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53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其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齿轮箱座、悬置于该齿轮箱座上的第一支撑台、及与所述齿轮箱座相连且用于摆动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电机,所述第一支撑台上具有可支撑待装配发动机的第一支撑柱,并在该第一支撑台上设置有可对其上所述待装配发动机进行分度转动的曲轴分度旋转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台,该第二支撑台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同向相对且可沿该第一支撑台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的变速器支撑座,该变速器支撑座上具有可用于水平支撑待装配变速器的第二支撑柱。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降低了装配强度和成本。

Engine gearbox assembly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transmission assembly, comprising a worktab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setting the bench seat, a gear box is hung on the gear box seat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form, and the gear box are connected with a motor for seat swing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form. The first stage is the first support support support column to be assembled in the engine,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table is arranged on the engine assembly to the crankshaft rotation indexing rotary indexing; the work tabl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upport table, the tabl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upport the same relative to the first support and alo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first support table length direction to move and position the support seat, the gearbox supporting seat can be used for horizontal support assembly transmission second support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assembly quality, and reduces the assembly strength and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属于发动机变速器装配

技术介绍
目前,各汽车生产厂家在装配发动机和变速器时,传统主要工艺手段是先定位好发动机具体位置,再采用电葫芦或行车将变速器吊装起往发动机输出端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易发生碰撞、装配点受力不均等问题。因此需采用专用的装配工装来分别定位发动机和变速器。比如专利公布号为CN104743000A、专利名称为汽车生产线变速器发动机安装工位定位器;授权公告号CN104959956B、专利名称为变速器装配定位工装,等等,均是分别对发动机及变速器进行定位,再通过两者关联进行一体装配,以有效吸收变速器和发动机的零件误差和装配误差,保证装配过程中的平顺性及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前述装配工装仍具有进一步改进空间,比如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螺栓螺母装配过程中,因发动机、变速器与装配工装之间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装配盲区或装配死角,不利于正常装配作业,进而导致装配效率、装配质量及装配强度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其设计合理,针对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定位并进行关联装配,并撇除传统装配工艺中出现的盲区或死角位置,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降低了装配强度和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其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齿轮箱座、悬置于该齿轮箱座上的第一支撑台、及与所述齿轮箱座相连且用于摆动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电机,所述第一支撑台上具有可支撑待装配发动机的第一支撑柱,并在该第一支撑台上设置有可对其上所述待装配发动机进行分度转动的曲轴分度旋转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台,该第二支撑台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同向相对且可沿该第一支撑台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的变速器支撑座,该变速器支撑座上具有可用于水平支撑待装配变速器的第二支撑柱。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座上引出摆动主轴,该摆动主轴通过齿轮箱座内的齿轮机构与所述电机动力传递连接,且该摆动主轴通过L形摆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固连。进一步的,所述曲轴分度旋转机构定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一端且靠近于所述齿轮箱座,在该第一支撑台另一端具有呈开环状且竖向设置的辅助环,该辅助环与所述第一支撑台相垂直且其中部具有支撑该第一支撑台的撑板,辅助环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滚动配合且通过滚动支座定位的平衡滚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端部相对转动套设有可与所述曲轴分度旋转机构相连接的分度环,该分度环与所述辅助环侧部固连且该辅助环上具有可与所述待装配发动机可拆卸连接的发动机固定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台通过升降气缸定位于所述工作台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变速器支撑座滑动配合于该导轨上,在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变速器支撑座于所述导轨上移动的丝杆,并在该丝杆端部设置有操作手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还设置有可对所述变速器支撑座进行限位的限位座,该限位座与所述操作手柄分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计合理,针对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定位并进行关联装配,并撇除传统装配工艺中出现的盲区或死角位置,使用时,第一支撑柱上定位待装配发动机并与曲轴分度旋转机构配合,第二支撑柱上定位待装配变速器后,控制变速器支撑座使得其上的待装配变速器与第一支撑柱上的待装配发动机配合,通过找正工装找正待装配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螺柱与待装配发动机的飞轮孔位置,并拧紧连接螺栓后,移走变送器支撑座,使得待装配变速器悬置于待装配发动机上;控制电机转动使得便于拧紧待装配变速器和待装配发动机之间的第一颗飞轮连接螺栓,再通过曲轴分度旋转机构仅控制待装配变速器和待装配发动机依次分度旋转,每一次分度旋转则拧紧一颗飞轮连接螺栓,直至全部拧紧完毕后,控制电机使得装配好的待装配变速器和待装配发动机复位,即重新配合于第一支撑柱上,最后由行车或电葫芦吊装下线即可,整个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降低了装配强度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如图1-图3所述的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其包括工作台11,该工作台11上设置有齿轮箱座18、悬置于该齿轮箱座18上的第一支撑台22、及与齿轮箱座18相连且用于以该第一支撑台22长度方向为摆动中心轴摆动该第一支撑台22的电机19,第一支撑台22上具有可支撑待装配发动机的第一支撑柱24,并在该第一支撑台22上设置有可对其上待装配发动机进行分度转动的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工作台11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台14,该第二支撑台14上具有与第一支撑台22同向相对且可沿该第一支撑台22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的变速器支撑座15,该变速器支撑座15上具有可用于水平支撑待装配变速器的第二支撑柱16。本技术中的待装配发动机由第一支撑柱24支撑,当待装配发动机与待装配变速器适应找正时,由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间接对待装配发动机进行固定定位,具体地,该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定位于第一支撑台22一端且靠近于齿轮箱座18,在该第一支撑台22另一端具有呈开环状且竖向设置的辅助环23,该辅助环23与第一支撑台22相垂直且其中部具有支撑该第一支撑台22的撑板,辅助环23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滚动配合且通过滚动支座27定位的平衡滚轮26,在第一支撑台22端部相对转动套设有可与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相连接的分度环21,该分度环21与辅助环23侧部固连且该辅助环23上具有可与待装配发动机可拆卸连接的发动机固定装置25。第一支撑台22通过齿轮箱座18固定定位于工作台11上,而辅助环23则辅助支撑该第一支撑台22,当待装配发动机水平置放时,由齿轮箱座18及辅助环23共同支撑该待装配发动机,当通过找正工装找正待装配发动机飞轮孔和待装配变速器液力变矩器螺柱时,需要通过电机19摆动整个第一支撑台22,当第一支撑台22摆动一定角度时,则仅有辅助环23及其上的发动机固定装置25对待装配发动机进行支撑定位或固定定位,本例中,该发动机固定装置25采用四颗螺栓螺母对该待装配发动机进行紧固定位。齿轮箱座18上引出摆动主轴20,该摆动主轴20通过齿轮箱座18内的齿轮机构与电机19动力传递连接,且该摆动主轴20通过L形摆杆与第一支撑台22固连。第二支撑台14通过升降气缸12定位于工作台11上,在待装配变速器与待装配发动机初步连接后,则可控制升降气缸12使得第二支撑台14下降,进而使得该待装配变速器悬空置于待装配发动机上,便于后期飞轮连接螺栓的拧紧装配。而第二支撑台14上设置有导轨,变速器支撑座15滑动配合于该导轨上,在第二支撑台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变速器支撑座15于导轨上移动的丝杆,并在该丝杆端部设置有操作手柄13。通过丝杆滑块机构实现变速器支撑座15在第二支撑台14上的滑动定位,稳定可靠。并在第二支撑台14上还设置有可对变速器支撑座15进行限位的限位座17,该限位座17与操作手柄13分处于第二支撑台14两端。本例中的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结构多样,主要是通过该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上旋转,使得待装配发动机和待装配变速器旋转分度,比如每次分度旋转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包括工作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齿轮箱座(18)、悬置于该齿轮箱座(18)上的第一支撑台(22)、及与所述齿轮箱座(18)相连且用于摆动所述第一支撑台(22)的电机(19),所述第一支撑台(22)上具有可支撑待装配发动机的第一支撑柱(24),并在该第一支撑台(22)上设置有可对其上所述待装配发动机进行分度转动的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所述工作台(11)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台(14),该第二支撑台(14)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台(22)同向相对且可沿该第一支撑台(22)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的变速器支撑座(15),该变速器支撑座(15)上具有可用于水平支撑待装配变速器的第二支撑柱(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包括工作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齿轮箱座(18)、悬置于该齿轮箱座(18)上的第一支撑台(22)、及与所述齿轮箱座(18)相连且用于摆动所述第一支撑台(22)的电机(19),所述第一支撑台(22)上具有可支撑待装配发动机的第一支撑柱(24),并在该第一支撑台(22)上设置有可对其上所述待装配发动机进行分度转动的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所述工作台(11)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台(14),该第二支撑台(14)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台(22)同向相对且可沿该第一支撑台(22)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的变速器支撑座(15),该变速器支撑座(15)上具有可用于水平支撑待装配变速器的第二支撑柱(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座(18)上引出摆动主轴(20),该摆动主轴(20)通过齿轮箱座(18)内的齿轮机构与所述电机(19)动力传递连接,且该摆动主轴(20)通过L形摆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台(22)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变速器装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分度旋转机构(28)定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台(22)一端且靠近于所述齿轮箱座(18),在该第一支撑台(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福伦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