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54091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包括有PIC12F508芯片U5,所述PIC12F508芯片U5包括有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所述引脚1连接于电容C1后接地,且3V电压并入引脚1与电容C1之间,且3V电压连接电容C2后接地,然后元器件U6的Vount端并入3V电压与电容C2之间,将元器件U6的GND端接地,元器件U6的Vin端连接电容C3后接地,在元器件U6的Vin端与电容C3之间并入贴片二极管D1连接于电池电压上,电池电压与贴片二极管D1之间并接有USB元器件U1的VCC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压稳定、且电压输入和输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拉杆箱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其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便携性,电子设备所配备的电池一般不能太大。但是,电池有限的体积也制约了其储存电能的容量,直接影响了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尤其在户外环境下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我们很难找到插座给电子设备及时充电。为了保证电子的正常的使用,通常我们会折衷地携带一个移动电源,以备对电子设备及时充电。但是,移动电源有一定的体积,并不适合放在衣服的口袋,而且移动电源携带并不方便,因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到户外时常常忘记带上移动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且电压稳定的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包括有PIC12F508芯片U5,所述PIC12F508芯片U5包括有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所述引脚1连接于电容C1后接地,且3V电压并入引脚1与电容C1之间,且3V电压连接电容C2后接地,然后元器件U6的Vount端并入3V电压与电容C2之间,将元器件U6的GND端接地,元器件U6的Vin端连接电容C3后接地,在元器件U6的Vin端与电容C3之间并入贴片二极管D1连接于电池电压上,电池电压与贴片二极管D1之间并接有USB元器件U1的VCC端,且元器件U1的GND端接地,所述引脚2连接贴片三极管Q1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4后连接电阻R2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3连接贴片二极管D3后连接插件轻触开关S1后接地,引脚4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5后连接于电阻R1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5空接,引脚6连接贴片三极管Q3的基极,贴片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6后连接电阻R3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7连接电阻R5后连接电阻R6然后接地,引脚8接地;所述引脚1与引脚3之间串接有电阻R4,贴片二极管D3与插件轻触开关S1之间并入电阻R8然后连接于电源电压上,所述引脚6还连接有贴片三极管Q4的基极,贴片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电阻R7后连接于电源电压上,且电阻R7与电源电压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3的VCC端,且元器件U3的GND端接地,电阻R5与电阻R6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2的GND端,且元器件U2的VCC端接电池电压,电源电压连接贴片二极管D2后连接电容C3然后接地,电源电压与二极管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4的VCC端,元器件U4的GND端接地。进一步,所述元器件U4的RXD端和TXD端为测试接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元器件U1是皮箱外电源接口,给移动电源充电,元器件U2和U3分别用于PCBA板与移动电源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接,U4为输出口,U5用于检测及控制整个充电及放电,U6用于稳定电压,最终使得,充电装置安全、稳定的使用和传输电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包括有PIC12F508芯片U5,PIC12F508芯片U5包括有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1连接于电容C1后接地,且3V电压并入引脚1与电容C1之间,且3V电压连接电容C2后接地,然后元器件U6的Vount端并入3V电压与电容C2之间,将元器件U6的GND端接地,元器件U6的Vin端连接电容C3后接地,在元器件U6的Vin端与电容C3之间并入贴片二极管D1连接于电池电压上,电池电压与贴片二极管D1之间并接有USB元器件U1的VCC端,且元器件U1的GND端接地,引脚2连接贴片三极管Q1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4后连接电阻R2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3连接贴片二极管D3后连接插件轻触开关S1后接地,引脚4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5后连接于电阻R1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5空接,引脚6连接贴片三极管Q3的基极,贴片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6后连接电阻R3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7连接电阻R5后连接电阻R6然后接地,引脚8接地;引脚1与引脚3之间串接有电阻R4,贴片二极管D3与插件轻触开关S1之间并入电阻R8然后连接于电源电压上,引脚6还连接有贴片三极管Q4的基极,贴片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电阻R7后连接于电源电压上,且电阻R7与电源电压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3的VCC端,且元器件U3的GND端接地,电阻R5与电阻R6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2的GND端,且元器件U2的VCC端接电池电压,电源电压连接贴片二极管D2后连接电容C3然后接地,电源电压与二极管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4的VCC端,元器件U4的GND端接地。元器件U4的RXD端和TXD端为测试接口。其中电阻R6为0.1R,R7、R8为100R,R4为100K,R5、R10、R11、R9为10K,R1、R2、R3为470R,电容C1为100NF,C2为10NF,C3为1UF。元器件U1是皮箱外电源接口,给移动电源充电,元器件U2和U3分别用于PCBA板与移动电源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接,U4为输出口,U5用于检测及控制整个充电及放电,U6用于稳定电压,最终使得,充电装置安全、稳定的使用和传输电压。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有PIC12F508芯片U5,所述PIC12F508芯片U5包括有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所述引脚1连接于电容C1后接地,且3V电压并入引脚1与电容C1之间,且3V电压连接电容C2后接地,然后元器件U6的Vount端并入3V电压与电容C2之间,将元器件U6的GND端接地,元器件U6的Vin端连接电容C3后接地,在元器件U6的Vin端与电容C3之间并入贴片二极管D1连接于电池电压上,电池电压与贴片二极管D1之间并接有USB元器件U1的VCC端,且元器件U1的GND端接地,所述引脚2连接贴片三极管Q1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4后连接电阻R2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3连接贴片二极管D3后连接插件轻触开关S1后接地,引脚4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5后连接于电阻R1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5空接,引脚6连接贴片三极管Q3的基极,贴片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6后连接电阻R3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7连接电阻R5后连接电阻R6然后接地,引脚8接地;所述引脚1与引脚3之间串接有电阻R4,贴片二极管D3与插件轻触开关S1之间并入电阻R8然后连接于电源电压上,所述引脚6还连接有贴片三极管Q4的基极,贴片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电阻R7后连接于电源电压上,且电阻R7与电源电压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3的VCC端,且元器件U3的GND端接地,电阻R5与电阻R6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2的GND端,且元器件U2的VCC端接电池电压,电源电压连接贴片二极管D2后连接电容C3然后接地,电源电压与二极管之间并接有元器件U4的VCC端,元器件U4的GND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拉杆箱上的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其特征是:包括有PIC12F508芯片U5,所述PIC12F508芯片U5包括有8个引脚,分别为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所述引脚1连接于电容C1后接地,且3V电压并入引脚1与电容C1之间,且3V电压连接电容C2后接地,然后元器件U6的Vount端并入3V电压与电容C2之间,将元器件U6的GND端接地,元器件U6的Vin端连接电容C3后接地,在元器件U6的Vin端与电容C3之间并入贴片二极管D1连接于电池电压上,电池电压与贴片二极管D1之间并接有USB元器件U1的VCC端,且元器件U1的GND端接地,所述引脚2连接贴片三极管Q1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管D4后连接电阻R2然后连接于电池电压上,引脚3连接贴片二极管D3后连接插件轻触开关S1后接地,引脚4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贴片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凌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