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51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包括导体和绝缘层;导体由软铜导体单丝通过绞合的方式结合而成,导体的横截面直径为2.5‑16mm;绝缘层包覆于导体的外侧,绝缘层采用物理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其厚度为1.0‑1.2mm;绝缘层的外侧还包括一填充层,填充层的材料为低密度纤维丝与防水垫,填充层的厚度为1.2‑2.0mm。填充层的外侧还覆盖有一护套层,护套层为物理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护套层厚度为1.4‑1.8mm。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缆的平均密度与常温下的水的密度接近,达到重力与浮力相抵消的效果,减少牵引力,有效地解决了移动设备在水中使用过程中的受到的牵引力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
技术介绍
我国海上具有广阔平坦的区域,内陆也有许多河道,随着自动化及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数十年内,无论是海上风力发电,近海作业系统,还是其他水下作业,都将呈现出巨大的需求。由于水底环境的特殊性,采用的电缆需要具有不同的导电截面、不同的机械强度、防水渗漏与防腐蚀等结构特性。水分的侵入往往是电力电缆遭到破坏、使用寿命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水分侵入途径主要是从电缆的护层和电缆的顶端侵入,造成导体的氧化、腐蚀,从而影响电缆的电性能,甚至发生异常断线事故,水分渗入绝缘层,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绝缘层会产生“水树枝”加速电缆的老化,导致电缆击穿事故,降低电缆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很多需要水中使用的自动化电子仪器的连接电线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用于需要水中往返运动的设备上的普通软电线由于浮力和重力不能相互抵消,产生牵引力,加上普通电缆采用的塑料不具备相应的机械性能,电缆表皮长久受到牵引力,表面出现撕裂,水渗透进去导致设备受损,加上水中更换电缆十分麻烦,极需要一种新型电缆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解决水中使用的设备因长期受到牵引力导致的表皮撕裂渗水问题。本技术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包括导体和绝缘层;所述导体由多股软铜导体单丝绞合而成;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体的外侧,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还包括有一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侧包覆有一护套层。优选的,所述导体的横截面为2.5-16mm。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物理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厚度为1.0-1.2mm。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为低密度纤维丝与防水垫,厚度为1.2-2.0mm。优选的,所述护套层为物理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厚度为1.4-1.8mm。优选的,所述电缆的平均密度1g/cm3。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得到效果:使用本技术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后,大大减少了表皮撕裂渗水的状况,使用期超过60个月,节约了设备配套用线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填充层加入涤纶填料纤维和防水垫,以此来减少电缆的平均密度并增大体积,减少其所受到重力并获得更大的浮力,最终使浮力与重力相抵消,从而达到零牵引力的效果,并能提供一定的防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00为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10为导体、11为软铜导体单丝、20为绝缘层、30为填充层、40为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100,包括导体10、绝缘层20、填充层30和护套层40;所述导体10的横截面直径为10mm,所述导体10由509根直径为0.40mm的高纯度软铜导体单丝11组成,所述软铜导体单丝11通过绞合的方式形成导体10;所述绝缘层20包覆于所述导体10的外侧,厚度为1.1mm,所述绝缘层20选用高可见性聚乙烯泡沫材料;所述填充层30包覆于所述绝缘层20的外侧,所述填充层30的厚度为1.6mm,所述填充层30中所填充的材料为涤纶填料纤维和防水垫;所述护套层40包覆于所述填充层30的外侧,所述护套层40厚度为1.6mm,所述护套层40由高可见性聚乙烯泡沫材料制成。使用本技术时,所述绝缘层20所采用的高可见性聚乙烯泡沫材料,具有密度小、不易受腐蚀、耐摩擦等优点。所述填充层30中加入涤纶填料纤维和防水垫,能减少电缆的平均密度并增大体积,减少其所受到重力并获得更大的浮力,最终使浮力与重力相抵消,从而达到零牵引力的效果,并且提供一定的防水性。所述护套层40为高可见性聚乙烯泡沫材料,能隔绝水,并提高其机械性能,有韧性,耐摩擦,适合用于制作软电缆的护套层,防水性能好,不易撕裂。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各部件及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体10的横截面直径为16mm,所述导体10由870根直径为0.50mm的高纯度软铜导体单丝11组成,所述绝缘层20的厚度为1.2mm,所述填充层30的厚度为2.0mm,所述护套层40的厚度为1.8mm。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各部件及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体10的横截面直径为2.5mm,所述导体10由106根直径为0.2mm的高纯度软铜导体单丝11组成,所述绝缘层20的厚度为1mm,所述填充层30的厚度为1.2mm,所述护套层40的厚度为1.4mm。对比例1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同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绝缘层和护套层采用PVC材料。对比例2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同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填充层中不包括有涤纶填充纤维。对比例3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同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填充层中不包括有防水垫。抗拉强度与耐水汽测试:按照GB/T2951.1-1997所述方法对实施例1-6及对比例1中电线进行抗拉强度测试,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6及对比例1中电缆的抗拉强度测试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电线的抗拉强度都高于50MPa,显著大于对比例1中的26.1MPa,说明相对于常规的电线,本技术电线的抗拉强度明显提高,减少了使用过程中表皮撕裂的情况。零牵引力测试:根据密度测定标准GB4472-84,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2中电缆平均密度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1-3及对比例2电缆的平均密度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电缆密度接近1.0g/cm3,与常温下水的密度接近,对比例2平均密度2.38g/cm3,说明通过在填充层降低平均密度,使电缆平均密度与水接近,达到重力与浮力相抵消,大大减少了接口处受到的牵引力,提高电缆寿命。透水试验:根据标准GB/T12706.2,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3中电缆透水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实施例1-3及对比例3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3现象两端无水分渗出两端无水分渗出两端无水分渗出两端有水分渗出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电缆的两端防水性能与对比例1-3相比,实施例1-3的防水性能更好,能有效避免电缆内部收到水分的侵入而造成导体的氧化、腐蚀的情况,防止电缆老化,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和绝缘层;所述导体由多股软铜导体单丝绞合而成;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体的外侧,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还包括有一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侧包覆有一护套层,所述填充层为低密度纤维丝与防水垫,厚度为1.2‑2.0mm,所述护套层为物理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厚度为1.4‑1.8mm,所述电缆的平均密度为1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设备零牵引力连接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和绝缘层;所述导体由多股软铜导体单丝绞合而成;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体的外侧,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还包括有一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侧包覆有一护套层,所述填充层为低密度纤维丝与防水垫,厚度为1.2-2.0mm,所述护套层为物理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旭明梁潮伟余宇航黄梅芳彭晓东文仕良陈惠颖吴丽萍关雪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启光智造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