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92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套安装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套装配装置。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顶升装置,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围安装多个导向柱,所述顶升装置的固定端与基座固定,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安装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导向柱穿装,所述升降台可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升降台上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穿出所述基座下方;所述牵拉绳底端连接牵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套装配装置,以解决现有轴套装配装置成本高、通用性差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A bushing assembl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n axle sleeve installation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xle sleeve assembly device. It comprises a base, the base is installed on the lift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round the plurality of guide column, the fixed end of the lifting device is fixed with the base, the lifting device of lifting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end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the lifting platform and the guide post is penetrated, the the lifting table along the guide post sliding; the lifting table is connected with a pull rope; the pull rop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arranged on the bas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se; the pull rope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traction plat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shaft sleeve assembly device,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axle sleeve assembly device such as high cost, poor universality and inconvenient por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套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套安装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套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轴套(轴承)装配是很多机械行业零部件厂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轴套(轴承)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所以需要专用的设备及工具进行装配,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采用冷却法,将轴套放在盛有液氮、液氧或干冰的容器中,通过液氮、液氧或干冰的气化吸热原理,使轴承温度降低,体积收缩,过盈配合就变成了间隙配合,用专用类具将轴承取出,用卡尺测量外径后,即可轻松将艉轴承和螺栓准确转入艉轴管内或法兰螺栓孔中,待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就完成安装过程。2.压力装配法,选用大型压力机,将轴承座放在压力机座上保持水平,之后将轴承放在轴承座安装位置处,在压力机作用下,将轴套(轴承)压入轴承座。3.人工装配法,用锤子将轴承砸入轴承座中。上述装配方法存在的缺点如下:1.成本高对于非大批量生产作业购买液氮储存冷却装置或购买专用压力机成本过高。2.装配质量差人工暴力装配易损坏零部件,且装配作业强度过大。3.通用性差较常规零部件可采用大型压力机进行压装,而对于异性结构零部件则无法使用。4.无便携性大型压力机及液氮冷却装置无法移动使用,无法满足售后或异地装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套装配装置,以解决现有轴套装配装置成本高、通用性差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轴套装配装置,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顶升装置,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围安装多个导向柱,所述顶升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安装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导向柱穿装,所述升降台可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升降台上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穿出所述基座下方;所述牵拉绳底端连接牵拉板。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与所述顶升装置呈同心设置,多个所述导向柱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向均匀围设。进一步的,所述牵拉板包括左牵拉板和右牵拉板。进一步的,所述牵拉绳至少有两根,所述牵拉绳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壁为圆弧形凸面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液压泵和液压连接管,所述液压连接管连接所述顶升装置和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安装在所述基座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顶升装置顶升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所述中板和所述下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顶升装置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进一步的,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顶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所述轴套装配装置,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顶升装置,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围安装多个导向柱,所述顶升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安装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导向柱穿装,所述升降台可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升降台上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穿出所述基座下方;所述牵拉绳底端连接牵拉板;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推动升降台向上移动,从而拉动牵拉绳,可以通过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将传统的压装方法变为″拉装″方式,适用于各种结构轴套、轴承零件的装配,可以固定使用也可移动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2.本专利所述牵拉板包括左牵拉板和右牵拉板;所述左牵拉板和所述右牵拉板通过螺栓固定;可以通过更换或改变牵拉板尺寸,实现不同尺寸轴套(轴承)的装配。3.本专利所述通孔内壁为圆弧形凸面结构;减少工作过程中牵拉绳的磨损,提高所述轴套装配装置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所述基座与所述顶升装置呈同心设置,多个所述导向柱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向均匀围设;所述牵拉绳至少有两根,所述牵拉绳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提高所述轴套装配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升降台和牵拉板发生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轴套装配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升降台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基座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牵拉板结构图;图中:1-顶板、2-导向柱、3-升降台、31-第一连接耳、4-顶升装置、5-牵拉绳、6-液压连接管、7-液压泵、8-基座、81-上板、82-中板、83-下板、84-第二连接耳、85-连接板、86-通孔、9-牵拉板、91-左牵拉板、92-右牵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一种轴套装配装置,其包括基座8,所述基座上安装顶升装置4,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围安装多个导向柱2,所述顶升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安装升降台3,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导向柱穿装,所述升降台可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升降台上连接有牵拉绳5;所述牵拉绳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86穿出所述基座下方;所述牵拉绳底端连接牵拉板9;还包括液压泵7和液压连接管6,所述液压连接管连接所述顶升装置和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升降台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31;所述顶升装置顶升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所述基座包括上板81,中板82和下板83;所述上板、所述中板和所述下板通过连接板85固定连接;所述上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84;所述顶升装置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推动升降台向上移动,从而拉动牵拉绳,可以通过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将传统的压装方法变为″拉装″方式,适用于各种结构轴套、轴承零件的装配,可以固定使用也可移动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参见图1,所述基座与所述顶升装置呈同心设置,多个所述导向柱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向均匀围设;所述牵拉绳至少有两根,所述牵拉绳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提高所述轴套装配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升降台和牵拉板发生偏移。参见图4,所述牵拉板包括左牵拉板91和右牵拉板92;所述左牵拉板和所述右牵拉板通过螺栓固定;可以通过更换或改变牵拉板尺寸,实现不同尺寸轴套(轴承)的装配。参见图3,所述通孔内壁为圆弧形凸面结构;减少工作过程中牵拉绳的磨损,提高所述轴套装配装置的使用寿命。参见图1,还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顶端;顶板可以固定导向柱,提高所述轴套装配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套装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顶升装置,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围安装多个导向柱,所述顶升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安装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导向柱穿装,所述升降台可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升降台上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穿出所述基座下方;所述牵拉绳底端连接牵拉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顶升装置,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围安装多个导向柱,所述顶升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顶升装置的顶升端安装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导向柱穿装,所述升降台可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升降台上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通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通孔穿出所述基座下方;所述牵拉绳底端连接牵拉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顶升装置呈同心设置,多个所述导向柱沿所述顶升装置周向均匀围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板包括左牵拉板和右牵拉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绳至少有两根,所述牵拉绳沿圆周方向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广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