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宣萍专利>正文

菌种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68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菌种发酵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发酵罐,发酵罐内配置有搅拌机构,该搅拌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搅拌轴及桨叶,搅拌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联接,电动机配置正反转控制模块,减速机与电动机连为一体并安装于驱动机架,上支座固装于驱动机架,下支座固装于发酵罐的罐体底部,搅拌轴竖直布置于发酵罐内,其中搅拌轴的顶端外露于发酵罐的罐盖并支撑于上支座,搅拌轴的底端支撑于下支座,搅拌轴上对应于发酵罐的罐体上部、中部及下部空间分别安装桨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菌种发酵装置设置有搅拌机构,有助于改善菌种发酵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菌种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菌种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菌种的发酵通常需要使用发酵罐,培养基及培养液投入发酵罐内,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压力条件下,使得菌丝快速生长,完成一个发酵周期。现有菌种发酵装置使用时需要人工搅拌,搅拌力度及均匀度控制起来较为困难,这对菌种的发酵非常不利,由此降低了菌种发酵质量。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菌种发酵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菌种发酵装置,有助于提高菌种的发酵质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菌种发酵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发酵罐,发酵罐内配置有搅拌机构,该搅拌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搅拌轴及桨叶,搅拌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联接,电动机配置正反转控制模块,减速机与电动机连为一体并安装于驱动机架,上支座固装于驱动机架,下支座固装于发酵罐的罐体底部,搅拌轴竖直布置于发酵罐内,其中搅拌轴的顶端外露于发酵罐的罐盖并支撑于上支座,搅拌轴的底端支撑于下支座,搅拌轴上对应于发酵罐的罐体上部、中部及下部空间分别安装桨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菌种发酵装置设置有搅拌机构,可以使培养基和培养液得到充分、均匀的搅拌,因而有利于提高菌种发酵质量。本技术使用较少的部件来构成菌种发酵装置的搅拌机构,其结构简单、布局紧凑、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菌种发酵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驱动机架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上支座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图1中滑套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搅拌轴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E-E剖面图;图11是图1中桨叶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桨叶的安装示意图;图13是图1中下支座的示意图;图14是图1中衬套的示意图;图15是图1中电机的电气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及工作过程,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参见图1-图15,示出本技术菌种发酵装置的结构,其中:图1是本技术菌种发酵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驱动机架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上支座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图1中滑套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搅拌轴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E-E剖面图;图11是图1中桨叶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桨叶的安装示意图;图13是图1中下支座的示意图;图14是图1中衬套的示意图;图15是图1中电机的电气接线图。以下结合图1~图15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菌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6,发酵罐6由可分离的罐体62及罐盖61构成;罐盖61可以通过紧固部件(如卡箍,图未示出)锁紧于罐体62,松开紧固部件后即可取下罐盖61;罐盖61上设置有进料口P1,打开进料盖后即可从进料口P1加入培养基和培养液液等物料;罐体62的底面均匀布置多个支腿63,罐体62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打开出料口盖即可从出料口P2来释放物料。此外,罐体62设置进气、出气等管道(图未示出),这样便于控制罐内气体密度及气压;同时,罐盖61上安装若干监测控制部件P3(不限于安装在同一部位),这些监测控制部件P3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及压力仪表等,这样便于更好地控制发酵的环境。可以理解的是,罐盖61和罐体62的结合部位、进料口P1、出料口P2及监测控制部件P3安装位置、进气管及出气管安装位置配置密封元件(如密封圈,图未示出),使得发酵罐6内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如图1所示,发酵罐6配置有搅拌机构,该搅拌机构包括竖直布置在发酵罐6内的搅拌轴8,搅拌轴8由包括电动机1、减速机2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搅拌轴8与减速机2的输出轴联接),减速机2与电动机1连为一体并安装于驱动机架3上(驱动机架3可固连于发酵罐6的罐体62、罐盖61或外部基座,视安装方便即可),上支座4固装于驱动机架3,下支座10固装于发酵罐6的罐体62底部,搅拌轴8的顶端外露于发酵罐6的罐盖61并由上支座4支撑,搅拌轴8的底端支撑于发酵罐6底部的下支座10,搅拌轴8上对应于发酵罐6的罐体上部、中部及下部空间分别安装一组桨叶9。电动机1起动时,动力经减速机2传至搅拌轴8,搅拌轴8转动而带动三组桨叶9旋转,由此对发酵罐6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特别地,此处的电机1配置正反转控制模块(可以是机械式倒顺开关、电子式多通道控制开关等),这样可以使得物料搅拌得更均匀。由于本实施例的菌种发酵装置设置有搅拌机构,可以使得培养基和培养液得到充分、均匀的搅拌,因而有利于提高菌种发酵质量。本实施例的菌种发酵装置可以进一步优化,以便达到简化结构、优化布局及降低成本的要求。以下结合图2~图15,进一步进行说明。参见图2,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架3固连于发酵罐6的罐盖61。该驱动机架3包括机架支管33、机架加强管31及机架座板32,机架支管33固装(如焊接)于发酵罐6的罐盖61,机架座板32安装于机架支管33上来安装减速机2,机架加强管31连接于机架支管33之间,这样可以增加驱动机架3的强度。参见图3,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上支座4与搅拌轴8的结合部位设置有密封部件(如油封、填料等),此处可具体为油封5,这样使得搅拌轴8与上支座4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对于维持罐内环境条件较为有利。参见图4,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轴8包括上半轴81和下半轴82,上半轴81的下端面和下半轴82的上端面具有相同形状的端面(如图中的类Z形端面),因而上半轴81和下半轴82的端面密切结合,两者结合部用滑套7套紧(过盈配合),由此使得上半轴81和下半轴82成为一个整体,最终得到同轴度较好的长杆形搅拌轴8。参见图5,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下支座10的座筒中装有衬套11,该衬套11中装入搅拌轴8的下半轴82,由此使得搅拌轴8的底端支撑于下支座10,这种结构十分简单、紧凑。参见图6及图7,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上支座4包括顶板41、底板43及侧管42,侧管42的顶端与顶板41焊接,侧管42的底端与底板43焊接,顶板41的中部开设顶板通孔411来穿设搅拌轴8和减速机2输出轴的联接部件,顶板41的周边开设螺孔412来安装机架座板32(该机架座板32与减速机连接),底板43的中部开设底板通孔432来穿设搅拌轴8,且底板通孔432的顶部设置油封安装部431来安装油封5。由此,上支座4固装于驱动机架3的机架座板32,而搅拌轴8支撑于上支座4并与减速机2输出轴相联接,此种结构简单、可靠。参见图8,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滑套7包括滑套筒71,滑套筒71的外表面喷涂防滑层72,上下推动滑套7可使得滑套7的滑套筒71紧紧地套住搅拌轴8的上半轴81和下半轴82的结合部,而防滑层72在做上述动作时可以避免打滑而影响效率。参见图9及图10,并同时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轴8包括上半轴81和下半轴82,上半轴81的具有类Z形的下端面810,下半轴82的具有类Z形的上端面820,上半轴81的下端面810和下半轴82的上端面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菌种发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菌种发酵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发酵罐内配置有搅拌机构,该搅拌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搅拌轴及桨叶,搅拌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联接,电动机配置正反转控制模块,减速机与电动机为一体并安装于驱动机架,上支座固装于驱动机架,下支座固装于发酵罐的罐体底部,搅拌轴竖直布置于发酵罐内,其中搅拌轴的顶端外露于发酵罐的罐盖并支撑于上支座,搅拌轴的底端支撑于下支座,搅拌轴上对应于发酵罐的罐体上部、中部及下部空间分别安装桨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发酵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发酵罐内配置有搅拌机构,该搅拌机构包括电动机、减速机、搅拌轴及桨叶,搅拌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联接,电动机配置正反转控制模块,减速机与电动机为一体并安装于驱动机架,上支座固装于驱动机架,下支座固装于发酵罐的罐体底部,搅拌轴竖直布置于发酵罐内,其中搅拌轴的顶端外露于发酵罐的罐盖并支撑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宣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宣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