along the lower polishing component on the bracket component. The polishing object is placed on the upper polishing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polishing component to form polishing process, thereby reducing labor cost, shortening the polishing cycle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抛光装置
,尤其提供一种抛光机。
技术介绍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玉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经常佩戴和使用玉器,对经络血脉皮肤等都有好处,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玉石矿经过人工开采、切割、雕刻、抛光、清洗之后,变成玉器,供人观赏及佩戴。传统的玉石挂饰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表面抛光,因而,整个操作过程成本高、耗时长以及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机,旨在解决人工方式抛光玉石所导致的成本高、耗时长以及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抛光机,包括驱动电机、放置台、支架组件、连接轴、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上抛光组件上下相对设置的下抛光组件以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于所述放置台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放置台的背离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轴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且相对支架组件绕轴转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下抛光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啮合传动的且套设于所述上抛光组件上的第二转动部。具体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固定板组、第二固定板组、第三固定板以及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地设于所述放置台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自上而下依次平行且间隔的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三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的下方,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自上而下依次平行且间隔的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连接轴自下而上依次穿设所述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板组,所述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下抛光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所述上抛光组件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之间,所述下抛光组件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组包括第一子板以及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组包括第三子板以及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三子板的第四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与第三子板自上而下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上抛光组件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四子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三子板之间还设有一卡钳,所述卡钳呈U型,所述卡钳包括两竖直段以及水平段,两所述竖直段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三子板,所述第二子板抵靠于其中一所述竖直段,所述第四子板抵靠于所述另一竖直段。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部通过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组或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上设有收紧滚轮,所述收紧滚轮抵靠于所述传动带。具体地,所述上抛光组件包括依次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的第一转轴以及上抛光盘,所述上抛光盘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的换向齿轮组以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换向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的固定轴,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三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三转动部啮合传动的且套设于所述下抛光组件上的第四转动部。具体地,所述第三转动部通过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第四转动部,所述第三固定板或所述第四固定板上设有紧固滚轮,所述紧固滚轮抵靠于所述传动带。具体地,所述下抛光组件包括依次枢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的第二转轴、下抛光盘以及转盘组件,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抛光盘,各所述转盘组件以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呈等间距周向分布于所述下抛光盘上,各所述转盘组件均枢接转动于所述下抛光盘。具体地,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盘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盘体上的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一主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抛光机,其工作原理如下: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连接轴绕轴线转动,此时,套设于连接轴上的第一转动部随连接一起转动,并且与第二转动部相配合,带动第二转动部转动,最终,上抛光组件在支架组件上相对下抛光组件转动。将待抛光的对象放置于上抛光组件与下抛光组件之间形成抛光处理,进而,可以减少人工成本,缩短抛光周期,提高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抛光机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抛光组件与下抛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驱动电机1、放置台2、支架组件3、连接轴4、上抛光组件51、下抛光组件52、第一传动组件61、第一转动部611、第二转动部612、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第一固定板组33、第二固定板组34、第三固定板35、第四固定板36、第一子板331、第二子板332、第三子板341、第四子板342、卡钳7、竖直段71、水平段72、传动带6a、收紧滚轮613、第一转轴511、上抛光盘512、换向齿轮组8、第二传动组件62、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固定轴83、第三转动部621、第四转动部622、紧固滚轮623、第二转轴521、下抛光盘522、转盘组件523、盘体5231、从动齿轮5232、主动齿轮52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抛光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放置台、支架组件、连接轴、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上抛光组件上下相对设置的下抛光组件以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于所述放置台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放置台的背离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轴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且相对支架组件绕轴转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下抛光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啮合传动的且套设于所述上抛光组件上的第二转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放置台、支架组件、连接轴、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上抛光组件上下相对设置的下抛光组件以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于所述放置台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放置台的背离所述支架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轴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且相对支架组件绕轴转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下抛光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啮合传动的且套设于所述上抛光组件上的第二转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固定板组、第二固定板组、第三固定板以及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地设于所述放置台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自上而下依次平行且间隔的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三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的下方,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自上而下依次平行且间隔的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连接轴自下而上依次穿设所述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板组,所述上抛光组件与所述下抛光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所述上抛光组件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之间,所述下抛光组件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包括第一子板以及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组包括第三子板以及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三子板的第四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与第三子板自上而下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上抛光组件枢接转动于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四子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一峰易钢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