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165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扣,包含有钩体、扣合件及铆钉,钩体二端分别具有安装部及勾部,安装部设有第一枢接孔,扣合件的基部两侧同向弯折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且第一铆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铆孔的孔径,并使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分别位于钩体的第一枢接孔两侧,铆钉的杆身一端设有铆合部,杆身与铆合部的外径分别相同于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杆身穿设于第一铆孔与第一枢接孔内,铆合部穿设于第二铆孔,让扣合件依铆钉枢转时减少晃动,使扣合件的扣合孔确实地扣合于钩体勾部,以提高安全性。

Safety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afety buckle, contains a hook, fastener and rivet hook, two en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part and a hook part, the installa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vot hole, the fastener base bent in the same dire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ateral plates, first and second lateral plate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rivet hole and second rivet hole, aperture and the first rivet hole more than second rivet holes, a first pivot and the first rivet hole and second rivet holes are located in the hook hole on both sides, one end of a shank rivet riveting, riveting rod body and the outer diameter were the same as in the first part rivet hole and rivet hole second, wearing a rod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rivet hole with the first pivoting hole in the riveting part second is inserted in the rivet hole, make fastener rivet according to pivot sway reduction, the fastener locking hole is buckled on the hook hook part, in order to improve safety Full n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扣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扣,尤指扣合件设置有孔径相等于铆钉杆身的第一铆孔,以及孔径相等于铆钉铆合部的第二铆孔,限制铆钉的安装方向,使扣合件与铆钉之间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避免扣合件依铆钉作枢转时产生晃动,而与钩体的勾部扣合不完全,以提高安全性。
技术介绍
一般在高空活动或作业的人员,通常会于身上系上坐绳,再以安全扣与安全索连接,以防高空活动或作业的人员不小心发生跌倒或坠落,一般安全扣具有钩体、扣合件、铆钉及压柄,钩体二端分别设置有枢接孔及尖端,该扣合件具有基部,基部顶端形成有供钩体的尖端抵靠卡合的卡槽,且基部两侧同向弯折有二侧板,每一侧板均设置有铆孔,该铆钉具有杆身,杆身一端设置有外径系小于杆身的铆合部,杆身的外径系相同于扣合件的各铆孔的孔径,且铆钉系利用杆身穿过其一铆孔及钩体的枢接孔,使铆合部铆合于另一铆孔内,将扣合件枢设于枢接孔,并相对钩体作摆动,而压柄系枢接于钩体,且联结于扣合件,以控制扣合件的摆动,但上述铆钉外径较小的铆合部与铆孔铆合时会产生间隙,且扣合件的二侧板与钩体之间具有活动空间,导致扣合件于摆动回弹时容易产生晃动,使钩体的尖端无法确实抵靠卡合于卡槽内,而产生安全疑虑。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设置于扣合件第一侧板上、孔径相等于铆钉的杆身外径的第一铆孔,以及设置于第二侧板上、孔径相等于铆钉的铆合部外径的第二铆孔,限定铆钉的安装方向,使扣合件与铆钉之间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让扣合件依铆钉枢转时减少晃动,使扣合件的扣合孔确实地扣合于钩体勾部,以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利用扣合板分别设置于二侧板末端朝内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分别抵持于钩体的安装部两侧,使扣合件与钩体之间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同样可让扣合件依铆钉枢转时减少晃动,使扣合件的扣合孔确实地扣合于钩体勾部,以提高安全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安全扣,包含有钩体、扣合件及铆钉,该钩体具有安装部,安装部一端弯折延伸有吊挂部,吊挂部末端形成有勾部,且安装部靠近勾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枢接孔;该扣合件具有基部,基部一端延伸有扣合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弯折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且第一铆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铆孔的孔径,并使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分别位于前述钩体的第一枢接孔两侧,而扣合部上设置有用以扣合钩体勾部的扣合孔;该铆钉具有杆身,杆身一端设置有头部,另一端设置铆合部,杆身与铆合部的外径分别相同于扣合件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杆身穿设于第一铆孔与钩体的第一枢接孔内,铆合部穿设于第二铆孔。前述的安全扣,其中该钩体的安装部枢设有用于控制扣合件摆动的压柄,压柄末端与钩体的配合处弯折有防止外物夹入的挡片。前述的安全扣,其中该扣合件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末端朝内分别弯折有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分别抵持于钩体的安装部两侧。前述的安全扣,其中该扣合件的扣合孔内侧缘设置有导引斜面,该钩体的勾部末端弯折有倒钩,倒钩沿着导引斜面进入扣合孔内扣合形成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杆身与铆合部的外径分别相同于扣合件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扣合件依铆钉枢转时能够减少晃动,使扣合件的扣合孔确实地扣合于钩体勾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为图1A_A剖面线的钩体、扣合件及铆钉的结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于常态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欲解除扣合件与钩体的勾扣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于扣合件与钩体解除勾扣状态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钩体;11-安装部;111-连接孔;112-第一枢接孔;113-第二枢接孔;12-勾部;121-倒钩;13-吊挂部;2-扣合件;21-基部;22-扣合部;221-扣合孔;222-导引斜面;23-第一侧板;231-第一铆孔;232-第一弯折部;24-第二侧板;241-第二铆孔;242-第二弯折部;25-翼片;251-弧形轨道;252-横向轨道;3-铆钉;31-杆身;32-头部;33-铆合部;4-压柄;41-背板;42-挡片;43-第一侧壁;431-第一限制孔;432-第一通孔;44-第二侧壁;441-第二限制孔;442-第二通孔;5-插销;51-杆身;52-头部;53-铆合部;6-限制件;61-杆身;62-头部;63-铆合部;7-第一弹性元件;8-第二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安全扣,包含有钩体1、扣合件2、铆钉3、压柄4、插销5及限制件6,其中:该钩体1具有安装部11,安装部11一端弯折延伸有吊挂部13,吊挂部13末端形成有勾部12,其中安装部11上设置有连接孔111、第一枢接孔112及第二枢接孔113,连接孔111系用于连接坐绳(图中未显示),第一枢接孔112设置于安装部11靠近勾部12的一侧,第二枢接孔113则是设置于安装部远离勾部12的另一侧,且勾部12末端弯折有倒钩121。该扣合件2具有基部21,基部21一端延伸有扣合部22,且基部21两侧同向弯折有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远离基部21的另一侧弯折延伸有二翼片25,其中该扣合部22上设置有用以扣合钩体1勾部12的扣合孔221,扣合孔221内侧缘设置有导引斜面222;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铆孔231与第二铆孔241,且第一铆孔231的孔径大于第二铆孔241的孔径,并使第一铆孔231与第二铆孔241分别位于前述钩体1的第一枢接孔112两侧,而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末端进一步朝内分别弯折有第一弯折部232与第二弯折部242,第一弯折部232与第二弯折部242分别抵持于上述钩体1的安装部11两侧;该二翼片25系形状大致对称,且跨越钩体1的安装部11与压柄4重迭,并设置有弧形轨道251及衔接于弧形轨道251一侧的横向轨道252。该铆钉3具有杆身31,杆身31一端设置有头部32,另一端设置铆合部33,头部32的外径大于杆身31,而杆身31与铆合部33的外径分别相同于扣合件2的第一铆孔231与第二铆孔241。该压柄4具有背板41,背板41两侧同侧弯折有第一侧壁43及第二侧壁44,其中该第一侧壁43设置有第一限制孔431及第一通孔432,第一限制孔431及第一通孔432的孔径系相等于上述铆钉3的杆身31外径;该第二侧壁44设置有与第一限制孔431对应的第二限制孔441,以及与第一通孔432对应的第二通孔442,第二通孔442与第二限制孔441的孔径系相等于上述铆钉3的铆合部33外径,并使第一限制孔431与第二限制孔441位于上述扣合件2的二翼片25的二横向轨道252外侧,而第一通孔432与第二通孔442则位于上述钩体1的第二枢接孔113两侧。该插销5具有杆身51,杆身51一端设置有头部52,另一端设置铆合部53,头部52的外径大于杆身51,而杆身51与铆合部53的外径分别相同于压柄4的第一通孔432与第二通孔442。该限制件6具有杆身61,杆身61一端设置有头部62,另一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安全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扣,其特征在于:包含有钩体、扣合件及铆钉,其中:该钩体具有安装部,安装部一端弯折延伸有吊挂部,吊挂部末端形成有勾部,且安装部靠近勾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枢接孔;该扣合件具有基部,基部一端延伸有扣合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弯折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且第一铆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铆孔的孔径,并使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分别位于前述钩体的第一枢接孔两侧,而扣合部上设置有用以扣合钩体勾部的扣合孔;该铆钉具有杆身,杆身一端设置有头部,另一端设置铆合部,杆身与铆合部的外径分别相同于扣合件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杆身穿设于第一铆孔与钩体的第一枢接孔内,铆合部穿设于第二铆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扣,其特征在于:包含有钩体、扣合件及铆钉,其中:该钩体具有安装部,安装部一端弯折延伸有吊挂部,吊挂部末端形成有勾部,且安装部靠近勾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枢接孔;该扣合件具有基部,基部一端延伸有扣合部,且基部两侧同向弯折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且第一铆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铆孔的孔径,并使第一铆孔与第二铆孔分别位于前述钩体的第一枢接孔两侧,而扣合部上设置有用以扣合钩体勾部的扣合孔;该铆钉具有杆身,杆身一端设置有头部,另一端设置铆合部,杆身与铆合部的外径分别相同于扣合件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光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彰茂航汽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