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55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护栏,属于道路护栏技术领域,包括纵向分布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端部相连的立柱、及若干固定于上横梁及下横梁之间的防眩栅片,上横梁与下横梁横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相同的波浪形,防眩栅片为S形,且防眩栅片的S形与上横梁及下横梁均相贴合,防眩栅片S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反光膜,还包括与立柱的底部相连的立柱底座及以立柱底座为圆心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支撑座,且支撑座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立柱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夜间行车时的灯光眩目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固定定位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护栏
本技术属于道路护栏
,具体涉及一种防眩护栏。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的道路两侧都会设置护栏,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开,或是将相反方向的车道分开,而夜间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会车时,其前照灯的强光会引起驾驶员前照灯眩目,致使驾驶员获得视觉信息的质量显著降低,造成视觉机能的伤害和心理的不舒适感觉,使驾驶员产生紧张和疲劳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因此,要解决高等级公路汽车前照灯眩目问题,经济可行的方法就是设置防眩护栏。专利一种防眩护栏(公告号为CN203361058U)包括填砼钢板混凝土的底座、立柱、下横管、上横管、竖管和立柱帽,两根立柱和两个底座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并设置在防眩护栏的首尾两端,立柱帽设置在立柱的顶端,下横管和上横管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两根立柱的侧壁上,上横管设置在下横管的上方,在上横管和下横管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管,竖管的顶端与上横管连接,竖管的下端与下横管连接,在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反光膜,本技术的防眩护栏具有一定的防眩光效果,但是由于此装置的管状结构多为平面或是四边形,因此,不仅在连接处造成脱落,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反光,因此,会对防眩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防眩效果更好的防眩护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眩护栏,用于解决夜间行车时的灯光眩目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固定定位效果更好。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眩护栏,包括纵向分布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端部相连的立柱、及若干固定于上横梁及下横梁之间的防眩栅片,其特征在于,上横梁与下横梁横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相同的波浪形,防眩栅片为S形,且防眩栅片的S形与上横梁及下横梁均相贴合,防眩栅片S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反光膜。优选的,立柱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使得减少夜间的平面反光度。优选的,上横梁与下横梁的端部均设有六棱柱接头,且立柱设有与六棱柱接头相配合的接头孔,使得实现了安装拆卸更为方便,且六边形固定的效果更好。优选的,一种防眩护栏,还包括与立柱的底部相连的立柱底座及以立柱底座为圆心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支撑座,且支撑座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立柱相连,实现了对于立柱的支撑更加稳固,且结构简单,使得回收利用更加方便。优选的,支撑杆与立柱通过螺钉固定相连,使得安装拆卸更为方便。优选的,防眩栅片与上横梁及下横梁通过螺钉固定相连,使得安装拆卸更为方便。优选的,立柱的顶端设有半球形设有植物的盆体,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防眩效果。优选的,盆体的底部设有与立柱顶部相配合的管体,从而使得盆体拆装方便。优选的,立柱上设有反光标带,具有良好的反光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波浪形的上横梁及下横梁,实现了增加护栏的立体感,通过增加了一定的防眩效果,且采用设有反光膜的S形防眩栅片可以进一步的增加防眩的效果,且立柱上增加了支撑座的支撑,从而可增加防眩护栏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上横梁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防眩栅片的俯视图;图中的标记:10为上横梁,101为六棱柱接头,11为下横梁,20为立柱,21为盆体,22为立柱底座,23为支撑座,231为支撑杆,24为反光标带,30为防眩栅片,31为反光膜,32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的防眩护栏,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纵向分布的上横梁10和下横梁11、与上横梁10和下横梁11的端部相连的立柱20、及若干固定于上横梁10及下横梁11之间的防眩栅片30,上横梁10与下横梁11横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相同的波浪形,防眩栅片30为S形,且防眩栅片30的S形与上横梁10及下横梁11均相贴合,防眩栅片30S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反光膜31,从而使实现了行车道路上防眩的目的,立柱20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使得减少夜间的平面反光度,上横梁10与下横梁11的端部均设有六棱柱接头101,且立柱20设有与六棱柱接头101相配合的接头孔,使得实现了安装拆卸更为方便,且六边形固定的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防眩护栏,还包括与立柱20的底部相连的立柱底座22及以立柱底座22为圆心均匀分布的三个支撑座23,且支撑座23上设有支撑杆231,支撑杆231的一端与立柱20相连,实现了对于立柱20的支撑更加稳固,且结构简单,使得回收利用更加方便,防眩栅片30与上横梁10及下横梁11通过螺钉32固定相连,使得安装拆卸更为方便,立柱20的顶端设有半球形设有植物的盆体21,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防眩效果,立柱20上设有反光标带24,具有良好的反光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眩护栏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护栏,包括纵向分布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的端部相连的立柱、及若干固定于所述上横梁及所述下横梁之间的防眩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横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相同的波浪形,所述防眩栅片为S形,且所述防眩栅片的S形与所述上横梁及所述下横梁均相贴合,所述防眩栅片S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反光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护栏,包括纵向分布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的端部相连的立柱、及若干固定于所述上横梁及所述下横梁之间的防眩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横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相同的波浪形,所述防眩栅片为S形,且所述防眩栅片的S形与所述上横梁及所述下横梁均相贴合,所述防眩栅片S形的两侧凹槽内设有反光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的端部均设有六棱柱接头,且所述立柱设有与所述六棱柱接头相配合的接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护栏,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红杜道胜宫为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美城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