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钩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299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钩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母扣包括支撑部和带安装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带安装部连接的基体、贯穿所述基体的通孔、以及自所述基体表面凸起形成的且围绕所述通孔的卡扣部;所述公扣包括挂接部和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包括与所述挂接部连接的连接轴和扣合部。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相互扣合时,所述扣合部围绕所述卡扣部且与所述卡扣部倒扣配合,由此,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发生相对的摇晃摆动,即避免了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之间不期望的碰撞,从而保证了所述连接轴和所述通孔的机械性能的稳定,延长了所述旋转钩扣的使用寿命。另外,还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摩擦碰撞产生的噪音。

Rotary hook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ary hook, comprising a male button and a female buckle, the female buckl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installation part, the supporting part comprises a mount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through vias, and the substrate surface protrusions are formed and around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clamping part; the male buckle comprises a hanging part and the combining part, the combination comprises a hang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a fastening part. When the male buckle and the female buckle are buckled, whereby the fastening part around the clamping part and the clamping part is inverted,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through hole shook and swayed relative, is not expected to avoid collision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hole between, so as to ens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through hole stabilit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otary hook. In addition, the noise caused by the friction collis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through hole is avoided during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钩扣
本技术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钩扣。
技术介绍
如今,旋转钩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旋转钩扣通常包括相互扣合且可相对旋转的公扣和母扣,其中,所述母扣包括支撑部和用于连接织带的带安装部;所述公扣包括用于钩挂物体的挂接部和安装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轴。所述支撑部通常包括与所述带安装部连接的基体以及贯穿所述基体的通孔,所述连接轴插设于所述通孔中,使得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结合。显然地,这样简单的结合方式具有如下缺点:为了保证所述连接轴能相对所述通孔自由的旋转,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之间必然会有间隙空间,这就导致了所述连接轴极容易相对所述通孔摇晃摆动,与所述通孔发生不期望的碰撞,不仅会产生噪音,更重要的是,反复多次的碰撞容易造成所述连接轴或者是所述通孔的机械磨损,使得所述连接轴断裂或者所述通孔的内径扩大而导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分离。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旋转钩扣,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旋转钩扣中,连接轴与通孔容易发生相对摇晃摆动,产生碰撞,造成机械磨损,进而减少所述旋转钩扣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钩扣,且其可有效防止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发生相对的摇晃摆动,从而延长所述旋转钩扣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钩扣,包括可相互扣合公扣和母扣,所述母扣包括支撑部和用于连接织带的带安装部;所述公扣包括用于钩挂物体或连接织带的挂接部和与所述挂接部连接的结合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带安装部连接的基体、贯穿所述基体的通孔、以及自所述基体表面凸起形成的且围绕所述通孔的卡扣部;所述结合部包括与所述挂接部连接的连接轴和扣合部;其中,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扣合部围绕所述卡扣部且与所述卡扣部扣合,所述连接轴可旋转的插设所述通孔。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卡扣部包括自所述基体表面凸起形成的凸环和自所述凸环末端外翻形成卡台;所述扣合部包括围绕所述连接轴且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多个凸台;其中,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扣合时:多个所述凸台与所述卡台相互抵接,使得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扣合部相互倒扣扣合。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卡扣部还包括自所述凸环的末端表面凹陷形成的多个缺口。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凸台的具有与竖直平面形成锐角的内侧面;所述卡台具有与所述凸环连接的光滑的弧形面以及自所述弧形面一端延伸形成的抵接面;其中,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内侧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扣合部包括两个相对配置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轴的径向宽度。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多个所述凸台相互接连形成一个环形凸台。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凸台具有自所述凸台的朝向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凸出形成的突起;其中,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突起与所述卡台扣合。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挂接部包括呈D形的环体。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挂接部包括呈弯钩形的钩体。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挂接部包括结构尺寸与所述带安装部相同的线带环。实施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钩扣中,所述母扣包括支撑部和带安装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带安装部连接的基体、贯穿所述基体的通孔、以及自所述基体表面凸起形成的且围绕所述通孔的卡扣部;所述公扣包括挂接部和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包括与所述挂接部连接的连接轴和扣合部。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相互扣合时,所述扣合部围绕所述卡扣部且与所述卡扣部倒扣扣合,具体地,两个所述凸台对称地夹持在所述凸环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凸台的内侧面与所述凸环的卡台相互抵接形成卡扣配合。由此,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发生相对的摇晃摆动,即避免了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之间不期望的碰撞,从而保证了所述连接轴和所述通孔的机械性能的稳定,延长了所述旋转钩扣的使用寿命。另外,还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通孔摩擦碰撞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公扣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公扣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母扣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母扣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母扣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母扣与公扣扣合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母扣与公扣扣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母扣与公扣扣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母扣与公扣扣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母扣100公扣200支撑部11带安装部12基体111通孔112卡扣部113凸环1131卡台1132缺口1133弧形面1134抵接面1135横杆121侧杆122挂接部21结合部22钩体23环体24线带环25连接轴221扣合部222凸台2221内侧面2222头部231勾部232弹簧233穿孔234搭接部235直杆241弧形杆2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钩扣,包括公扣200和母扣100。其中,所述母扣100与所述公扣200相互扣合,且所述母扣100与所述公扣200扣合后可相对旋转,使得旋转钩扣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另外,所述母扣100和所述公扣200用塑胶材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母扣100和所述公扣200的材料并不仅限于塑胶或树脂材料,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树脂与金属的复合材料或除此之外的其他常用材料。如图3-5所示,所述母扣100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公扣200支撑部11和用于连接织带的带安装部12。具体地,所述带安装部12包括一个横杆121和分别自所述横杆121两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杆122。两个所述侧杆122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两端,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横杆121相对设置,所述支撑部11、横杆121和两个所述侧杆122围合形成连接空腔,将织带穿过所述连接空腔,然后系于所述侧杆122上,即可完成织带与所述带安装部12的结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包括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杆122连接的基体111,贯穿所述基体111的通孔112,以及自所述基体111表面凸起形成的且围绕所述通孔112的卡扣部113。所述卡扣部113包括自所述基体111的表面凸起形成的凸环1131和自所述凸环1131末端外翻形成的卡台113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公扣200包括用于钩挂物体的挂接部21和与所述挂接部21连接的结合部22。具体地,所述挂接部21包括呈弯钩形的钩体23,所述钩体23包括大致呈柱状的头部231、自所述头部231一端延伸弯折形成的弧形勾部232、以及连接所述头部231和所述勾部232的弹簧2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旋转钩扣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钩扣,包括可相互扣合公扣(200)和母扣(100),所述母扣(100)包括支撑部(11)和用于连接织带的带安装部(12);所述公扣(200)包括用于钩挂物体或连接织带的挂接部(21)和与所述挂接部(21)连接的结合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包括与所述带安装部(12)连接的基体(111)、贯穿所述基体(111)的通孔(112)、以及自所述基体(111)表面凸起形成的且围绕所述通孔(112)的卡扣部(113);所述结合部(22)包括与所述挂接部(21)连接的连接轴(221)和扣合部(222);其中,当所述公扣(200)与所述母扣(100)扣合时:所述扣合部(222)围绕所述卡扣部(113)且与所述卡扣部(113)扣合,所述连接轴(221)可旋转的插设所述通孔(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钩扣,包括可相互扣合公扣(200)和母扣(100),所述母扣(100)包括支撑部(11)和用于连接织带的带安装部(12);所述公扣(200)包括用于钩挂物体或连接织带的挂接部(21)和与所述挂接部(21)连接的结合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包括与所述带安装部(12)连接的基体(111)、贯穿所述基体(111)的通孔(112)、以及自所述基体(111)表面凸起形成的且围绕所述通孔(112)的卡扣部(113);所述结合部(22)包括与所述挂接部(21)连接的连接轴(221)和扣合部(222);其中,当所述公扣(200)与所述母扣(100)扣合时:所述扣合部(222)围绕所述卡扣部(113)且与所述卡扣部(113)扣合,所述连接轴(221)可旋转的插设所述通孔(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钩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113)包括自所述基体(111)表面凸起形成的凸环(1131)和自所述凸环(1131)末端外翻形成卡台(1132);所述扣合部(222)包括围绕所述连接轴(221)且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多个凸台(2221);其中,当所述公扣(200)与所述母扣(100)扣合时:多个所述凸台(2221)与所述卡台(1132)相互抵接,使得所述卡扣部(113)与所述扣合部(222)相互倒扣扣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钩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113)还包括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翊辉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