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代英专利>正文

一种抓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376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抓爪结构,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内的阀管、枢设于本体底部的夹爪以及与夹爪枢接的立管,当立管上下移动时,夹爪得以向内夹紧或向外扩张,阀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一上线圈段和一下线圈段,上线圈段的末端与下线圈段的起始端连接,上线圈段的起始端和下线圈段的末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抓爪结构还包括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阀管内,磁性元件与立管连接,磁性元件顶端的磁极与上线圈段通电后上方的磁极相异,磁性元件底端的磁极与下线圈段通电后上方的磁性相异,磁性元件的长度与上线圈段和下线圈段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A claw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ipper structure, including clamping jaws arranged on the body body, the valve in the pip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dy is pivoted with the jaws pivotally connected the riser, when the riser moves up and down, jaw inward or outward to clamp, valve pipe at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ends of a winding the line ring section and a line segment, starting at the end of the line and circle line circle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arting end and the end coils of the coil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the gripper structure also comprises a magnetic element, a magnetic element arranged on the movable valve tube, and magnetic element vertical pipe connection, magnetic element at the top of the pole and line segment power over different magnetic poles. The magnetic poles of the magnetic element different above the bottom end of the line and circle segments are energized, between the magnetic element and the length of line segment and circle distance of coils Correspo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爪结构
本技术涉及游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抓爪结构。
技术介绍
抓物游戏机(或称为抓娃娃机、选物贩卖机等)是广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游戏机。现有的抓物游戏机的抓爪,如图1所示,包含有一呈圆筒状的本体10,该本体10内设有一阀管11,阀管11外缠设有线圈12,使其通电后可形成一电磁阀;本体10底部枢设有夹爪13,该夹爪13并枢接有一阀杆14,该阀杆14是可以受磁力吸引的金属杆件(如:铁杆),且该阀杆14延伸到阀管11内;阀管11外的线圈12通电后产生磁力,阀杆4受到磁力的吸引向上移动,从而使夹爪13可向内夹紧;当阀管11外的线圈12停止通电后,阀杆14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夹爪13即向外张开。通过以上方案实现抓物的过程。由于上述抓爪必须在阀管11外缠绕大量的线圈,才能使抓爪的阀杆14在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移动,然后大量缠绕线圈不仅浪费资源,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也无法更换不同尺寸的抓爪,在使用时也大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变夹爪升降的距离、适用于不同尺寸夹爪、且制造成本低的抓爪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抓爪结构,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阀管、枢设于所述本体底部的夹爪以及与所述夹爪枢接的立管,当所述立管上下移动时,所述夹爪得以向内夹紧或向外扩张,所述阀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一上线圈段和一下线圈段,所述上线圈段的末端与所述下线圈段的起始端连接,所述上线圈段的起始端和所述下线圈段的末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抓爪结构还包括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阀管内,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磁性元件顶端的磁极与所述上线圈段通电后上方的磁极相异,所述磁性元件底端的磁极与所述下线圈段通电后上方的磁性相异,所述磁性元件的长度与所述上线圈段和所述下线圈段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从而当所述上线圈段与所述下线圈段通电时,所述磁性元件受所述上线圈段与所述下线圈段的磁性吸引向上移动,并带动所述立管向上移动,当所述上线圈段与所述下线圈段不通电时,所述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立管由于其自身重力向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立管的上端延伸进入所述阀管,所述立管上端为中空结构,所述磁性元件设于所述立管内。进一步地,所述磁性元件为一个磁性元件或若干个磁性元件串接组成。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上线圈段与下线圈段来产生不同的磁极,并在立管内设置磁性元件,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磁性原理,使得磁性元件可同步带动夹爪与立管向上移动,从而不需要在阀管外缠绕大量的铜线以产生较大的磁力来吸引立管上升,因此本技术可减少线圈的圈数以及使用量,降低了抓爪结构的制造成本;(2)由于阀管外设置有上线圈段与下线圈段来产生不同的磁极,而借由调整上线圈段与下线圈段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减磁性元件移动的距离,进而可以同步增、减夹爪以及立管的移动距离,从而使得本抓爪结构适于不同尺寸的夹爪;(3)通过增加上线圈段与下线圈段间的距离,可以使磁性元件的移动距离增长,进而可同步使夹爪的移动距离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夹爪向外扩张时张开的角度,因此可以利用夹爪抓取尺寸较大的商品,进而可提高夹取商品的多样性;(4)由于用来产生磁极的线圈分为上线圈段与下线圈段,其在阀管中所占的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可增加上线圈段与下线圈段所使用的铜线的外径,使线圈的外径比常用的线圈更粗,从而可以提高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力,进而提高夹爪、立管与磁性元件的升降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抓爪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抓爪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抓爪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抓爪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了夹爪、立管与磁性元件移动上升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抓爪结构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了其可以适用于较大尺寸的夹爪。图中:10、本体;11、阀管;12、线圈;13、夹爪;14、阀杆;20、本体;21、阀管;22、上线圈段;23、下线圈段;24、夹爪;25、立管;26、磁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抓爪结构包括一本体20,本体20内设有一阀管21,阀管21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有一上线圈段22、一下线圈段23,且该上线圈段22的末端与下线圈段23的起始端连接,上线圈段22的起始端与下线圈段23的末端与电源供应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当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通电后,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产生电磁场。本体20的底部枢设有夹爪24,夹爪24与一立管25枢接,该立管25延伸到阀管21内,使得夹爪24可以随着立管25在阀管21内的升降而向内夹持或向外扩张。立管25上设有磁性元件26,且该磁性元件26顶端的磁极与上线圈段22通电后上方的磁极相异,该磁性元件26底端所产生的磁极与下线圈段22通电后上方的磁极相异,同时该磁性元件26的长度与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之间的间距相对应。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磁性元件26可以是一个磁性元件26也可以是由若干个磁性元件26串接组成。如图3所示,当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不通电时,该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并未产生磁极,磁性元件26并未受到磁性吸引,因此抓爪24、立管25以及磁性元件26受重力作用下降,立管25的底部与本体20的底部产生一间距,此时夹爪24呈向外扩张状。当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通电后,该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产生电磁场,且磁性元件26顶端的磁极与上线圈段22产生的磁极相异,同时该下线圈段23的磁极与磁性元件26的底端的磁极相异,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该磁性元件26受到上线圈段22以及下线圈段23的吸引而向上移动;同时,立管25以及夹爪24随着磁性元件26向上移动,使得夹爪24向内夹持收合(如图4所示),从而夹爪24可以夹取商品。当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不再通电时,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即不再产生磁极,该磁性元件26即不受磁性吸引,从而夹爪24、立管25以及磁性元件26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夹爪24即可向外扩张,松开所夹取的商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利用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来产生不同的磁极,并在立管内设置磁性元件26,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磁性原理,使得磁性元件26可同步带动夹爪24与立管25向上移动,从而不需要在阀管21外缠绕大量的铜线以产生较大的磁力来吸引立管24上升;因此本技术可减少线圈的圈数以及使用量,可以降低抓爪结构的制造成本。(2)由于本技术的阀管21外设置有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来产生不同的磁极,而借由调整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减磁性元件26移动的距离,进而可以同步增、减夹爪24以及立管25的移动距离,从而使得本抓爪结构适于不同尺寸的夹爪24(如图5所示)。(3)由于本技术可将上线圈段22与下线圈段23间的距离增加,使磁性元件26的移动距离增长,进而可同步使夹爪26的移动距离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夹爪24向外扩张时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抓爪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抓爪结构,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阀管、枢设于所述本体底部的夹爪以及与所述夹爪枢接的立管,当所述立管上下移动时,所述夹爪得以向内夹紧或向外扩张,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一上线圈段和一下线圈段,所述上线圈段的末端与所述下线圈段的起始端连接,所述上线圈段的起始端和所述下线圈段的末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抓爪结构还包括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阀管内,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立管连接,所述磁性元件顶端的磁极与所述上线圈段通电后上方的磁极相异,所述磁性元件底端的磁极与所述下线圈段通电后上方的磁性相异,所述磁性元件的长度与所述上线圈段和所述下线圈段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爪结构,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阀管、枢设于所述本体底部的夹爪以及与所述夹爪枢接的立管,当所述立管上下移动时,所述夹爪得以向内夹紧或向外扩张,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一上线圈段和一下线圈段,所述上线圈段的末端与所述下线圈段的起始端连接,所述上线圈段的起始端和所述下线圈段的末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抓爪结构还包括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阀管内,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立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义河
申请(专利权)人:谢代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