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960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方案: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植物种植模块、格栅滤池、恒温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自动滴灌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和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温度,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设置在恒温沉淀池上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液面高度,恒温沉淀池上设置有给植物种植模块灌溉的灌溉输出管道,液位感应控制系统控制灌溉输出管道的导通或关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就地处理污染源分散地区的污水、就地再生利用污水中的N、P资源的资源化处理生活污水功能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
,尤其是能资源化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功能的自动滴灌柱形立体绿化装置。技术背景目前,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虽具有工艺成熟稳定、处理量大且效果好等优点,但对于远离管网的城镇小区和污染源分散的农村地区,难以将生活污水汇集到管网之中,而且排水管道渗漏破损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生活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和就地再生利用都不失为优选方案。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为提高城市绿量和建设低碳城市,立体绿化成为增加城市绿化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净化空气、美化城市、改善环境、治理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但同时也浪费了大量清洁水资源。生活污水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丰富的N、P资源,因此,开发适合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立体绿化装置是很有前景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管网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无法回收生活污水中的N、P资源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就地处理污染源分散地区的污水、节约占地面积、增加立体绿化面积、就地再生利用污水中的N、P资源的资源化处理生活污水功能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方案: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植物种植模块、格栅滤池、恒温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自动滴灌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和温控系统,其中格栅滤池与恒温沉淀池通过管路相连,温控系统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温度,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设置在恒温沉淀池上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液面高度,恒温沉淀池与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循环管路形成循环流通,恒温沉淀池上设置有给植物种植模块灌溉的灌溉输出管道,液位感应控制系统控制灌溉输出管道的导通或关闭。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植物种植模块包括有柱形栽培框架和设置在柱形栽培框架外侧面的螺旋植物种植槽,曝气生物滤池设置在柱形栽培框架的中空内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恒温沉淀池的池体包括有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其中外层和内层采用不锈钢钢板或混凝土或PVC塑料板制成,中间层为聚氨酯、保温棉、酚醛泡沫、橡胶、玻璃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所述格栅滤池内设有粗、细两组格栅,粗格栅的栅条间距在10-40mm之间,细格栅的栅条间距在1.5-10mm之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分为四个部分,从上到下分别为清水区、滤料区、布水布气区和排泥区,其中上设置有曝气管路、进水管路和反冲洗管,其中进水管路的出水口向下设置,反冲洗管的出水口向上设置,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路,排水管路设在清水区设置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与恒温沉淀池连接,所述滤料区的顶部和底部固定的有钢丝网。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达到如下效果:一、可收集远离城镇管网的生活小区、污染源分散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就地处理,达标后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实现中水回用。既避免了管网基建成本的增加,又减少了日常维修管理费用;二、装置外侧采用螺旋种植槽,对植物的灌溉可以直接利用重力作用,自上而下自动灌溉,不仅节约了能耗,同时能增加污水与植物、基质接触的时间;三、本装置对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可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实现了中水的资源化回用;四、通过采用太阳能动力对沉淀池中的污水进行加热,并维持在合宜的温度,同时太阳能发电系统对曝气生物滤池和风机提供电力,不仅节省了运行成本,且有利于曝气生物滤池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五、将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与立体绿化相结合,既达到了污水净化处理的目的,又实现了中水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增加了绿化面积;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恒温沉淀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包括格栅滤池1、水循环管路2、恒温沉淀池3、太阳能发电系统4、曝气生物滤池5、液位感应控制系统6、自动滴灌系统7、植物种植模块、曝气管路10、温控系统11,植物种植模块包括有柱形栽培框架8和设置在柱形栽培框架8外侧面的螺旋植物种植槽9,恒温沉淀池3上设置有给植物种植模块灌溉的灌溉输出管道12,其中格栅滤池1与恒温沉淀池3通过管路相连,温控系统11通过太阳能发电系统4提供的电力调控恒温沉淀池3内的温度,且恒温沉淀池3的出水通过水循环管路2进入曝气生物滤池5形成循环流通,同时在曝气生物滤池5曝气区设有曝气管路10,液位感应控制系统6的感应片安装在恒温沉淀池的内部,通过感应液位的高低,控制灌溉输出管道12的导通和关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生物滤池5放置在柱形种植框架8内部,所述种植槽9盘旋固定在柱形种植框架8的外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滤池中设有两组平行的金属粗栅条和细栅条,粗栅条和细栅条的间隙分别在20-40mm和5-10mm之间,粗栅条和细栅条安装角度与水平呈45°,污水在格栅滤池1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5h。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太阳能发电系统置4的太阳能电池板呈45°立在恒温沉淀池3的上面,利用太阳能动力和温度控制探头保证沉淀池3水温维持在35-40℃之间。本技术实施例中,恒温沉淀池3的柱壁由外层31、中层32、内层33三部分构成。其中外层31和内层33由SUS304不锈钢板构成,耐腐蚀,重量轻,强度高,防渗;中层32为50mm的聚氨酯发泡层,密度均匀,保温效果好。在恒温沉淀池3的顶部设有一个直径为0.5m的检修口34,且在侧面分别设有进水孔35、出水口36、排泥孔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曝气生物滤池5分为四个部分:清水区、滤料区、布水布气区、排泥区,其中曝气管路10、进水管路51、反冲洗管52设置在布水布气区,排泥管路53设在曝气生物滤池5的底部,排水管路54设在清水区的上方,且滤料区的顶部和底部固定的有钢丝网55,曝气区安装有砂芯曝气头56。本技术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温州市瓯海区茶山某村独户家庭所产生的污水作为处理对象,该家庭成员有4人,日污水产生量为0.5吨,设计流量为0.4吨。通过简易管网收集该独户家庭的厨余污水、冲厕水、洗澡水等生活污水,排入埋在该住户空闲地方的格栅滤池1,格栅滤池1由钢筋混凝土建筑而成,尺寸长×宽×高为0.5×0.2×1m,内部设有两组倾斜安装的平行金属栅条,第一组栅条的间距为20mm,第二组栅条的间距为5mm,倾斜角度为30°,两组栅条相距0.4m。污水在格栅滤池1中停留时间为5h,清渣方式为人工清渣。污水经过格栅滤池1后通过管路进入恒温沉淀池2,太阳能发电系统4的太阳能电池板呈45°立在恒温沉淀池3的上面,利用太阳能动力和温度控制探头保证沉淀池3水温维持在35-40℃之间。池体选用具有保温效果的材质,内外层选用不锈钢钢板,内层是厚度为50mm的聚氨酯发泡层。池体的尺寸长×宽×高为0.6×0.3×1m,埋在临近格栅滤池1的空闲地方。污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3h。当池中污水的温度低于35℃时,太阳能温控装置4对污水进行加热;当污水的温度达到35℃时,太阳能温控装置4自动切换成蓄电模式。循环管路2的出水口设在距离恒温沉淀池3底部约40cm处,进水口设在距沉淀池上部约20㎝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植物种植模块、格栅滤池、恒温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自动滴灌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和温控系统,其中格栅滤池与恒温沉淀池通过管路相连,温控系统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温度,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设置在恒温沉淀池上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液面高度,恒温沉淀池与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循环管路形成循环流通,恒温沉淀池上设置有给植物种植模块灌溉的灌溉输出管道,液位感应控制系统控制灌溉输出管道的导通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植物种植模块、格栅滤池、恒温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自动滴灌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和温控系统,其中格栅滤池与恒温沉淀池通过管路相连,温控系统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温度,液位感应控制系统设置在恒温沉淀池上控制恒温沉淀池内的液面高度,恒温沉淀池与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循环管路形成循环流通,恒温沉淀池上设置有给植物种植模块灌溉的灌溉输出管道,液位感应控制系统控制灌溉输出管道的导通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种植模块包括有柱形栽培框架和设置在柱形栽培框架外侧面的螺旋植物种植槽,曝气生物滤池设置在柱形栽培框架的中空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资源化处理污水的柱形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沉淀池的池体包括有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其中外层和内层采用不锈钢钢板或混凝土或PVC塑料板制成,中间层为聚氨酯、保温棉、酚醛泡沫、橡胶、玻璃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瑾郑向勇徐亮陶雅静吕存红冯子龙李田朱安东马玉慧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