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503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5:27
提供的方法经由具有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将光学膜层叠体的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并卷绕载体膜,从而露出粘接剂层并将片状光学功能膜剥离成冒头状态,停止卷绕载体膜的动作,检测被剥离的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前端部,在检测到该前端部以后,通过将载体膜卷在剥离体上与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一体地回卷,用剥离体的顶部修复被剥离成冒头状态而露出的粘接剂层在剥离位置处产生的由粘接剂导致的变形,在修复粘接剂层以后,再次卷绕载体膜,将片状光学功能膜和被修复的粘接剂层一起剥离并使前端部前进至贴合位置,在贴合位置,通过贴合装置使片状光学功能膜和另行输送的面板部件经由粘接剂层贴合,从而制造出光学显示装置。

The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display device

The method provided by the top of the stripping body has at the top of the carrier film optical film laminate to another and back inside for winding the carrier film, exposing th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chip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stripped up, stop winding of the carrier film movement, is the front end of the sheet detection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stripping mount state, detected in the front end, the sheet-like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carrier membrane volume in the body and head of state of stripping one rollback, top spin off body repair was stripped up by the adhesive state in the deformation and exposing the adhesive layer in the stripping position. After the repair of the adhesive layer, rewind the carrier film, sheet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and the adhesive layer was stripped and repair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forward position to fit, fit in position The optical display device is produced by bonding the flake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and the separate panel parts through the adhesive layer through the f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方法: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包含经由粘接剂层连续地支承于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多个片状光学功能膜,剥离体具有配置于与贴合位置相对置的位置的顶部,在该顶部将光学膜层叠体的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并卷绕载体膜,将片状光学功能膜和粘接剂层一起从载体膜以冒头状态剥离,在检测位置检测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前端部,在检测到该前端部以后,通过将载体膜卷在剥离体上与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一体地回卷,用剥离体的顶部修复被剥离成冒头状态而露出的粘接剂层在剥离位置处产生的由粘接剂导致的变形,在修复粘接剂层以后,再次卷绕载体膜,将片状光学功能膜和被修复的粘接剂层一起剥离并使前端部前进至贴合位置,在贴合位置,通过贴合装置使该片状光学功能膜和另行输送的面板部件经由粘接剂层贴合,从而制造出光学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现场,采用了一种“卷筒贴至面板”(RTP)方式的制造装置以及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RTP方式中,通常是以如下方式制造光学显示装置。首先,从设置在制造装置上的卷筒中抽出具有规定宽度的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构成为包括带状的载体膜、形成在该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粘接剂层和经由该粘接剂层支承于载体膜上的光学膜。光学膜可以是单层的光学膜,也可以是多层的光学膜。通过对抽出的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加工出切割线,在相邻的切割线之间形成片状光学功能膜。对于连续地支承于载体膜的片状光学功能膜来说,通常利用配置在贴合位置附近的、具体来说由具有顶部的大致楔形的剥离体构成的剥离机构将不存在缺陷的正常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粘接剂层一起从载体膜剥离,并输送到贴合位置。到达贴合位置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具体来说通过具有上下一对贴合辊的贴合装置与另行输送到贴合位置的面板部件的对应贴合面贴合。在剥离机构中,光学膜层叠体的载体膜侧被卷在具有与贴合位置相对置的顶部的大致楔形的剥离体的该顶部。通过将卷在剥离体上的载体膜向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朝向贴合位置的输送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输送,使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粘接剂层一起以冒头状态从载体膜剥离。在本说明书中,将片状光学功能膜从载体膜剥离的装置上的位置称作“剥离位置”,剥离位置相当于具有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的位置。在这样的RTP系统中,载体膜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存在以其姿态偏离理想姿态的状态输送到与面板部件的贴合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需要在根据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偏离状态对面板部件的姿态进行修正(也称作“对位”)以后,使面板部件与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为了求出该修正所需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姿态,例如通过利用光学照相机等摄像机构进行拍摄来检测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前端部。在前端部的检测中,如专利文献2的图5所示,优选的是,在片状光学功能膜的输送方向前方的一部分从载体膜剥离且前端部位于剥离位置和贴合位置之间时,检测前端部。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检测前端部时从载体膜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称作“被剥离成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或“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另外,在这样的RTP系统中,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为了正确地对齐,不仅需要能够一边控制张力一边使载体膜后退、即能够反向输送的功能,还需要使在具有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处折回并包含从载体膜剥离的粘接剂层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前进、或者使包含被剥离的粘接剂层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反向输送,该剥离体的顶部配置在与粘贴位置相对置的位置。此时,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那样,还存在使光学膜的前端部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前端部前进为超过规定位置的状态起反向输送,从而返回至规定位置并进行定位的情况。另外,在定位于规定位置时,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那样,还存在为了使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冒头状态的长度不产生误差,而将载体膜折回前后的张力调整为相同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779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45821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42792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06690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54527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图1是表示典型的RTP方式的制造装置10的概要图。如果使用图1说明的话,则制造装置10构成为在片状光学功能膜3的前端部31位于剥离位置300和贴合位置100之间的检测位置200时检测前端部31的结构,在该制造装置10中,片状光学功能膜3被剥离成冒头状态,在前端部31到达检测位置200时,停止卷绕载体膜2的动作。此时,粘接剂层4以与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3一起从前端部31露出的状态从载体膜2剥离,从该处到后端部32为止,依然保持贴合于载体膜2的状态。在通过停止卷绕载体膜2的动作从而停止片状光学功能膜3的输送时,在与停止时的剥离位置300对应的粘接剂层4的部分,在被剥离的粘接剂层4的露出面上会产生由粘接剂41导致的条纹状的变形40。如图2的(a)所示,由粘接剂41导致的变形40在片状光学功能膜3的输送方向的前方部分、具体来说是在剥离体60的顶部61和被剥离的片状光学功能膜3之间的接触点的剥离位置300,以沿着前端部31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图2的(b)还表示了利用显微镜对在粘接剂层4中产生的由粘接剂41导致的变形40的一部分进行观察的结果。当将具有产生了这样的变形40的粘接剂层4的片状光学功能膜3贴合于面板部件5时,存在发生了变形的粘接剂层4导致片状光学功能膜3出现变形40、或在面板部件5和粘接剂层4之间进入气泡,从而导致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图像缺陷的情况。在图3的(a)以及(b)中所示的光学膜层叠体1通常是经由粘接剂层4在光学膜部分3’粘贴载体膜2而成的层叠体。在光学膜部分3’的相反的面上经由其他的粘接剂层层叠有表面保护膜。该部分是用于在光学显示装置6的制造过程中保护光学膜部分3’的部分,是在光学显示装置6的制造工序中粘贴在片状光学功能膜3上的膜。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片状光学功能膜3是在包含粘接剂层4’的光学膜部分3’上以包含粘接剂层4的面板部件5的大小加工出切口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因此,粘贴在光学显示装置6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3的粘接剂层4的厚度为20μm到30μm左右。与此相对,具有通常的厚度的光学膜层叠体1的片状光学功能膜3的厚度如图3的(a)所示,为255μm,加上粘接剂层4的厚度的话为280μm左右。粘接剂层4的厚度为其十分之一左右。如果是这种程度的话,就不会被识别为造成光学显示装置6的图像上的缺陷的程度的变形40,故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成为被视作问题的程度的缺陷。然而,光学膜层叠体1的薄膜化在不断发展,如图3的(b)所示,当出现片状光学功能膜3的厚度为135μm~175μm的光学膜时,粘接剂层4的厚度变为其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程度。事实上,表面保护膜和第二粘接剂层最终会被一体地剥离并废弃,因此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厚度为45μm到85μm,与此相对的第一粘接剂层的厚度为25μm,产生在其上的在粘接剂层4的露出面上形成条纹状的由粘接剂41导致的变形40就会成为作为光学显示装置6的图像上的缺陷所无法置之不理的变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包括载体膜、形成在该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粘接剂层和经由该粘接剂层连续地支承于所述载体膜上的多个片状光学功能膜,该方法通过将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所述粘接剂层一起从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的所述载体膜剥离并在贴合位置使被剥离的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具有配置于与所述贴合位置相对置的位置的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并卷绕所述载体膜,将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所述粘接剂层一起从所述载体膜剥离成冒头状态的工序;在所述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前端部到达被所述顶部从所述载体膜剥离的剥离位置和所述贴合位置之间的检测位置时,停止卷绕所述载体膜的动作,检测所述前端部的工序;在检测到所述前端部以后,将所述载体膜卷在所述剥离体上回卷,使所述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与所述粘接剂层一起后退,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修复被剥离成冒头状态而露出的所述粘接剂层在所述剥离位置处产生的由所述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导致的变形的工序;将与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的面板部件从待机位置向所述贴合位置输送的工序;在修复所述粘接剂层以后,再次卷绕所述载体膜,将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被修复的所述粘接剂层一起从所述载体膜剥离,并使所述前端部前进至所述贴合位置的工序;在所述前端部到达所述贴合位置时,通过贴合装置使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所述面板部件经由所述粘接剂层贴合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16 JP 2016-0517581.一种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包括载体膜、形成在该载体膜的一个面上的粘接剂层和经由该粘接剂层连续地支承于所述载体膜上的多个片状光学功能膜,该方法通过将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所述粘接剂层一起从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的所述载体膜剥离并在贴合位置使被剥离的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具有配置于与所述贴合位置相对置的位置的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并卷绕所述载体膜,将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和所述粘接剂层一起从所述载体膜剥离成冒头状态的工序;在所述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前端部到达被所述顶部从所述载体膜剥离的剥离位置和所述贴合位置之间的检测位置时,停止卷绕所述载体膜的动作,检测所述前端部的工序;在检测到所述前端部以后,将所述载体膜卷在所述剥离体上回卷,使所述冒头状态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与所述粘接剂层一起后退,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修复被剥离成冒头状态而露出的所述粘接剂层在所述剥离位置处产生的由所述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导致的变形的工序;将与所述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的面板部件从待机位置向所述贴合位置输送的工序;在修复所述粘接剂层以后,再次卷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曜彰北田和生中园拓矢铃木大悟阿部浩幸臼井诚刚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