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308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供油子系统以及通过主油路连通的换挡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润滑冷却控制子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导油压控制滑阀可以为整个换挡系统提供稳定的先导压力;通过四组电磁阀和对应的控制阀芯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档位;其中,换挡滑阀的弹簧端均设置有反馈油路,该反馈油路通过节流孔作用于弹簧端,形成的液压力和弹簧的弹力与换挡滑阀的电磁阀控制的先导压力在阀芯的轴向上形成力的平衡关系,可以保证提供给换挡活塞的压力呈平滑的曲线形式,可以避免换挡产生的较大噪声;且先导油路设置有蓄能器,该蓄能器避免了先导油路可能出现的油振,为换挡滑阀的平顺滑动提供了双重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
,具体是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湿式双离合器是指双离合器为一大一小两组同轴安装在一起的多片式离合器,它们都被安装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密闭油腔里。因此湿式离合器结构具有更好的调节能力,能够传递比较大的扭矩;同时,又由于可以利用液压油进行冷却和润滑,因此磨损较小且散热好。基于上述原因,湿式双离合器被广泛运适于汽车制造领域。现有技术液压系统虽然能够实现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工作,但控制方式容易出现主油压波动较大和油压控制不稳定等问题,这样的液压系统控制方式的变速箱搭载在整车后,会出现换挡冲击和顿挫,不利于驾乘人的驾乘感受。主油压控制系统的先导控制油压由于受主油路油压波动的影响较大,会造成主油压控制的稳定性较低,容易出现比较大的油压波动,对其他液压子系统的控制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其他液压子系统会跟随主油压的波动而波动,造成整个液压系统控制不稳定。如中国专利CN201410588154.7和CN201510362821.4所示,现有技术中,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需要通过发动机驱动机械油泵,从作为油源的油箱中吸取存储的液压油提供油压。该液压控制系统虽然能够实现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工作,但控制方式容易出现主油压波动较大和油压控制不稳定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控制换挡拨叉运动的平顺性较难,这是由于主油压的波动会带给换挡控制子系统中先导控制油路冲击,由于先导油路的冲击和波动,使系统中电磁阀控制的换挡滑阀随着油压的波动而发生窜动,使通过换挡滑阀的压力油出现波动和冲击。如中国专利CN201510362821.4所示,现有技术中,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仅仅涉及到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当主油路供油不稳会造成油压波动,在离合器结合时,不可避免产生换挡冲击和换挡抖动等问题。另外,液压控制系统中油路的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产生阀芯卡滞的情况。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向变速器内部的双离合器和轴承滚动或滑动的部位提供润滑油,确保摩擦面的流体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同时对润滑部位进行冷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燃油经济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排放标准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促使双离合器变速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双离合器变速箱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工况复杂、齿轮及轴承的转速较高;双离合器换挡切换需要控制精确,摩擦片在换挡切换时需要滑摩控制,伴随离合器的滑摩,双离合器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对润滑和冷却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变速箱齿轮冷却润滑方面,在当前双离合器变速箱中,有些使用的还是传统飞溅式润滑,由于齿轮传动系统布置的原因,受限于飞溅式润滑的原理,对齿轴的设计和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些也使用了强制的润滑方式,但是油路和硬件结构均十分复杂,对零件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如中国专利CN203516692U、CN104196991B。中国专利CN106321805A公开了一种润滑冷却油路,但是该润滑冷却油路仅仅只提供对离合器的冷却润滑,且冷却润滑油的流量和压力没有经过阀芯控制,润滑冷却油流量不可控,造成整个润滑冷却系统效率低。如果离合器润滑压力过大,会造成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出现控制困难,在离合器控制回路压力比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润滑压力过高,会造成离合器不能结合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安全的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液压油的油箱,用于将液压油从油箱中输出至主油路的供油子系统,用于控制主油路油压的主油压控制阀,以及通过主油路连通的换挡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润滑冷却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油压控制阀为三位四通阀,其具有与所述主油路连通的先导端,通油后克服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主油压控制阀弹簧的弹簧力后使其阀芯右移,所述主油路上还设有一分支,其上还设有一具有后端反馈自平衡的先导油压控制滑阀,通过其先导端的液压力与弹簧端的弹簧力平衡形成稳定压力的液压油,该液压油通过先导油路通往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弹簧端,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开口大小由TCU控制一电磁阀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形成具有稳定压力的液压油;所述换挡控制子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油路切换阀和第二油路切换阀,控制第一油路切换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开关电磁阀,控制第二油路切换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二开关电磁阀,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挡滑阀和第二换挡滑阀,两者的油路输出端均可选择性地、互锁地与所述第一油路切换阀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路切换阀为二位八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油路切换阀为二位十六通换向阀,两者配合选择性地将液压油输出至控制换挡拨叉相对应档位的滑阀活塞腔内;所述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均包括弹簧端和先导端,所述先导端与先导油压控制滑阀的先导油的输出端相连通,该油路上设有蓄能器,所述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的先导端的先导压力分别由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控制。优选的,所述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的弹簧端均具有压力反馈油路,该反馈油路通过节流孔作用于弹簧端,形成的液压力和弹簧的弹力与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的电磁阀控制的先导压力在阀芯的轴向上形成力的平衡关系。优选的,所述主油路上设有一安全减压阀,位于所述油箱与主油压控制阀之间的油路上。优选的,所述离合器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分别设置在由所述主油路通往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液压管路上,分别相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的蓄能器。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具有先导端和弹簧端,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的油路设反馈回路,所述反馈回路连通于所述先导端和弹簧端之间,所述先导端反馈油路的节流孔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端反馈油路的节流孔的开口直径;所述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油路结构与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的油路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主油路分别通往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液压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且靠近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活塞腔处。优选的,所述润滑冷却控制子系统,包括:从所述主油压控制阀中输出的润滑油路,连通所述润滑油路的油冷器和压滤器,以及从所述油冷器和压滤器中输出的润滑冷却油路,所述润滑冷却油路分成两路,分别用于离合器润滑和变速箱内轴承润滑;所述用于变速箱内轴承润滑的润滑冷却油路分成两路,分别为轴润滑冷却油路和轴承润滑冷却油路,所述用于离合器润滑的润滑冷却油路通过一润滑流量控制阀后形成离合器润滑冷却油路,所述润滑流量控制阀通过变速箱控制单元TCU控制信号控制阀电磁部电流的大小来调节阀开口大小,所述润滑流量控制阀的输出端通过油路连接一残余应力控制阀,所述残余应力控制阀包括一先导端和一具有残余应力控制阀弹簧的弹簧端,分别位于所述残余应力控制阀的两侧,所述残余应力控制阀的先导端与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连通,所述润滑冷却油路还通过所述残余应力控制阀与一泄油油路连通,所述泄油油路输出端通往所述油箱,所述润滑流量控制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残余应力控制阀的弹簧端连通。优选的,所述润滑油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液压油的油箱,用于将液压油从油箱中输出至主油路的供油子系统,用于控制主油路油压的主油压控制阀,以及通过主油路连通的换挡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润滑冷却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油压控制阀为三位四通阀,其具有与所述主油路连通的先导端,通油后克服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主油压控制阀弹簧的弹簧力后使其阀芯右移,所述主油路上还设有一分支,其上还设有一具有后端反馈自平衡的先导油压控制滑阀,通过其先导端的液压力与弹簧端的弹簧力平衡形成稳定压力的液压油,该液压油通过先导油路通往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弹簧端,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开口大小由TCU控制一电磁阀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形成具有稳定压力的液压油;所述换挡控制子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油路切换阀和第二油路切换阀,控制第一油路切换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开关电磁阀,控制第二油路切换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二开关电磁阀,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挡滑阀和第二换挡滑阀,两者的油路输出端均可选择性地、互锁地与所述第一油路切换阀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液压油的油箱,用于将液压油从油箱中输出至主油路的供油子系统,用于控制主油路油压的主油压控制阀,以及通过主油路连通的换挡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润滑冷却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油压控制阀为三位四通阀,其具有与所述主油路连通的先导端,通油后克服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主油压控制阀弹簧的弹簧力后使其阀芯右移,所述主油路上还设有一分支,其上还设有一具有后端反馈自平衡的先导油压控制滑阀,通过其先导端的液压力与弹簧端的弹簧力平衡形成稳定压力的液压油,该液压油通过先导油路通往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弹簧端,所述主油压控制阀的开口大小由TCU控制一电磁阀的电流大小来控制,形成具有稳定压力的液压油;所述换挡控制子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油路切换阀和第二油路切换阀,控制第一油路切换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开关电磁阀,控制第二油路切换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二开关电磁阀,以及相互并联的第一换挡滑阀和第二换挡滑阀,两者的油路输出端均可选择性地、互锁地与所述第一油路切换阀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切换阀为二位八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油路切换阀为二位十六通换向阀,两者配合选择性地将液压油输出至控制换挡拨叉相对应档位的滑阀活塞腔内;所述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均包括弹簧端和先导端,所述先导端与先导油压控制滑阀的先导油的输出端相连通,该油路上设有蓄能器,所述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的先导端的先导压力分别由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挡滑阀、第二换挡滑阀的弹簧端均具有压力反馈油路,该反馈油路通过节流孔作用于弹簧端,形成的液压力和弹簧的弹力与第一换挡滑阀或第二换挡滑阀的电磁阀控制的先导压力在阀芯的轴向上形成力的平衡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上设有一安全减压阀,位于所述油箱与主油压控制阀之间的油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分别设置在由所述主油路通往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液压管路上,分别相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和第二离合器控制阀的输出端的蓄能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具有先导端和弹簧端,所述第一离合器控制阀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利任旻薛翔王治华
申请(专利权)人:捷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