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594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侧向凸出的两圆柱,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两侧壁及位于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前后贯穿下壳体,所述两侧壁顶部设有供圆柱向下组装入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有向前延伸的用以限制圆柱上下移动的水平槽,能够快速、有效组装定位扁平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据线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电子行业中,普遍要用到数据线,线材的端部焊接在电路板之前,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比如导线排序、剥皮、沾锡、去编织等,现有都是依托人工进行处理,费时又费力,人力成本高,而且处理效率低,产品品质低下,严重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有效组装定位扁平线束的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侧向凸出的两圆柱,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两侧壁及位于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前后贯穿下壳体,所述两侧壁顶部设有供圆柱向下组装入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有向前延伸的用以限制圆柱上下移动的水平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槽包含供圆柱向下组装入的直立槽,所述水平槽是自直立槽底端向前延伸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设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向后插入上凹槽内的下凸块,用以限制上壳体向上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设有上凸块,所述下壳体设有供上凸块插入的下凹槽,用以限制上壳体向上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凸块侧向凸设于上壳体的左右两端,并且遮挡上凹槽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凸块设于下壳体后端,并且遮挡下凹槽的顶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设有向下凸入定位槽的凸出部,所述圆柱设于凸出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体设有凹陷部及连接两侧壁的横梁,所述横梁遮挡于凹陷部后方,与凸出部上下对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底部前端设有倒角面,所述横梁左右两端设有向上凸出的阻挡凸部,用以限制凸出部过度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上表面趋于共面。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分开的上下两件式设计,实现快速、有效组装定位扁平线束,提高扁平线束200加工处理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结构设计灵活,在狭小空间内可多角度装入固定,操作方便、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定位住扁平线束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定位住扁平线束之前的立体示意图,显示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开。图3为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100,用以将扁平线束200前端定位住,便于对扁平线束200头部进行处理,其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上壳体10及下壳体20,两者为注塑成型。上壳体10包括主体部11、从主体部11前缘向下凸出的凸出部12、侧向凸设于主体部11左右两侧面的两上凸块13及侧向凸设于凸出部12左右两侧面的两圆柱14。主体部11为水平板状结构,上表面为水平面。主体部11左右两侧设有上凹槽110。上凸块13低于主体部11上表表面,遮挡上凹槽110底部,上凸块13同时位于主体部11的后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圆柱14设于主体部11上。下壳体20设有底壁21、自底壁21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两侧壁22、形成在底壁21与两侧壁22之间的U形定位槽23及自顶壁22顶端向外侧延伸的水平固定凸部24。底壁21设有凹陷部211及遮挡于凹陷部211后方且连接两侧壁22的横梁212,横梁212位于定位槽213内,与上壳体10的凸出部12上下对齐,横梁211左右两端设有向上凸出的阻挡凸部213。两侧壁22顶面设有左右对称的活动槽221,活动槽221包括直立槽222及自直立槽221底端向前延伸的水平槽223,直立槽222及水平槽223均与定位槽23贯通。两侧壁22的后端面设有下凹槽224及遮挡下凹槽224顶部的下凸块225,下凹槽224也与定位槽23贯通。固定凸部24设有固定孔240,用以将下壳体20固定于对应位置。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100使用时,首先,扁平线束200前端向下或向前装入下壳体20的定位槽23。其次,上壳体10向下组装于下壳体20上,上壳体10的主体部11与凸出部12进入定位槽13,凸出部12向下抵压在扁平线束200上,使得扁平线束200被夹持在凸出部12与横梁211之间,阻挡凸部213可限制凸出部12向下过度移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上表面趋于共面,两圆柱14向下装入直立槽122。最后,上壳体10水平向前移动,圆柱14向滑入水平槽123内,限制了上壳体10前端上下移动,凸出部12底部前端设有倒角面120,可防止刮伤扁平线束200;上凸块13进入下凹槽224,下凸块225进入上凹槽110内,限制了上壳体10后端上下移动,扁平线束200头部的线芯202向前伸出上壳体10,供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完成后,按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将扁平线束200轻松退出下壳体20。本技术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100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采用分开的上下两件式设计,实现快速、有效组装定位扁平线束200,提高扁平线束200加工处理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结构设计灵活,在狭小空间内可多角度装入固定,操作方便、简单。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侧向凸出的两圆柱,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两侧壁及位于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前后贯穿下壳体,所述两侧壁顶部设有供圆柱向下组装入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有向前延伸的用以限制圆柱上下移动的水平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侧向凸出的两圆柱,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延伸的两侧壁及位于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前后贯穿下壳体,所述两侧壁顶部设有供圆柱向下组装入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有向前延伸的用以限制圆柱上下移动的水平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包含供圆柱向下组装入的直立槽,所述水平槽是自直立槽底端向前延伸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设有向后插入上凹槽内的下凸块,用以限制上壳体向上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扁平线束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上凸块,所述下壳体设有供上凸块插入的下凹槽,用以限制上壳体向上移动。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珣杨江杨修维
申请(专利权)人:协讯电子吉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