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16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入子结构,用于模具中,所述入子结构包括活动连接的头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头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底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入子结构利用双节入子的设计以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间隙配合,当所述头部件受到外力冲击或压迫时,所述头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底部件作微量的移动和转动,达到自动调节、缓冲泄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入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入子结构。
技术介绍
入子就是镶件,在复杂的型腔中,有凸起或凹陷较深的形状,由于局部需要排气或冷却或者不好加工,采用直接加工切削较困难,故通常设计成入子;这样加工既节省工时,又便于损坏替换或成品更改,起到固定模板和填充模板之间空间的作用。塑模具进行注塑时,流道内的塑胶会对入子的头部产生反复的冲击力,同时,因热流道内熔胶的高温,在金属件上成型注塑件时,金属件会受热膨胀,从而对入子的头部产生挤压,从而损坏该入子结构甚至导致入子断裂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入子结构,使其能够自动调节、缓冲泄力。一种入子结构,用于模具中,所述入子结构包括活动连接的头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头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底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间隙为0.02毫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入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入子结构,用于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子结构包括活动连接的头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头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底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子结构,用于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子结构包括活动连接的头部件和底部件,所述头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底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底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02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均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底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底面呈Z字形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旺春王浩李晋伟张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富泰华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