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62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包括预应力索、锚具、上座板、固定板、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压力传感器、限位板、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蓄电池与下座板,上桌板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内套有第一支撑层,下座板上端设有蓄电池,下座板上端两侧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上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器,限位板内套有第二支撑层,上座板的顶部和下座板底部开有与预应力索形状、尺寸匹配的连接孔,连接孔贯穿上座板和下座板,预应力索穿过连接孔且两端通过锚具分别固定于上座板和下座板上,结构简单,为建筑支座的数据传输、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底座,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使用的隔震支座由钢板、橡胶硫化后在高温下分层压制而成。置于建筑物下部或桥梁墩台上,当地震发生时,阻止并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建筑或桥梁主体传播。但是,一般的隔震支座在上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过大的水平位移;抗拉能力不足,容易使支座拉坏,同时由于橡胶层较薄,竖向隔震效果不明显。支座所承受的荷载有竖向力即结构自重的反力、活载的支点反力及其影响力等;水平力由汽车制动力、风力、摩阻力或由于温度变化、支座变形等引起的水平力以及其他原因如桥梁纵坡产生的水平力。承载反力是支座在工作状态最直观的表征数据,该数据可以直接用来分析判断支座工作状态正常与否,同时该数据的持续积累可用于产品自身的升级与结构安全的理论研究。现有技术中,对于已经安装好的支座,若要测试其工作承载力,需要通过其他专用测试系统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且要人为到达支座的安装位置,由于支座一般已安装在大中型结构的基础之下,可能位于江水滔滔的江面之上,或者位于陡峭的崖面之间,所以这其中测试的操作难度较大,测试人力物力耗费高昂,所以急需要一种用于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的建筑支撑底座来对支座的状况进行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建筑支座不能用于数据传输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包括预应力索、锚具、上座板、固定板、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压力传感器、限位板、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蓄电池与下座板,所述上桌板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套有第一支撑层,所述下座板上端设有蓄电池,所述下座板上端两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器,所述限位板内套有第二支撑层,所述上座板的顶部和下座板底部开有与预应力索形状、尺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上座板和下座板,所述预应力索穿过连接孔且两端通过锚具分别固定于上座板和下座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处理器中设有数据存储器与数据比较器,所述数据存储器与数据比较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座板、下座板、固定板、限位板与锚具外表面设有防腐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层与第二支撑层为橡胶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锚具为固定锚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数据采集器、压力传感器与数据处理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通过预应力索的抗拉强度大,可确保支座本体具有可靠的抗拉功能,防腐层能一定程度上防腐,通过在支座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处理器,可方便传输、处理与分析底座工作状态的表征数据,从而可判断建筑底座的工作状态正常与否,结构简单,为建筑支座的数据传输、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数据处理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应力索;2、锚具;3、上座板;4、固定板;5、第一支撑层;6、第二支撑层;7、压力传感器;8、限位板;9、数据采集器;10、数据处理器;11、蓄电池;12、下座板;13、数据存储器;14、数据比较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包括预应力索1、锚具2、上座板3、固定板4、第一支撑层5、第二支撑层6、压力传感器7、限位板8、数据采集器9、数据处理器10、蓄电池11与下座板12,上座板3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板4,固定板4内套有第一支撑层5,固定板4用来固定第一支撑层5,约束第一支撑层5的横向形变,下座板12上端设有蓄电池11,下座板12上端两侧安装有限位板8,限位板8可固定第二支撑层6,约束第二支撑层6的横向形变,限位板8上端设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可感受支座受到的压力并传输给数据采集器9,压力传感器7通过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器9,数据采集器9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器10,数据处理器10对数据采集器9的数据进行处理,限位板8内套有第二支撑层6,上座板3的顶部和下座板12底部开有与预应力索1形状、尺寸匹配的连接孔,连接孔贯穿上座板3与下座板12,预应力索1穿过连接孔且两端通过锚具分别固定于上座板3和下座板12上,通过预应力索1的抗拉强度大,可确保支座本体具有可靠的抗拉功能,。数据处理器10中设有数据存储器13与数据比较器14,数据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存储,该数据的持续积累可用于产品自身的升级与结构安全的理论研究,数据比较器14可与设定的安全数据进行对比,有利于后期对数据分析判断支座工作状态正常与否,存储器13与数据比较器14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上座板3、下座板12、固定板4、限位板8与锚具2外表面设有防腐层,防腐层能一定程度上防腐,第一支撑层5与第二支撑层6均为橡胶层,橡胶层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水平弹性变形,一旦外力撤销便迅速恢复原状,锚具2为固定锚具,蓄电池11、数据采集器9、压力传感器7与数据处理器1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具体原理:使用时,通过预应力索1的抗拉强度大,可确保支座本体具有可靠的抗拉功能,防腐层能一定程度上防腐,第一支撑层5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二支撑层12接触,一旦外力撤销便迅速恢复原状,通过将第一支撑层5套在固定板4内,第二支撑层12套在限位板8内,可约束第一支撑层5与第二支撑层12的横向形变,通过在支座上设置压力传感器7、数据采集器9、数据处理器10,可方便传输、处理与分析底座工作状态的表征数据,从而可判断建筑底座的工作状态正常与否。通过预应力索的抗拉强度大,可确保支座本体具有可靠的抗拉功能,防腐层能一定程度上防腐,通过在在支座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处理器,可方便传输、处理与分析底座工作状态的表征数据,从而可判断建筑底座的工作状态正常与否,结构简单,为建筑支座的数据传输、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该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包括预应力索(1)、锚具(2)、上座板(3)、固定板(4)、第一支撑层(5)、第二支撑层(6)、压力传感器(7)、限位板(8)、数据采集器(9)、数据处理器(10)、蓄电池(11)与下座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3)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内套有第一支撑层(5),所述下座板(12)上端设有蓄电池(11),所述下座板(12)上端两侧安装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上端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通过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器(9),所述数据采集器(9)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器(10),所述限位板(8)内套有第二支撑层(6),所述上座板(3)的顶部和下座板(12)底部开有与预应力索(1)形状、尺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上座板(3)与下座板(12),所述预应力索(1)穿过连接孔且两端通过锚具分别固定于上座板(3)和下座板(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建筑支座,包括预应力索(1)、锚具(2)、上座板(3)、固定板(4)、第一支撑层(5)、第二支撑层(6)、压力传感器(7)、限位板(8)、数据采集器(9)、数据处理器(10)、蓄电池(11)与下座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3)下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内套有第一支撑层(5),所述下座板(12)上端设有蓄电池(11),所述下座板(12)上端两侧安装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上端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通过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器(9),所述数据采集器(9)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处理器(10),所述限位板(8)内套有第二支撑层(6),所述上座板(3)的顶部和下座板(12)底部开有与预应力索(1)形状、尺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上座板(3)与下座板(12),所述预应力索(1)穿过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贺翔王璐鹏王若谷欧玉玲杨裕智何昕蓓罗燕文欧庆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辉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