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后悬架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后悬架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特别是在转向时为了对于操作灵敏地做出反应,从车辆的控制性(操控性)的观点来说,后悬架构造优选为,在车体侧的前后各侧的车体侧连结部设置的弹性衬套的柔软度较小、即弹性衬套较硬,有利于提高车轮的支承刚性,另一方面,如果弹性衬套过硬,则存在路面跟随性和乘坐舒适性变差的背反课题。在此,在以往的后悬架构造中,例如像专利文献1例示的那样,已知作为下臂采用H型臂。该H型的下臂在车体侧及车轮侧都是通过前后2处来连结,所以对于前后方向、车宽方向、旋转方向(倾动方向)的载荷输入,能够确保优良的车轮支承刚性。此外,出于将后轮的俯仰中心(pitchcenter)设定在适于防抬头几何构造的位置等的理由,专利文献1的H型的下臂的在前后各侧的车体侧连结部设置的弹性衬套的轴在俯视时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地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中的轴线8a)。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对于传递到后轮的前后方向的载荷,在下臂的前后各侧的车体侧连结部可能会产生扯动。并且,为了消除这样的扯动,以往将设置于车体侧连结部的弹性衬套在前后各侧设为不同的特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后悬架构造,该后悬架构造具备:与车体侧和车轮侧连结的上臂及H型的下臂、辅助连杆、与所述下臂和车体连结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在侧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下臂垂直地设置,所述上臂及所述H型的下臂相对于车体的连结部由经由弹性衬套而轴支承到车体侧的轴支部构成,并且这些车体侧的全部的所述轴支部中的所述弹性衬套的轴在俯视时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基准线平行,所述下臂的车轮侧的前后各侧的连结部之中的一方经由所述辅助连杆连结到车轮侧,另一方不经由所述辅助连杆而直接连结到车轮侧,将所述下臂的车轮侧的前后各侧的连结部的中心连结的假想轴线,越向前方越往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地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04 JP 2016-1326541.一种汽车的后悬架构造,该后悬架构造具备:与车体侧和车轮侧连结的上臂及H型的下臂、辅助连杆、与所述下臂和车体连结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在侧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下臂垂直地设置,所述上臂及所述H型的下臂相对于车体的连结部由经由弹性衬套而轴支承到车体侧的轴支部构成,并且这些车体侧的全部的所述轴支部中的所述弹性衬套的轴在俯视时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基准线平行,所述下臂的车轮侧的前后各侧的连结部之中的一方经由所述辅助连杆连结到车轮侧,另一方不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文隆,浅野宜良,高桥宏治,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