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17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30
本申请涉及塑胶模具。该塑胶模具具有排气通道和型腔,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在所述型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靠近所述型腔的底部的一侧。如此设置后,当塑胶流体进入型腔时,在注塑机的压力作用下,一同进入型腔的气体会通过排气通道排出,以避免气体被遗留在型腔的死角处,该方案降低了塑胶模具的排气难度,提升了塑胶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具
本申请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采用注塑模具加工塑胶制品时,注塑模具中通常设置有排气结构,排气结构能够在注塑过程中排出气体,避免产品出现缺陷。相关技术中,以手机边框的塑胶模具为例,如图1所示,排气结构为设置在模仁1’的上表面A处的间隙,塑胶流体中的气体可以通过该间隙排出。但是,由于型腔底部2’远离该间隙,因此,型腔底部2’的气体难以通过间隙排出,造成加工出来的塑胶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可以降低塑胶模具的排气难度,提升塑胶产品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所述塑胶模具具有排气通道和型腔,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在所述型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靠近所述型腔的底部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型腔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接的侧面,所述排气通道从所述侧面与所述型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相连通的排气段和引导段,所述排气段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引导段与外界连通,所述引导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排气段的流通面积。优选的,所述排气段的断面为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的宽度尺寸为0.01mm~0.02mm。优选的,所述引导段的断面为条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底面为平面,所述排气段的进气口设置在距离所述底面的0.5mm的位置处。优选的,所述塑胶模具包括模仁和镶块,所述模仁与所述镶块配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模仁与所述镶块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排气通道。优选的,所述模仁具有用于与塑胶件的内壁相贴合的第一表面,所述镶块具有用于与塑胶件的内壁相贴合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所述型腔的内表面,所述排气段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隔处。优选的,所述引导段包括相连通的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与所述排气段连通,所述后段与外界连通,所述镶块上开设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内壁与所述模仁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后段。优选的,所述模仁具有第一平面,所述镶块具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排气段。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塑胶模具具有型腔和排气通道,在型腔的深度方向上,排气通道设置在靠近型腔底部的一侧。如此设置后,当塑胶流体进入型腔时,在注塑机的压力作用下,一同进入型腔的气体会通过排气通道排出,以避免气体被遗留在型腔的死角处,该方案降低了塑胶模具的排气难度,提升了塑胶产品的质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塑胶模具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视图;图4为图3中B部位的放大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镶块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图1中:1’-模仁;2’-型腔底部;图2-5中;1-塑胶模具;1a-排气通道;1aa-排气段;1ab-引导段;1b-型腔;1ba-底面;1bb-侧面;11-模仁;11a-第一表面;12-镶块;12a-排气槽;12b-第二表面。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5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1,该塑胶模具1具有排气通道1a和型腔1b,排气通道1a和型腔1b相连通,排气通道1a用于排出型腔1b内的气体,型腔1b用于塑胶流体在其内成型,以得到所需形状的塑胶产品。本申请中,为了降低塑胶模具1的排气难度,提高塑胶产品的质量,特此提出以下方案:在型腔1b的深度(图4中的X方向)方向上,排气通道1a设置于靠近型腔1b的底部的一侧。如此设置后,当塑胶流体进入型腔1b时,在注塑机的压力作用下,一同进入型腔1b内的气体会通过排气通道1a排出,以避免气体遗留在型腔1b的死角处,该方案降低了塑胶模具1的排气难度,提升了塑胶产品的质量。通常,根据塑胶产品的形状的不同,型腔1b的结构会有所不同。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型腔1b包括底面1ba和与底面1ba相连接的侧面1bb,其中,排气通道1a可以从底面1ba或者侧面1bb与型腔1b相连通,但是,考虑到,当排气通道1a底面1ba与型腔1b连通时,且当注塑机向塑胶流体施加作用力时,由于该作用力会正对排气通道1a的进气口,因此,塑胶流体很容易沿着该作用力的方向进入排气通道1a内,从而在塑胶产品的表面留下较多的余料。为了缓解上述现象,较佳地,本实施例选择排气通道1a从侧面1bb与型腔1b相连通,由此可知,注塑机施加于塑胶流体上的作用力不会与排气通道1a的进气口正对,这样一来,从排气通道1a处逸出的塑胶流体相对较少,留在塑胶产品表面的余料则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减少塑胶产品上的余料和提高排气效率,优选设置排气通道1a包括相连通的排气段1aa和引导段1ab,其中,排气段1aa与型腔1b连通,引导段1ab与外界连通,且引导段1ab的流通面积大于排气段1aa的流通面积。如此设置后,当型腔1b内的气体经由排气段1aa进入引导段1ab时,一方面,较小流通面积的排气段1aa可以减少塑胶流体从排气段1aa流出的量,从而减少余料,另一方面,较大流通面积的引导段1ab可增大气体的排量,以使得型腔1b内的气体被快速排出。此外,为了使得塑胶产品上的余料不容易被观察到,可以相应地选择设置排气段1aa的进气口所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以手机边框为例,型腔1b的底面1ba为平面,排气段1aa的进气口设置在距离底面0.5mm的位置处,如此设置后,通过对塑胶产品的观察可知,该位置处的余料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现。进一步,还可以通过减小排气段1aa的尺寸减少塑胶产品上的余料,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将排气段1aa的断面设置为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的宽度尺寸设置为0.01mm~0.02mm,该尺寸可以保证气体的顺利通过,而对于具有粘度的塑胶流体而言,由于塑胶流体的分子间具有相互聚拢这一特性,对此宽度尺寸的排气段1aa而言,由于排气段1aa对塑胶流体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因此,塑胶流体则不容易从排气段1aa中逸出。相类似地,引导段1ab的断面也可以为条形结构,但是,与排气段1aa的宽度尺寸不同,引导段1ab的宽度尺寸可以设计的较大一些,例如,引导段1ab的宽度尺寸可以设置为0.2mm,以提高气体排出时的通畅性。当然,根据塑胶产品的结构尺寸的不同,排气段1aa和引导段1ab的形状和尺寸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条形结构,两者均可以有其它不同的设置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提到的“排气段1aa的断面”指的是沿垂直于排气段1aa的延伸方向所截得的面,该截面的轮廓线所包围的面积即为排气段1aa的流通面积,以上所提到的“引导段1ab的断面”指的是沿垂直于引导段1ab的延伸方向所截得的面,该截面的轮廓线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引导段1ab的流通面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塑胶模具的加工和制造,优选塑胶模具1包括模仁11和镶块12,如图2-4所示,模仁11与镶块12配合形成型腔1b,以使得塑胶模具1的加工相对简单、容易。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模仁11和镶块12相配合的分体式结构,且模仁11与镶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模具具有排气通道和型腔,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在所述型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靠近所述型腔的底部的一侧,所述型腔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接的侧面,所述排气通道从所述侧面与所述型腔相连通,施加于塑胶流体上的作用力不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模具具有排气通道和型腔,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在所述型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靠近所述型腔的底部的一侧,所述型腔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接的侧面,所述排气通道从所述侧面与所述型腔相连通,施加于塑胶流体上的作用力不与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相连通的排气段和引导段,所述排气段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引导段与外界连通,所述引导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排气段的流通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段的断面为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的宽度尺寸为0.01mm~0.0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的断面为条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为平面,所述排气段的进气口设置在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