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东敏专利>正文

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637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式(1)所示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6 synthesis methods of hydrogen isoindol [2,1 a] indo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thesis method of type (1) shown in 6 hydrogen isoindol [2,1 a] indo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为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455696.2,申请日:2013年9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主体材料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现象最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最初的发光材料为ZnS粉末,由此发展出了LED技术,现在广泛的应用在了节能光源上。而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1963年Pope等人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蒽的单层晶体在100V以上电压的驱动下,可以发出微弱的蓝光。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人将有机荧光染料以真空蒸镀方式制成双层器件,在驱动电压小于10伏特的电压下,外量子效率达到了1%,使得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具有了实用性的可能,从此大大推动了OLED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相对于无机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有机材料加工性能好,可通过蒸镀或者旋涂的的方法,在任何基板上成膜;2.有机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使得可以通过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式(1)所示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3‑甲基吲哚和邻碘苄氯反应生成1‑(2‑碘苄基)‑3‑甲基‑1H‑吲哚;(2)1‑(2‑碘苄基)‑3‑甲基‑1H‑吲哚在铜粉、碳酸钾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11‑甲基‑6H‑异吲哚并[2,1‑a]吲哚;(3)11‑甲基‑6H‑异吲哚并[2,1‑a]吲哚进行溴代反应,生成式M1所示化合物;(4)式M1所示化合物在氢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和R‑I或者R‑溴反应生成式M11所示化合物;(5)式M11所示化合物和R反应生成式(1)所示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1)所示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3-甲基吲哚和邻碘苄氯反应生成1-(2-碘苄基)-3-甲基-1H-吲哚;(2)1-(2-碘苄基)-3-甲基-1H-吲哚在铜粉、碳酸钾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11-甲基-6H-异吲哚并[2,1-a]吲哚;(3)11-甲基-6H-异吲哚并[2,1-a]吲哚进行溴代反应,生成式M1所示化合物;(4)式M1所示化合物在氢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和R-I或者R-溴反应生成式M11所示化合物;(5)式M11所示化合物和R反应生成式(1)所示化合物;其中,R1选自咔唑基,3-取代的咔唑基;R选自咔唑,3-取代的咔唑;X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环戊基,烷基取代的环戊基,正己基,环己基,烷基取代的环己基,苄基。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敏
申请(专利权)人:赵东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