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34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吊耳支座包括支撑部和与支撑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包括:上壳模具,上壳模具包括上壳成型上模和上壳成型下模,上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及第一定位孔,上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及第二定位孔,上壳成型上模的第一定位孔与上壳成型下模的第二定位孔对准时,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相配合形成连接部的型腔;下壳模具,下壳模具包括下壳成型上模和下壳成型下模,下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三型腔及第三定位孔,下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四型腔及第四定位孔,下壳成型上模的第三定位孔与下壳成型下模的第四定位孔对准时,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相配合形成支撑部的型腔。

Hot core box mold for the casting of sling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ug support for casting hot box mold, lug support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upport and support of the Ministry, lug support casting hot box mold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mold, shell mold comprises a shell forming mold and shell forming die. Shell molding di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and a first positioning hole, the upper shell forming di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cavity and two positioning holes, second positioning mould shell molding die first locating hole and the upper shell forming hole alignment, a first cavity and a second cavity shape. A cavity of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lower shell; under the mold, shell mold comprises a low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molding mould forming die, molding die on the low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third cavities and three positioning holes, the lower shell forming die is arranged on the fourth cavity and four positioning holes, the lower shell molding The third positioning holes of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shell molding lower die are on time, the third cavity and the fourth cavity form the support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
本技术涉及器件成型用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
技术介绍
吊耳支架作为一种安装吊耳用的辅助装置,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技术中在吊耳支架的铸造过程中,其铸造工艺复杂,铸件尺寸精度及强度难以把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提高了所制作的吊耳支座的尺寸精度及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所述吊耳支座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包括:上壳模具,所述上壳模具包括上壳成型上模和上壳成型下模,所述上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及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上壳成型上模的第一定位孔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的第二定位孔对准时,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相配合形成所述连接部的型腔;下壳模具,所述下壳模具包括下壳成型上模和下壳成型下模,所述下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三型腔及第三定位孔,所述下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四型腔及第四定位孔,所述下壳成型上模的第三定位孔与所述下壳成型下模的第四定位孔对准时,所述第三型腔和所述第四型腔相配合形成所述支撑部的型腔。在该技术方案中,热芯盒模具上形成有吊耳支座的各个部件的型腔,在其内部注入覆膜砂加压加热定型固化形成腔体,将制作好的腔体进行组合,在其内腔浇注进入配比符合吊耳支座组分要求的熔化的铁水,冷却后形成铸件,通过对各个型腔分别铸型并精准组合,提高了所制作的吊耳支座的尺寸精度及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壳成型上模还包括上壳上模板,所述上壳上模板位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外围,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模板上,所述上壳上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射砂通道及排气通道、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型腔下方的第一加热腔、顶针孔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所述第一加热腔中设置有第一加热部件;所述上壳成型下模还包括上壳下模板,所述上壳下模板位于所述第二型腔的外围,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下模板上,所述上壳下模板上设置有第二加热腔、凹槽部、顶针孔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所述第二加热腔位于所述第二型腔下方,所述第二加热腔中设置有第二加热部件,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与所述上壳成型上模相配合时,所述上壳成型上模上的凸起部的顶部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上的凹槽部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上壳成型上模上的凸起部的侧面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上的凹槽部的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下壳成型上模还包括下壳上模板,所述下壳上模板位于所述第三型腔的外围,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上模板上,所述下壳上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型腔相连通的射砂通道、凹槽部、位于所述第三型腔下方的第三加热腔、顶针孔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所述第三加热腔中设置有第三加热部件;所述下壳成型下模还包括下壳下模板,所述下壳下模板位于所述第四型腔的外围,所述第四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下模板上,所述下壳下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型腔相连通的排气通道、凸起部、位于所述第四型腔下方的第四加热腔、顶针孔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所述第四加热腔中设置有第四加热部件,所述下壳成型下模与所述下壳成型上模相配合时,所述下壳成型下模上的凸起部的顶部与所述下壳成型上模上的凹槽部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下壳成型下模上的凸起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下壳成型上模上的凹槽部的两侧之间形成间隙。在该技术方案中,上壳成型上模上的凸起部的侧面与上壳成型下模上的凹槽部的侧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作为排风通道,下壳成型下模上的凸起部的两侧分别与下壳成型下模上的凹槽部的两侧之间形成间隙,以作为排气通道,间隙的宽度为0.1mm-0.2mm,模具上所有排气通道的口径为0.1-0.2mm,在确保满足排气需求的同时,避免了覆膜砂从型腔中漏出,顶针孔的数量和位置的设置需结合具体的腔型进行设置。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射砂通道的个数为3;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排气通道的个数为4;与所述第三型腔相连通的射砂通道的个数为3;与所述第四型腔相连通的排气通道的个数为4。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部件、所述第二加热部件、所述第三加热部件和所述第四加热部件均包括电加热棒。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提高了所制作的吊耳支座的尺寸精度及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吊耳支座的示意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吊耳支座造用热芯盒模具的上壳模具的示意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吊耳支座造用热芯盒模具的下壳模具的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吊耳支座1包括支撑部10和与所述支撑部10一体成型的连接部12。本实施例中,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包括上壳模具和下壳模具。其中,如图2所示,上壳模具2包括上壳成型上模20和上壳成型下模22,所述上壳成型上模20上设置有第一型腔20A及第一定位孔20B,所述上壳成型下模22上设置有第二型腔22A及第二定位孔22B,所述上壳成型上模20的第一定位孔20B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22的第二定位孔22B对准时,所述第一型腔20A和所述第二型腔22A相配合形成所述连接部12的型腔。优选地,所述上壳成型上模20还包括上壳上模板20C,所述上壳上模板20C位于所述第一型腔20A的外围,所述第一定位孔20B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模板20C上,所述上壳上模板20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型腔20A相连通的射砂通道20D及排气通道20E、凸起部20F、位于所述第一型腔20A下方的第一加热腔20G、顶针孔20H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加热腔20G中设置有第一加热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上壳成型下模22还包括上壳下模板22C,所述上壳下模板22C位于所述第二型腔22A的外围,所述第二定位孔22B设置在所述上壳下模板22C上,所述上壳下模板22C上设置有第二加热腔22D、凹槽部22E、顶针孔22F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加热腔22D位于所述第二型腔22B下方,所述第二加热腔22D中设置有第二加热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上壳成型下模22与所述上壳成型上模20相配合时,所述上壳成型上模20上的凸起部20F的顶部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22上的凹槽部22E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上壳成型上模20上的凸起部20F的侧面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22上的凹槽部22E的侧面之间形成间隙。其中,上壳成型上模上的凸起部的侧面与上壳成型下模上的凹槽部的侧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作为排风通道,间隙的宽度为0.1mm-0.2mm,模具上所有排气通道的口径为0.1-0.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支座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包括:上壳模具,所述上壳模具包括上壳成型上模和上壳成型下模,所述上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及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上壳成型上模的第一定位孔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的第二定位孔对准时,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相配合形成所述连接部的型腔;下壳模具,所述下壳模具包括下壳成型上模和下壳成型下模,所述下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三型腔及第三定位孔,所述下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四型腔及第四定位孔,所述下壳成型上模的第三定位孔与所述下壳成型下模的第四定位孔对准时,所述第三型腔和所述第四型腔相配合形成所述支撑部的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支座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包括:上壳模具,所述上壳模具包括上壳成型上模和上壳成型下模,所述上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及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上壳成型上模的第一定位孔与所述上壳成型下模的第二定位孔对准时,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相配合形成所述连接部的型腔;下壳模具,所述下壳模具包括下壳成型上模和下壳成型下模,所述下壳成型上模上设置有第三型腔及第三定位孔,所述下壳成型下模上设置有第四型腔及第四定位孔,所述下壳成型上模的第三定位孔与所述下壳成型下模的第四定位孔对准时,所述第三型腔和所述第四型腔相配合形成所述支撑部的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耳支座铸造用热芯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成型上模还包括上壳上模板,所述上壳上模板位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外围,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模板上,所述上壳上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射砂通道及排气通道、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型腔下方的第一加热腔、顶针孔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所述第一加热腔中设置有第一加热部件;所述上壳成型下模还包括上壳下模板,所述上壳下模板位于所述第二型腔的外围,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下模板上,所述上壳下模板上设置有第二加热腔、凹槽部、顶针孔及与射砂机配合安装的工装孔,所述第二加热腔位于所述第二型腔下方,所述第二加热腔中设置有第二加热部件,所述上壳成型下模与所述上壳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昆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