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9609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有调节池单元、厌氧池、好氧池、浊物处理单元、生物除臭滤池及控制室,所述调节池单元近厌氧池设置,所述厌氧池近好氧池设置,所述好氧池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所述生物除臭滤池)和控制室互邻且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及浊物处理单元上方分别设置有阳光屋结构,且阳光屋结构分别与厌氧池、好氧池及浊物处理单元呈整体设置,采用全密闭式生态处理模式进行污水处理,能够达到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去除臭味,避免臭味外泄,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整个系统遵循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使得污水处理系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性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⑵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⑷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矿山污水。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①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②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③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密闭式生态处理模式进行污水处理,能够达到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去除臭味,避免臭味外泄,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整个系统遵循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使得污水处理系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性达到最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有调节池单元、厌氧池、好氧池、浊物处理单元、生物除臭滤池及控制室,所述调节池单元近厌氧池设置,所述厌氧池近好氧池设置,所述好氧池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所述生物除臭滤池)和控制室互邻且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及浊物处理单元上方分别设置有阳光屋结构,且阳光屋结构分别与厌氧池、好氧池及浊物处理单元呈整体设置。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利用阳光屋进行植物种植,而后利用植物吸附污水处理时产生的臭气,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阳光屋结构包括设置在厌氧池、好氧池及浊物处理单元上的阳光屋顶,在阳光屋顶上设置有屋顶风机,厌氧池的阳光屋顶、好氧池上的阳光屋顶及浊物处理单元上的阳光屋顶三者之间的内部相通。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在阳光屋结构内种植水培植物,从而更好的实现全密闭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的目的,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好氧池及浊物处理单元的阳光屋结构内设置有水培植物,在水培植物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浊物处理单元包括沉淀池、生物滤池及清水池,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好氧池的出水口,沉淀池的出水口连接生物滤池的进水口,生物滤池的出水口连接清水池的进水口,在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喷淋水泵,且喷淋水泵连接喷淋管。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生物滤池设置在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且沉淀池、生物滤池及清水池皆与好氧池相近。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清水池上设置有用于将清水池内的水体排除的出水管。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调节池单元包括调节池,在调节池的进水侧设置有格栅通道,在格栅通道内设置有格栅,在格栅通道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在调节池内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通过管道连接到厌氧池的进水口。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至少一台潜水搅拌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管,且曝气管与设置在好氧池外部的鼓风机相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浊物处理单元的阳光屋结构内设置有通风机,且通风机通过管道与生物除臭滤池相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能够利用控制室对提升泵、潜水搅拌机、通风机、鼓风机、屋顶风机及喷淋水泵的着动进行有效控制,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控制室分别控制连接提升泵、潜水搅拌机、通风机、鼓风机、屋顶风机及喷淋水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全密闭式生态处理模式进行污水处理,能够达到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去除臭味,避免臭味外泄,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整个系统遵循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使得污水处理系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性达到最优。(2)本技术采用净化后的水体对水培植物进行培养,并利用水培植物去除污水处理时产生的臭气,从而达到生态循环的目的。(3)本技术具有结构设置协调统一,并能够最优化的实现污水处理生态循环,从而实现生态循环式的污水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平面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2-格栅;3-调节池;4-提升泵;5-厌氧池;6-潜水搅拌机;7-曝气管;8-好氧池;9-清水池;10-通风机;11-生物除臭滤池;12-鼓风机;13-沉淀池;14-出水管;15-阳光屋顶;16-屋顶风机;17-水培植物;18-喷淋管;19-喷淋水泵;20-控制室;21-生物滤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技术提出了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密闭式生态处理模式进行污水处理,能够达到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去除臭味,避免臭味外泄,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整个系统遵循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使得污水处理系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性达到最优,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设置有调节池单元、厌氧池5、好氧池8、浊物处理单元、生物除臭滤池11及控制室20,所述调节池单元近厌氧池5设置,所述厌氧池5近好氧池8设置,所述好氧池8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所述生物除臭滤池11和控制室20互邻且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上方分别设置有阳光屋结构,且阳光屋结构分别与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呈整体设置。在设置时,调节池单元为一个单独单元;厌氧池5、好氧池8、浊物处理单元结合阳光屋结构构成一个单独单元,生物除臭滤池11及控制室20构成一个单独单元;污水首先在调节池单元内进行调节,完成滤渣、水质及水量调节后进入到厌氧池5内进行厌氧发酵处理,而后利用好氧池8进行好氧水质处理,而后利用浊物处理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调节池单元、厌氧池(5)、好氧池(8)、浊物处理单元、生物除臭滤池(11)及控制室(20),所述调节池单元近厌氧池(5)设置,所述厌氧池(5)近好氧池(8)设置,所述好氧池(8)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所述生物除臭滤池(11)和控制室(20)互邻且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上方分别设置有阳光屋结构,且阳光屋结构分别与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呈整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调节池单元、厌氧池(5)、好氧池(8)、浊物处理单元、生物除臭滤池(11)及控制室(20),所述调节池单元近厌氧池(5)设置,所述厌氧池(5)近好氧池(8)设置,所述好氧池(8)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所述生物除臭滤池(11)和控制室(20)互邻且近浊物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上方分别设置有阳光屋结构,且阳光屋结构分别与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呈整体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屋结构包括设置在厌氧池(5)、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上的阳光屋顶(15),在阳光屋顶(15)上设置有屋顶风机(16),厌氧池(5)的阳光屋顶(15)、好氧池(8)上的阳光屋顶(15)及浊物处理单元上的阳光屋顶(15)三者之间的内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好氧池(8)及浊物处理单元的阳光屋结构内设置有水培植物(17),在水培植物(17)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密闭式绿色生态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浊物处理单元包括沉淀池(13)、生物滤池(21)及清水池(9),所述沉淀池(13)的进水口连接好氧池(8)的出水口,沉淀池(13)的出水口连接生物滤池(21)的进水口,生物滤池(21)的出水口连接清水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熊开华陈强何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河阳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