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支座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枝杈碗盖球支座加劲肋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支座承载整个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对其强度、刚度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或桁架结构,铸钢支座便成了这些新型建筑物的支座。 对于承载整个建筑结构的支座来说,要求其结构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现有很多铸钢支座上采用枝杈之间无连接结构,枝杈处存在应力集中,支座较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多枝杈碗盖球支座加劲肋结构,能够减少枝杈的应力集中,提高支座的承重能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多枝杈碗盖球支座加劲肋结构,设置在支座上用于各个连接枝杈和碗体壳,所述加劲肋包括连接枝杈的横向加强板和连接在横向加强板与碗体壳之间的纵向肋板。通过在枝杈和碗体壳之间设置加劲肋结构,能够减少枝杈端部的应力集中, 分散所承受的重量到整个支座结构上,特别是碗体壳,提高支座的承重能力。本技术结构的枝杈可以有多个,一般是2 5个,针对包括三个枝杈的支座, 所述加劲肋的横向加强板呈T形结构,包括三个连接三个枝杈的分支。T形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枝杈碗盖球支座加劲肋结构,设置在支座上用于各个连接枝杈和碗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包括连接枝杈的横向加强板和连接在横向加强板与碗体壳之间的纵向肋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琼祥,张建军,郭满良,刘臣,彭省华,杨德喜,王启文,彭德昭,李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