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15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容器,其结构包括保护壳体、套筒、间隔层、导电体、铝箔、分离层、散热板、引线端子、铅铝、一位石墨烯电极、二位石墨烯电极、密封腔,所述套筒装设在保护壳体的内部,所述套筒上设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与套筒边缘相连接,所述套筒内侧设有两个互相并排连接的一位石墨烯电极和二位石墨烯电极,所述一位石墨烯电极和二位石墨烯电极与导电体相连接,所述一位石墨烯电极和二位石墨烯电极相接中心端设有间隔层,所述套筒上方设有两根引线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个石墨烯电极并排设置于套筒内,导电性能好,能够使电容器快速充电,并且储电量多,满足现代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容器
本技术是一种石墨烯电容器,属于石墨烯电容器领域。
技术介绍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为基于石墨烯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统称。由于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和出色的固有的物理特性,诸如异常高的导电性和大表面积,石墨烯基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潜力。石墨烯基材料与传统的电极材料相比,在能量储存和释放的过程中,显示了一些新颖的特征和机制。现有公开技术申请号为:CN201220346772.7的一种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超高压场合的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包括电极、密封在电容内部的电容芯子,以及连接电极和电容芯子的内部连接铜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还包括金属体外壳,以及下端局部卡入外壳的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盖板组件;电容芯子与铜带连接后安装在电容外壳内部,安装盖板组件后在电容器内部填充有耐高温高湿灌封材料。本技术通过电容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延长电容器的实用寿命。现有的电容器导电性能不好,充电速度慢,并且储蓄的电能有限,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石墨烯电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保护壳体(1)、套筒(2)、间隔层(3)、导电体(4)、铝箔(5)、分离层(6)、散热板(7)、引线端子(8)、铅铝(9)、一位石墨烯电极(10)、二位石墨烯电极(11)、密封腔(12),所述套筒(2)装设在保护壳体(1)的内部,所述套筒(2)上设有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与套筒(2)边缘相连接,所述套筒(2)内侧设有两个互相并排连接的一位石墨烯电极(10)和二位石墨烯电极(11),所述一位石墨烯电极(10)和二位石墨烯电极(11)与导电体(4)相连接,所述一位石墨烯电极(10)和二位石墨烯电极(11)相接中心端设有间隔层(3),所述套筒(2)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保护壳体(1)、套筒(2)、间隔层(3)、导电体(4)、铝箔(5)、分离层(6)、散热板(7)、引线端子(8)、铅铝(9)、一位石墨烯电极(10)、二位石墨烯电极(11)、密封腔(12),所述套筒(2)装设在保护壳体(1)的内部,所述套筒(2)上设有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与套筒(2)边缘相连接,所述套筒(2)内侧设有两个互相并排连接的一位石墨烯电极(10)和二位石墨烯电极(11),所述一位石墨烯电极(10)和二位石墨烯电极(11)与导电体(4)相连接,所述一位石墨烯电极(10)和二位石墨烯电极(11)相接中心端设有间隔层(3),所述套筒(2)上方设有两根引线端子(8),所述引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剑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科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