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悬架底盘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09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悬架底盘及机器人,该平衡悬架底盘包括:基板;驱动轮及万向轮,所述驱动轮及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基板底部;减震支架,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其中,所述万向轮包括安装支架、上支架、下支架及轮体,所述上支架顶部通过滚动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下支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轮体铰接于所述下支架底部,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该平衡悬架底盘能够适用于复杂地形,能够通过垂直台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悬架底盘及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盘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平衡悬架底盘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底盘驱动,是机器人行走部件,包含底盘结构、驱动电机、驱动板、电源板等。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上位机(计算机)给定移动指令,通过驱动板计算,驱动电机工作,从而完成机器人室内行走。目前机器人底盘大都采用3轮、4轮、6轮。其优缺点描述如下:3轮布局:2个驱动轮1个随动轮,优点:每个轮均为负载轮,能与地面充分接触,驱动轮无离地风险。缺点抗倾覆性差,未能实现原地转弯。4轮布局:驱动轮2个,随动轮2个,十字轴布局,优点原地转弯,缺点4点接触,驱动轮有离地风险,从而导致行驶牵引力不足;悬架方式:驱动轮采用悬架结构,2个随动轮刚性连接底盘基板,在机器人越过垂直台阶时,会导致驱动轮与地面接触点不确定,因两驱动轮的垂直载荷靠弹簧等悬架原件传递,因弹性元件传递不均以及地面局部不平,会导致驱动轮与地面接触不充分,最后导致打滑、偏航等风险。随动轮悬架:驱动轮无悬架、底盘垂直负载靠两驱动轮和后随动轮支撑,前随动轮为辅助轮,带单轮悬架;优点驱动轮不离地,并保持一定驱动力,缺点垂直负载应分配在2个驱动轮以及后随动轮上,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平衡悬架底盘及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悬架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悬架底盘包括:基板;驱动轮及万向轮,所述驱动轮及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基板底部;减震支架,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其中,所述万向轮包括安装支架、上支架、下支架及轮体,所述上支架顶部通过滚动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下支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轮体铰接于所述下支架底部,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悬架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悬架底盘包括:基板;驱动轮及万向轮,所述驱动轮及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基板底部;减震支架,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其中,所述万向轮包括安装支架、上支架、下支架及轮体,所述上支架顶部通过滚动体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下支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轮体铰接于所述下支架底部,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悬架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为两个,所述两个驱动轮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板两侧,所述万向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前端与后端,与两个所述驱动轮呈“十”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悬架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为两个,所述两个驱动轮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板两侧,所述万向轮为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平均分为两组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前端及后端,与两个所述驱动轮呈圆形分布或平行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衡悬架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悬架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泉周发文闵应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