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9211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5:59
一种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包括碳基底、附着于该碳基底的若干个纳米碳墙、以及附着于该每一纳米碳墙上的若干片石墨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本公开涉及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石墨烯在诸多方面存在非常有前景的应用,但在实用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包括碳基底、附着于所述碳基底的若干个纳米碳墙、以及附着于所述每一纳米碳墙上的若干片石墨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纳米碳墙在垂直于所述碳基底方向上的高度为100nm-20μm,优选100nm-10μm,优选200nm-8μm,优选300nm-7μm,优选400nm-6μm,优选500nm-5μm,优选600nm-4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纳米碳墙在平行于所述碳基底方向上厚度为2-20nm,优选3-15nm,优选5-12nm,优选5-10n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包括碳基底、附着于所述碳基底的若干个纳米碳墙、以及附着于所述每一纳米碳墙上的若干片石墨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包括碳基底、附着于所述碳基底的若干个纳米碳墙、以及附着于所述每一纳米碳墙上的若干片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墙在垂直于所述碳基底方向上的高度为100nm-20μm,优选100nm-10μm,优选200nm-8μm,优选300nm-7μm,优选400nm-6μm,优选500nm-5μm,优选600nm-4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墙在平行于所述碳基底方向上厚度为2-20nm,优选3-15nm,优选5-12nm,优选5-10nm。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墙在平行于所述碳基底方向上具有10-30层碳原子。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着于所述碳基底的若干个纳米碳墙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纳米碳墙之间的距离为10nm-200nm,优选20nm-150nm,优选20nm-120nm,优选30nm-100nm,优选40nm-80nm。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着于所述每一纳米碳墙上的若干片石墨烯中,每一片石墨烯的碳原子层数为1-3层。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掺杂有以下至少一种的原素:N、O、H。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表面的碳原子连接以下至少一种的基团或原子:-NH2、-OH、-N、-O。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与水的接触角为0度。10.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质量比表面积在2000m2/g以上,和/或体积比表面积在800m2/cm3以上。11.一种电极,包括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多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叠加形成所述电极。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2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的碳基底通过一层绝缘粘合层贴合形成一个双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若干所述双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叠加形成所述电极。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2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的碳基底直接贴合形成一个双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若干所述双层石墨烯-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叠加形成所述电极。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极,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奕舟王天戌陈剑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墨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