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宝及其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64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宝及其充电电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设置有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并包括稳压模块、充电模块、升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充电宝的充电电路,使得当充电宝与用电设备插接时,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模块不工作,并控制升压模块向用电设备供电;当充电宝与供电设备插接时,控制模块控制升压模块不工作,并控制充电模块向充电宝充电,并且当充电设备与用电设备或供电设备分离时,控制模块控制电路断开,实现即插即充,即拔即关,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充电宝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A rechargeable treasure and its charg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arging treasure, and discloses a rechargeable treasure and a charging circuit.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charging contac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contact charging, and charging circuit includes a voltage regulation module, charging module, booster module and control module of the charging treasure, when charging treasur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lug, the control module controls the charging module does not work, and to boost control module electrical equipment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upply equipment; when the charging treasure is inserted, the control module controls the boost module does not work, and control the charging module for charging charging treasure, and when the charging equipment and electricity separation equipment or power supply equipment, control module control circuit disconnect, realize plug charging, namely pulling off, solve the portable charging treasure existing operationcomplicated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宝及其充电电路
本技术属于充电宝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宝及其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休闲娱乐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民一直以来的追求,而听音乐作为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已经是随处可见,为了一个人能静享音乐带来的魅力,耳机自然成了现代人民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为了满足人民生活中听音乐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耳机,从最原始的有线耳机到蓝牙耳机、降噪耳机、运动耳机等等,款式数不尽数。同时,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方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想在运动的同时享受音乐的精彩,运动耳机自然成了一种最佳选择。目前,市场上的运动耳机以小巧轻便为主,这样就不可能包含大容量的电池,为了在户外能长时间的听音乐,需要人们随身携带便携式充电宝,而现有的便携式充电宝需要通过按键操作实现充电或断电的过程,从而导致操作复杂。综上所述,现有的便携式充电宝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宝及其充电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便携式充电宝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宝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设置有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与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或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或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稳压模块、充电模块、升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接收输入电压,并且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端,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电池电压端,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用电设备插接时,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和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充电模块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所述升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电池电压升高后向所述用电设备充电;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供电设备插接时,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和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所述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向所述充电宝充电;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用电设备或所述供电设备分离时,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所述第五控制信号至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且所述控制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宝,所述充电宝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在本技术中,通过采用设置有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并包括稳压模块、充电模块、升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充电宝的充电电路,使得当充电宝与用电设备插接时,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和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模块不工作,并控制升压模块向用电设备供电;当充电宝与供电设备插接时,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和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控制模块控制升压模块不工作,并控制充电模块向充电宝充电,并且当充电设备与用电设备或供电设备分离时,控制模块控制电路断开,实现即插即充,即拔即关,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充电宝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充电电路的稳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充电电路的充电模块和升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充电电路的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10设置有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和第二充电接触端VIN2,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与用电设备(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或供电设备(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接触,第二充电接触端VIN2与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或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并且该充电电路10包括稳压模块100、充电模块101、升压模块102以及控制模块103。其中,稳压模块100的输入端、充电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以及控制模块103的第一输入端均接收输入电压VIN,并且充电模块101的第一输入端与升压模块102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二充电接触端VIN2,稳压模块10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03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充电模块101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03的第一控制端EN1连接,充电模块101的输出端与升压模块102的输入端共接于电池电压端BAT,升压模块102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03的第二控制端EN2连接,控制模块103的第四输入端与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连接。具体的,稳压模块100向控制模块103提供工作电压;当充电宝与用电设备插接时,充电电路10的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和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充电电路10的第二充电接触端VIN2和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控制模块103对充电电路10的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充电电路10的第二充电接触端VIN2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充电模块101和升压模块102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充电模块101在第一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升压模块102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电池电压VBAT升高后向用电设备充电。当充电宝与供电设备插接时,充电电路10的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和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充电电路10的第二充电接触端VIN2和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控制模块103对充电电路10的第一充电接触端VIN1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第一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充电宝及其充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宝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设置有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与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或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或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稳压模块、充电模块、升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接收输入电压,并且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端,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电池电压端,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用电设备插接时,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和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充电模块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所述升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电池电压升高后向所述用电设备充电;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供电设备插接时,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和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所述充电模块 和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所述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向所述充电宝充电;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用电设备或所述供电设备分离时,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第五控制信号至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且所述控制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宝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设置有第一充电接触端和第二充电接触端,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与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或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或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稳压模块、充电模块、升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接收输入电压,并且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端,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电池电压端,所述升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用电设备插接时,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和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充电模块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所述升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电池电压升高后向所述用电设备充电;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供电设备插接时,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和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接触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和所述供电设备的第二充电接触端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向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四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所述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向所述充电宝充电;当所述充电宝与所述用电设备或所述供电设备分离时,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接触端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第五控制信号至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以使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在所述第五控制信号作用下不工作,且所述控制模块进入休眠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检测端,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检测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检测端连接;当所述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向所述充电宝充电时,所述充电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充电信息,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充电信息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当所述控制模块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充电宝的电池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输出相应的第二提示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形成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共接,所述稳压芯片的低电压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收电池电压,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芯片、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开关元件;所述充电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形成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飞吴海全李建军吴克铭师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