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944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收获机,该收获机的交流发电机难以变成高温。该收获机具备:发动机(8);风扇(10),其设于发动机(8)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向发动机(8)吹送冷却风;交流发电机(11),其设于与发动机(8)相邻的位置,并利用发动机(8)的动力进行发电;引导装置(19),其将冷却风引导至交流发电机(11)。

Harves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arvester, and the alternator of the harvester is difficult to become high temperature. The harvester has an engine (8); fan (10), (8) arranged on the engine body horizontal lateral (8), and to the engine cooling air blowing; AC generator (11), which is arranged with the engine (8) adjacent to the position and use the engine (8) of the power line power; guide device (19), the cooling air guide to the AC generator (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收获机,该收获机具备:发动机;风扇,其设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向所述发动机吹送冷却风;交流发电机,其设于与所述发动机相邻的位置,并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发电。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该种收获机,存在以下结构:在被发动机罩覆盖的发动机室内,在接近发动机的位置处,以外周没有特别被其他物体包围的状态设置有交流发电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5442号公报(图3)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上述现有的收获机,通过风扇从机体横向外侧引入发动机室内的空气主要变为朝向发动机的冷却风而移动。冷却风接触发动机并通过热交换而变为高温空气,并充满发动机室内。因此,交流发电机由于自身的发热,再加上被高温空气包围而容易变得高温。但是,交流发电机不耐热,在高温环境下,可能有发电效率低下和故障的风险。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交流发电机难以变为高温的收获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技术的特征为,具备:发动机;风扇,其设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向所述发动机吹送冷却风;交流发电机,其设于与所述发动机相邻的位置,并利用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发电;引导装置,其将所述冷却风引导至所述交流发电机。根据本技术,冷却风通过引导装置被引导至交流发电机,因此能够通过热交换而夺取交流发电机的热量,从而防止交流发电机变成高温。其结果,能够创造交流发电机的发电所优选的环境,从而能够防止发电效率的降低。在本技术中,优选为:所述风扇由螺旋桨式风扇构成;所述交流发电机位于在所述风扇和所述发动机之间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心方向观察时与所述风扇的外周部对应的部位;所述引导装置具备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在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观察时,以将所述交流发电机的外周部中与所述旋转轴心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包围的状态设置。根据本结构,通过使交流发电机的配置设于在风扇和发动机之间从风扇的旋转轴心方向观察时与风扇的外周部对应的部位,不仅能够使朝向发动机流动的冷却风内的一部分接触交流发电机的外周部中的所述旋转轴心侧的部分,还能够使由第一引导部引导的冷却风接触交流发电机的外周部中与所述旋转轴心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即,能够使冷却风遍及交流发电机的整周(或者,几乎整周)地接触,从而能够发挥对交流发电机的良好的冷却作用。在本技术中,优选为所述引导装置具备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以将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上所述交流发电机的与所述风扇侧相反的一侧包围的状态设置。根据本结构,能够使由第一引导部引导的冷却风也接触交流发电机的与风扇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对交流发电机的冷却作用。在本技术中,优选为,具备:散热器,其设于所述风扇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将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冷却;风扇护罩,其以跨过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扇的状态设置,并将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扇之间的空间的外周包围;所述引导装置支承于所述风扇护罩。根据本结构,即使不设置用于支承引导装置的专用部件,也能够有效地利用风扇护罩支承引导装置。其结果,能够减少使用部件,使发动机室内的空间更加宽阔,且形成冷却风易于流动的状态。进一步地,如果使用部件变少的话,随之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在本技术中,优选为:具备风向板,该风向板沿着形成于所述风扇护罩的冷却风经过用的开口,使所述冷却风朝向所述发动机,所述引导装置以悬臂状态支承于所述风向板。根据本结构,能够在维持对如上述这样的交流发电机的冷却效果的同时,提高通过风向板而朝向发动机的冷却风的指向性。其结果,能够构筑可将交流发电机和发动机综合地冷却的环境。另外,由于引导装置以悬臂状态支承于风向板,因此与两端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支承结构简单化。在本技术中,优选为:在所述发动机上设有驾驶座,具备发动机罩,其从下侧支承所述驾驶座,并且将所述发动机覆盖而形成发动机室,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前侧,具备坐在所述驾驶座上的驾驶员的下肢所在的脚下空间,所述交流发电机在所述发动机室内偏向前侧地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中面对所述脚下空间的前壁部和所述发动机之间,具备将所述前壁部和所述发动机之间的空间分隔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支承于所述引导装置。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分隔部件而将来自发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热辐射遮蔽。因此,能够缓解脚下空间变热,从而能够给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发动机周围的状况的从右侧面观察时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发动机周围的状况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发动机周围的状况的从左侧面观察时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引导装置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引导装置的安装状态的从机体前面观察时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引导装置的安装状态的从上方观察时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割取处理装置的从右侧面观察时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割取处理装置的从右侧面观察时的详细说明图。图11是表示割取处理装置的从上方观察时的详细说明图。图12是表示集谷箱的锁定机构的从正面观察时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集谷箱的锁定机构的从正面观察时的详细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8:发动机9:发动机罩9B:前表面部10:风扇11:交流发电机13:驾驶座15:脚下空间16:散热器17:风扇护罩18:风向板19:引导装置19A:第一引导部19B:第二引导部30:分隔部件ER:发动机室V:空间X1:风扇的旋转轴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4表示的是本技术的收获机的一个例子即全喂入式(普通型)联合收割机。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在前后左右的各方向的表示中,F方向的意思是前方,B方向的意思是后方,R方向的意思是右方,L方向的意思是左方。如这些图中所示,上述联合收割机在金属制机体架1的下侧具备履带式行驶装置2。在机体架1的前部具备驾驶室3。在驾驶室3的后方以左右排列状态分别具备脱粒装置4以及集谷箱5。在机体架1的最后部具备秸秆处理装置6。进一步地,相对于机体架1绕沿着左右方向的横向轴心(未图示)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7以向机体架1的前部突出的状态设置。在机体架1上的前部中的脱粒装置4的横向侧部搭载有发动机8。另外,将该发动机8覆盖并形成发动机室ER的金属制发动机罩9设于所述驾驶室3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8的动力除了传递至行驶装置2、脱粒装置4、割取处理装置7以外,还传递至向发动机8吹送冷却风的螺旋桨式的风扇10(后面说明)、利用发动机8的动力进行发电的交流发电机11(后面说明)等。由割取处理装置7割取的割取谷秆在脱粒装置4中实施脱粒处理,随之分离的谷粒在被移送至集谷箱5后,通过输送装置12而被搬出至机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集谷箱5像图2的由实线和双点划线分别表示的位置这样,以能够绕后端部侧的纵向轴心Z左右摆动的状态设置。在通常时,锁定于实线所表示的位置,解除锁定而能够向两点划线所表示的位置摆动。如从机体正面观察时的附图即图12、图13所示,锁定机构60设于集谷箱5前壁部分。锁定机构60构成为具备:卡合突起62,其一体地设于从机体架1立起的支柱61的前表面;一对卡合片63,其安装于集谷箱5前壁左侧上部;操作杆64,其安装于集谷箱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收获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8);风扇(10),其设于所述发动机(8)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向所述发动机(8)吹送冷却风;交流发电机(11),其设于与所述发动机(8)相邻的位置,并利用所述发动机(8)的动力进行发电;引导装置(19),其将所述冷却风引导至所述交流发电机(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8 JP 2016-0912411.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8);风扇(10),其设于所述发动机(8)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向所述发动机(8)吹送冷却风;交流发电机(11),其设于与所述发动机(8)相邻的位置,并利用所述发动机(8)的动力进行发电;引导装置(19),其将所述冷却风引导至所述交流发电机(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0)由螺旋桨式风扇构成;所述交流发电机(11)位于在所述风扇(10)和所述发动机(8)之间从所述风扇(10)的旋转轴心方向(X1)观察时与所述风扇(10)的外周部对应的部位;所述引导装置(19)具备第一引导部(19A),该第一引导部(19A)在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X1)观察时,以将所述交流发电机(11)的外周部中与所述旋转轴心(X1)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包围的状态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19)具备第二引导部(19B),该第二引导部(19B)以将在所述旋转轴心(X1)方向上所述交流发电机(11)的与所述风扇(10)侧相反的一侧包围的状态设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散热器(16),其设于所述风扇(10)的机体横向外侧,并将所述发动机(8)的冷却水冷却;风扇护罩(17),其以跨过所述散热器(16)和所述风扇(10)的状态设置,并将所述散热器(16)和所述风扇(10)之间的空间的外周包围;所述引导装置(19)支承于所述风扇护罩(1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风向板(18),该风向板(18)沿着形成于所述风扇护罩(17)的冷却风经过用的开口,使所述冷却风朝向所述发动机(8),所述引导装置(19)以悬臂状态支承于所述风向板(18)。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乙宗拓也丸山纯一松本健太井本宪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