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11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其包含一本体,该本体的形状为圆形片体,该本体的周边设有一齿构造,该本体正面及背面的外层由具有较大外径的一片以上碳纤维布分别由该本体的中央朝外延伸包覆到该本体周边的齿构造的端面,该本体由具有不同直径的复数碳纤维布同轴层迭合结合,该本体的内层则填充数片直径较小的碳纤维布,使该本体形成中央厚度大于周边厚度的片体,该本体的齿构造正面及背面各形成一炼条引导斜面。

Surface reinforced carbon fiber tooth shee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rbon fiber surface strengthening tooth plat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the body is in the shape of a round disc and surrounding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ooth structure, the outer layer of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ody by more than one piece of carbon fiber cloth with larger diameter respectively by the central body and extended outwards covering the face tooth structure of the periphery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carbon fiber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The same axis and laminated with carbon fiber cloth inner layer of the body is filled with several pieces of smaller diameter, the sheet thickness is greater than the central body formed surround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tooth structure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ody the formation of a chain guide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齿片构造,尤其涉及一种表面经过处理并且可表面强化进而延长使用寿命的碳纤维齿片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习知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常被拿来应用在脚踏车零件制造的领域,例如可以将碳纤维齿片构造制造成链轮或者大齿盘。当该链轮安装在脚踏车上时,脚踏车的链条可以因为使用者的踩踏踏板而在该链轮之间移动,进而使得脚踏车可以移动。然而,现有的碳纤维齿片构造的耐磨性不高及加工齿型后破坏原有碳纤维结构强度,当用户骑乘同一台脚踏车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现有的链轮的外周边齿构造长时间被磨损,使得脚踏车的链条无法紧密卡合于链轮上,导致链条容易从链轮上脱落,进一步使得使用者无法骑动脚踏车。因此,现在市场上需要一种耐磨性高的碳纤维齿片构造,来提高利用该碳纤维齿片构造制成的产品的耐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碳纤维齿片的耐磨性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其包含一本体,该本体的形状为圆形片体且由不同直径的复数个纤维布层迭组成,该本体的周边设有一齿构造,该本体正面及背面的外层由具有较大外径的一片以上的该碳纤维布分别由该本体的中央朝外延伸包覆到该本体周边的齿构造的端面。其中,该本体由具有不同直径的复数碳纤维布同轴层迭合结合,该本体的内层则填充数片直径较小的碳纤维布,使该本体形成中央厚度大于周边厚度的片体,该本体的齿构造正面及背面各形成一炼条引导斜面。其中,该本体正面及反面的表面各形成一层耐磨层,该耐磨层的材质异于该本体的材质。其中,该本体中央处的内层具有较多直径更小的碳纤维布,该本体的中央处形成一中央凸部,该中央凸部的厚度比该本体中央处以外的部分厚。其中,各耐磨层由耐磨粒子分布于该本体的炼条引导斜面。其中,该耐磨粒子为直径介于1nm到1mm之间的颗粒或粉末。其中,该本体的中央贯穿一轴承孔,一轴承以紧迫的方式固定于该本体的轴承孔。其中,该轴承的中央处设有一孔洞,进一步设有两防尘盖,两防尘盖分别盖合于该轴承的两侧面,且各防尘盖分别贯穿一穿孔。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本技术切磨出各种脚踏车零件的型态,例如链轮、导轮或是大齿盘的外观,利用固定组件将已切磨好的本技术安装于脚踏车上。本技术的优点为耐磨性高,因为本技术包含一层耐磨层,降低本技术所制成的产品因长时间的摩擦而导致磨损的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作为脚踏车链轮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作为脚踏车链轮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本体局部强化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与局部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与局部剖视图。符号说明10本体101碳纤维预浸布101a碳纤维预浸布101b碳纤维预浸布101c碳纤维预浸布102接合点11炼条引导斜面12中央凸部13齿构造14轴承孔20耐磨层301孔洞30轴承401穿孔40防尘盖5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以如图1~7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其中包含一本体10,该本体10大致为圆形片体,其一外端缘周围形成一齿构造13。所谓的圆形片体可包含正圆、椭圆等近似于圆形的片状体。在制造方面,该本体10是利用复数圆形且具有不同直径的碳纤维布101层迭结合,之后以热压方式定型结合。前述加热压方式可依据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选择树酯预浸布的该碳纤维布101于迭合后以真空热压形式压合定型该本体10。本实施例的该本体10正面及背面的外层迭合一片以上的该碳纤维布101a,如图所示,各碳纤维布101a分别由一轴心朝外延伸包覆到该本体10的该外端缘,并且该碳纤维布101a于该本体10的该外端缘中央部位形成一接合区102,该本体10正面及背面的内层迭合多片碳纤维布101b,该碳纤维布101b的直径小于该碳纤维布101a的直径。进一步地,可在该本体10轴心对应位置,在该碳纤维布101b的内层迭合多片碳纤维布101c,该碳纤维布101c的直径小于该碳纤维布101b的直径。进一步地,该碳纤维布101在固化成形之前,其表面的树酯呈可流动态时,将一耐磨层20形成于该本体10正面及背面的碳纤维布101a的至少局部表面,完成后再以真空热压的方式固化成型该本体10,其中,该耐磨层可为金属粉体、金属与陶瓷混和粉体等材质所组成。热压完成后该本体10正面及背面的外端缘分别可依据所迭合的该碳纤维布101的厚度、层数形成一炼条引导斜面11,且于该本体10的轴心中央形成一中央凸部12,该中央凸部12的厚度大于该本体10中央处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前述形成该耐磨层20是将一耐磨粒子喷洒或涂布于尚未固化的该碳纤维布101表面,通常较佳可大量将材质为金属、陶瓷或其组合的耐磨粒子涂布于该外端缘的齿构造对应位置。其中,该耐磨粒子为直径较佳介于1nm到1mm之间的颗粒或粉末。该本体的周边切削该齿构造13,于该本体10轴心部位的中央凸部12贯穿一轴承孔14,该轴承孔14的孔壁高度大于该本体10的其他部分为佳。基于前述说明可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优点至少包含:(1)该本体10正面及背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耗部位形成该耐磨层20,使得该本体10的耐磨特性大幅提升,使得该本体10不容易磨损。(2)该本体10的各碳纤维布101以不等直径的同轴堆栈而结合固化,该本体10正面及背面所形成的炼条引导斜面11可以是一体成形而无须后加工制成,因此使用时,各炼条引导斜面11相对避免因加工破坏碳纤维的表面结构造成缺陷而降低磨损使得本体10不容易脱层分离。本技术可应用于脚踏车零件的制造,例如本技术可制作成链轮、导轮或大齿盘,当本技术应用于链轮时,本技术进一步包含一轴承30、两防尘盖40以及一螺栓50,该轴承30的外观轮廓与该本体10的轴承孔14的轮廓相同,在该轴承30的中央处设有一孔洞301,该轴承30以迫紧的方式嵌合固定于该本体10的轴承孔14,各防尘盖40的中央处贯穿一穿孔401,各防尘盖40的直径大于该轴承30的直径,两防尘盖40分别盖合该轴承30的两侧面,各防尘盖40的孔洞401分别与该轴承30的穿孔301相通,以该螺栓50穿设两防尘盖40的穿孔401以及该轴承30的孔洞301,将两防尘盖40固定于该轴承30的两侧面,提供帮助该轴承30抵挡灰尘的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主张的权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其包含一本体,该本体的形状为圆形片体且由不同直径的复数个纤维布层迭组成,该本体的周边设有一齿构造,该本体正面及背面的外层由具有较大外径的一片以上的该碳纤维布分别由该本体的中央朝外延伸包覆到该本体周边的齿构造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05 TW 1052063991.一种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其包含一本体,该本体的形状为圆形片体且由不同直径的复数个纤维布层迭组成,该本体的周边设有一齿构造,该本体正面及背面的外层由具有较大外径的一片以上的该碳纤维布分别由该本体的中央朝外延伸包覆到该本体周边的齿构造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该本体由具有不同直径的复数碳纤维布同轴层迭合结合,该本体的内层则填充数片直径较小的碳纤维布,使该本体形成中央厚度大于周边厚度的片体,该本体的齿构造正面及背面各形成一炼条引导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强化的碳纤维齿片构造,其中,该本体正面及反面的表面各形成一层耐磨层,该耐磨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孟昌
申请(专利权)人:睿得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