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64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包括检具本体和测量装置,检具本体呈下端敞口的环筒状,下端设有若干定位卡爪,上端设有量表,检具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定位件;测量装置活动设置在检具本体内部,包括压簧和设置在压簧下方的测套,测套的外周面设有竖槽,定位件滑动设置在竖槽内,测套的下端外侧设有与被测工件形状契合的锥面,环套活动设置在卡爪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各个定位卡爪的下端面与待测工件的上边沿接触,进而使测套外侧的锥面与锥孔内壁完全契合,此时百分表即显示锥孔直径,操作简单,只需经过简单调整就能得到结果,并且可直接得出直径数据,无需经过推算,精确度高,可在生产现场测量,适用于多种场合,测量结果稳定、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孔直径测量检具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检具,具体涉及锥孔直径测量检具。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中的带内孔的圆锥体,此种部件的锥度是其重要的检测参数,否则容易引起安装不精确,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卡涩,极易引起集中应力。这种结构没有专用的测量工具,目前的测量工具为三坐标,取圆锥某一截面,测出角度,推算出圆锥直径。但三坐标占用空间较大,且测量速度慢,不能在工作现场检测,检测成本高。由此可见,目前的位置度检测存在检测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位置度检测存在检测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包括:检具本体,呈下端敞口的环筒状,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卡爪,上端设有量表,所述检具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定位件;测量装置,活动设置在所述检具本体内部,包括压簧和设置在所述压簧下方的测套,所述测套的外周面设有竖槽,所述定位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竖槽内,所述测套的下端外侧设有与被测工件形状契合的锥面。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测套的下端设有环套,所述环套由所述测套的下边沿依次水平向外再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环套的外周面设有柱面,所述锥面设置在所述柱面的下部并与所述柱面相接,所述卡爪的内侧面与所述柱面形状契合,所述卡爪的底面设有耐磨块。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具本体的顶面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竖直的通孔和水平的锁紧孔,所述通孔和所述锁紧孔相通,所述通孔内设有表套,一水平螺钉穿过所述锁紧孔并抵靠在所述表套的外周面,所述量表向下穿过所述表套并固定。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测套的外周面通过一水平的环槽与所述环套的外周面相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测套的顶部中心设有与所述量表的活动测杆抵靠的顶块。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为一螺杆,所述竖槽的上、下两端的侧壁呈圆弧形。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台的外周面由一圆柱面和一平面围成,所述平面与所述锁紧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中心线的相反两侧。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表套上设有轴向的开缝,所述表套与所述量表采用过盈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测套的顶面上设有环形的压簧卡槽,所述压簧的下端置于所述压簧卡槽内。本技术,放入待测工件的锥孔内,移动检具本体,使各个定位卡爪的下端面与待测工件的上边沿接触,进而使测套外侧的锥面与锥孔内壁完全契合,此时百分表即显示锥孔直径,操作简单,只需经过简单调整就能得到结果,没有复杂的操作步骤,并且可直接得出直径数据,无需经过推算,精确度高,可在生产现场测量,适用于多种场合,与传统万能通用检具比较测量更便捷,测量结果更稳定、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检具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检具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表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测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锥孔直径测量检具,放入待测工件的锥孔内,移动检具本体,使各个定位卡爪的下端面与待测工件的上边沿接触,进而使测套外侧的锥面与锥孔内壁完全契合,此时百分表即显示锥孔直径,操作简单,只需经过简单调整就能得到结果,没有复杂的操作步骤,并且可直接得出直径数据,无需经过推算,精确度高,可在生产现场测量,适用于多种场合,与传统万能通用检具比较测量更便捷,测量结果更稳定、准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予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包括检具本体1和测量装置。检具本体1呈下端敞口的环筒状,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卡爪11,上端设有量表6,检具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定位件7。测量装置活动设置在检具本体1内部,包括压簧5和设置在压簧5下方的测套2,测套2的外周面设有竖槽24,定位件7滑动设置在竖槽24内,测套2的下端外侧设有与被测工件10形状契合的锥面21。将本技术放入标准环规的内孔,令测套2外侧的锥面21与标准环规的锥孔内壁契合,然后将量表6清零(量表6可采用百分表),然后将本技术放入待测工件10的锥孔内,移动检具本体1,使各个定位卡爪11的下端面与待测工件10的上边沿接触,进而使测套2外侧的锥面21与锥孔内壁完全契合,此时量表6即显示待测工件10的锥孔直径。本技术操作简单,只需经过简单调整就能得到结果,没有复杂的操作步骤,并且可直接得出直径数据,无需经过推算,精确度高。本实施例中定位卡爪11的个数为3个,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能使定位卡爪11与待测工件10的上边沿平稳相接。如图5所示,测套2的下端设有环套20,环套20由测套2的下边沿依次水平向外再向下延伸而成,环套20的外周面设有柱面22,锥面21设置在柱面22的下部并与柱面22相接,卡爪11的内侧面与柱面22形状契合,卡爪11的底面设有耐磨块。这种结构使得环套20始终活动设置在卡爪11的内部,不会发生偏移。而且环套20由测套2向外延伸而成,相比之下,测套2的上端的尺寸较小,减少占用空间,并使得结构更紧凑。耐磨块可增加卡爪11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检具本体1的顶面设有固定台12,固定台12上设有竖直的通孔13和水平的锁紧孔14,通孔13和锁紧孔14相通,通孔13内设有表套4,一水平螺钉穿过锁紧孔14并抵靠在表套4的外周面,量表6向下穿过表套4并固定。表套4和水平螺钉都设置在固定台12内部,使得检具本体1的结构更简单,且具有防尘效果,不易因外力撞击而损坏。如图5所示,测套2的外周面通过一水平的环槽23与环套20的外周面相接,由于测套2滑动设置在检具本体1的内部,检具本体1的内侧壁会不可避免地与环套20的上侧面产生接触,环槽23的设置可为检具本体1与测套2之间的滑动摩擦提供避让空间,并能方便操作者清除摩擦带来的粉尘,提高部件滑动的顺畅性。测套2的顶部中心设有与量表6的活动测杆抵靠的顶块25,顶块25为量表6的活动测杆提供了一个着力点,相比于整个较大的受力面,当测套2的位移发生轴向偏移时,由于顶块25设置在中心位置,受到的误差影响是最小的,因此可有效提高精确度。定位件7为一螺杆,竖槽24的上、下两端的侧壁呈圆弧形。定位件7还可以采用螺杆之外的部件,采用螺杆方便操作人员拆装,竖槽24的形状与螺杆适配,圆弧形相比方形、矩形等形状,受力面积更大,在滑槽与定位件7接触时,冲击力更小,动作更缓和。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台12的外周面由一圆柱面和一平面围成,平面与锁紧孔14分别设置在固定台12的中心线的相反两侧。锁紧孔14可以设置在量表6的后侧面,那么平面可设置在量表6的前侧,并可以固定铭牌等部件,便于操作人员辨别量表6的正面,具有人性化设计的优点。如图4所示,表套4上设有轴向的开缝41,表套4与量表6采用过盈连接。当量表6插入表套4后,开缝41会变大,因此表套4的夹紧力也更大,再配合水平螺钉就能将量表6固定在固定台12上。测套2的顶面上可以增设环形的压簧卡槽,压簧5的下端置于压簧卡槽内,可有效防止压簧5的位置发生变化,保证压簧5的位置稳定。本技术,放入待测工件的锥孔内,移动检具本体,使各个定位卡爪的下端面与待测工件的上边沿接触,进而使测套外侧的锥面与锥孔内壁完全契合,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锥孔直径测量检具

【技术保护点】
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检具本体,呈下端敞口的环筒状,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卡爪,上端设有量表,所述检具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定位件;测量装置,活动设置在所述检具本体内部,包括压簧和设置在所述压簧下方的测套,所述测套的外周面设有竖槽,所述定位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竖槽内,所述测套的下端外侧设有与被测工件形状契合的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检具本体,呈下端敞口的环筒状,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卡爪,上端设有量表,所述检具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定位件;测量装置,活动设置在所述检具本体内部,包括压簧和设置在所述压簧下方的测套,所述测套的外周面设有竖槽,所述定位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竖槽内,所述测套的下端外侧设有与被测工件形状契合的锥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套的下端设有环套,所述环套由所述测套的下边沿依次水平向外再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环套的外周面设有柱面,所述锥面设置在所述柱面的下部并与所述柱面相接,所述卡爪的内侧面与所述柱面形状契合,所述卡爪的底面设有耐磨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孔直径测量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本体的顶面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竖直的通孔和水平的锁紧孔,所述通孔和所述锁紧孔相通,所述通孔内设有表套,一水平螺钉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若东徐丽娟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美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