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磨床及其退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5731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磨床及其退磁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退磁器,退磁器底部设置穿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槽口处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且与凹槽内槽壁抵接的侧板、滑移连接在底板上的滑移板,所述凹槽内槽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移板滑移位置的第一限定件,该退磁装置具有能够推厚度不同的轴承进行消磁、使用过程方便快捷的优势;该轴承磨床具有使用寿命长、使用效率高、能够对轴承进行较为整齐收集的优势。

Bearing grinder and its demagnetiz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aring grinder and demagnetization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demagnetiser, demagnetiser set in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groo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lide, the slid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groove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t the opening of the slo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groove wall at a sliding groove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plates, sliding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plate, the groove groov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slip slip plate position of the first limit, the demagnetization device can push bearing different thickness for degaussing an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the bearing grinding mach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service life, high efficiency and to collect the advantages of bearing more order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磨床及其退磁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磨床及其退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轴承的外圈外径、内圈内径以及内外沟道进行加工时,常常会采用电磁无心卡具夹紧的方式来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由于轴承套圈在加工中要有很大的吸附磁力才能够保证套圈在砂轮上切削时不会产生甩脱,因此磨削加工之后会残留有较大的剩磁,而外套圈上的剩磁会吸附有较多铁屑,会对之后的加工工序的加工进度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公告号为CN2031925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轴承磨床的简单退磁装置,它包括退磁器以及滑道,在对轴承进行退磁时,轴承从滑道中滑过,在轴承滑动过程中,退磁器对轴承进行退磁;在对轴承进行退磁时,为了使轴承的移动更加顺畅,一般使得滑道的宽度略大于轴承的厚度,这样轴承在滑道内部进行发生滚动,移动更为顺畅;不过该滑道固定连接在退磁器内部,使得该退磁器只能对厚度略小于滑道宽度的轴承进行退磁,使得该退磁装置的适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磁装置,其具有能够对不同厚度的轴承进行消磁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退磁装置,包括退磁器,退磁器底部设置穿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槽口处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且与凹槽内槽壁抵接的侧板、滑移连接在底板上的滑移板,所述凹槽内槽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移板滑移位置的第一限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退磁装置对经磨削加工的轴承进行加工时,首先根据轴承厚度的大小,将滑移板滑移至相应位置,且滑移板与侧板的间距略大于轴承的厚度,然后使用第一限定件对滑移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滑移板不再发生移动;这样设置的退磁装置能够对厚度不同的轴承进行消磁,提高了该退磁装置的适用性,且在对轴承进行退磁时,滑道的宽度略大于轴承的厚度,使得轴承在滑道内部滑动时不易出现偏转,滑动较为顺畅。优选的,所述第一限定件包括用于驱动滑移板向着远离侧板一侧滑移的第一弹簧、设置在滑移板以及凹槽内槽壁之间的挡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滑移板的滑移位置进行限定时,选择相应的挡块,并将其放置到滑移板以及凹槽的内槽壁之间;此时与滑移板相连的第一弹簧被压缩,且第一弹簧对滑移板施加的弹力增加,使得滑移板被压紧固定在挡块上,且不易发生移动;这样设置的限定件结构简单,使用过程较为方便,只需要根据滑移板需要移动的距离选择对应的挡块即可。优选的,所述挡块为圆柱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为圆柱体,这样在将挡块放置到滑移板与凹槽内槽壁之间时,挡块与滑移板以及凹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挡块的放置过程变得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滑移板靠近底板的端部上设置有滑移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滑移块进行滑移的滑移槽,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滑移槽内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收纳于滑移槽的内部,这样在将挡块放置到滑移板以及凹槽内槽壁之间的过程中,抵接块不会与第一弹簧发生碰触;在滑移板进行滑移的过程中,第一弹簧不会对滑移板的移动产生干扰,使得滑移板的滑移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且在滑移板移动的过程中,滑移块的外侧壁与滑移槽的内槽壁抵接,且对滑移板的滑移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滑移板滑移的过程中不易出现横向偏移。优选的,所述底板端面上滑移连接有用于与轴承外圈抵接的抵接板,所述滑移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抵接板滑移位置的第二限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上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的端部与轴承的外圈抵接,且抵接板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轴承的移动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快捷。优选的,所述第二限定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抵接板上的螺柱、螺母、用于驱动抵接板向着侧板一侧移动的第二弹簧,所述螺柱贯穿于滑移板且凸出于滑移板的外侧壁,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柱上,且与滑移板的外侧壁抵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在使用时,一般位于滑移板以及侧壁之间,且抵接板与滑移板之间的间距与抵接板与侧板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滑移板进行滑移时,若需要控制抵接板与滑移板之间的间距增加,只需要将螺柱上的螺母旋松,此时第二弹簧对抵接板施加以弹力,使得螺母端面与抵接板的侧壁抵接,此时抵接板与滑移板之间的间距固定,若需要控制抵接板与滑移板之间的间距减小,只需要将螺母旋紧,直至滑移板与抵接板之间的间距复合要求;这样设置的第二限定件结构简单,使用过程较为方便、快捷。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磨床,其具有能够对轴承进行有序收集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承磨床,包括上述的退磁装置、用于安装退磁装置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且与退磁装置相对的收集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经退磁装置退磁之后,轴承顺着滑道移动,且最终位于收集装置内部,收集装置将退磁完后的轴承进行收集,且进行较为整齐的排列,这样在后续加工时,轴承的取动较为方便。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且用于收集轴承的收集架、设置在收集架上且用于驱动轴承沿着收集架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退磁完成的轴承沿着滑道进行滑移,且落至收集架内部,然后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轴承沿着收集架进行移动,直至轴承离开滑道的端部;这样设计的收集装置能够持续对轴承进行收集,工作效率较高。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收集架内部的油缸、设置在油缸动力输出轴上且用于与滑道相对的抵接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落至收集架上时,控制油缸动力输出轴伸长,且抵接块与轴承抵接并推动轴承进行移动,且在轴承移动的过程中,抵接块与滑道的端部相对,此时若滑道内部落有轴承,轴承的端部与抵接块的侧壁抵接,这样轴承不会落入到收集架内部,只有在抵接块将收集架上的轴承推离滑道的端部,且油缸动力输出轴收缩并带动抵接块与远离滑道端部时,滑道内部的轴承才会落入到收集架内部;这样设置的驱动装置使得轴承的收集过程更加顺畅,且收集起来的轴承更加整齐。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退磁装置具有能够推厚度不同的轴承进行消磁、使用过程方便快捷的优势;该轴承磨床具有使用寿命长、使用效率高、能够对轴承进行较为整齐收集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视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第一限定件的组成情况;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二的外形结构;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退磁器;2、凹槽;3、滑道;4、底板;5、侧板;6、滑移板;7、第一限定件;8、第一弹簧;9、挡块;10、滑移块;11、滑移槽;12、抵接板;13、第二限定件;14、螺柱;15、螺母;16、第二弹簧;17、机架;18、收集装置;19、收集架;20、驱动装置;21、油缸;22、抵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退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退磁器1以及滑道3,退磁器1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2,且凹槽2贯穿于退磁器1纵向方向上的两个侧壁;滑道3位于凹槽2内部,滑道3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2内槽壁上的侧板5,侧板5远离凹槽2槽底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底板4,且底板4垂直于侧板5设置,底板4的端面与凹槽2的槽口齐平;底板4远离侧板5的端面上横向滑移连接有滑移板6,通过滑移板6的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承磨床及其退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退磁装置,包括退磁器(1),退磁器(1)底部设置穿设有凹槽(2),凹槽(2)内部安装有滑道(3),其特征是:所述滑道(3)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2)槽口处的底板(4)、固定连接在底板(4)上且与凹槽(2)内槽壁抵接的侧板(5)、滑移连接在底板(4)上的滑移板(6),所述凹槽(2)内槽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移板(6)滑移位置的第一限定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磁装置,包括退磁器(1),退磁器(1)底部设置穿设有凹槽(2),凹槽(2)内部安装有滑道(3),其特征是:所述滑道(3)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2)槽口处的底板(4)、固定连接在底板(4)上且与凹槽(2)内槽壁抵接的侧板(5)、滑移连接在底板(4)上的滑移板(6),所述凹槽(2)内槽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移板(6)滑移位置的第一限定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定件(7)包括用于驱动滑移板(6)向着远离侧板(5)一侧滑移的第一弹簧(8)、设置在滑移板(6)以及凹槽(2)内槽壁之间的挡块(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块(9)为圆柱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移板(6)靠近底板(4)的端部上设置有滑移块(10),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用于供滑移块(10)进行滑移的滑移槽(11),所述第一弹簧(8)位于滑移槽(11)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4)端面上滑移连接有用于与轴承外圈抵接的抵接板(12),所述滑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加兵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通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