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红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7233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4:46
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包括进气软管总成主体、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小型气压控制阀、小型增加泵、气压调节管道、网状排气口、隔音区、内管、外管,所述进气软管总成主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进气管、气压调节管道以及排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所述的双进气管与双出气管,既可以单一使用一套,也可以同时使用,且修理便利,所述的气压调节管道通过小型气压控制阀、小型增加泵以及网状排气口配合保证了进气管内通入气体稳定,从而使进气软管更加耐用,所述的隔音层大大削弱其噪音,故其广泛的使用于各个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管,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
技术介绍
软管主要用于各行业各设备作软体连接的一种软管,具体应用领域涵盖了船舶、船坞、罐车、农业、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以及冷热水、蒸汽、通风、冷却、消防、液压,介质如气、水、雾、泥水、砂粒、铁粒等等各个方面。现有的进气软管都采用单一进气单一出气,在进气软管损坏时,不便修理与更换、寿命短,且进气软管不能够控制气体单位流入量,导致气体单位通入量大时软管膨胀,单位通入量少时软管紧缩,使软管不断受交变应力影响,极易导致进气软管报废,且现有进气软管不能隔音,在使用时噪音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包括进气软管总成主体、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小型气压控制阀、小型增加泵、气压调节管道、网状排气口、隔音区、内管、外管,所述进气软管总成主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进气管、气压调节管道以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且第一进气管位于第二进气管左方,所述气压调节管道由里向外依次为内管、隔音区以及外管,所述气压调节管道中部开有两通孔,且气压调节管道左方设有网状排气口,所述网状排气口与气压调节管道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与通孔相对应,所述网状排气口与气压调节管道连接处设有小型气压控制阀,所述气压调节管道右端与小型增加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小型增加泵与气压调节管道连接处设有小型气压控制阀,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且第一出气管位于第二出气管左方。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以及第二出气管材料均为NR天然橡胶。进一步的,所述的隔音区的隔音材料为硅酸铝岩棉。进一步的,所述的小型增加泵内置增压气体为进气软管导入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所述的双进气管与双出气管,既可以单一使用一套,也可以同时使用,且修理便利,所述的气压调节管道通过小型气压控制阀、小型增加泵以及网状排气口配合保证了进气管内通入气体稳定,从而使进气软管更加耐用,所述的隔音层大大削弱其噪音,故其广泛的使用于各个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整体效果图;图2时本技术部份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软管总成主体,2、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第一出气管,5、第二出气管,6、小型气压控制阀,7、小型增加泵,8、气压调节管道,9、网状排气口,10、隔音区,11、内管,12、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包括进气软管总成主体1、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第一出气管4、第二出气管5、小型气压控制阀6、小型增加泵7、气压调节管道8、网状排气口9、隔音区10、内管11、外管12,所述进气软管总成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进气管、气压调节管道8以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所述第一进气管2起主要导气作用,第二进气管3起辅助备用作用,且第一进气管2位于第二进气管3左方,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由里向外依次为内管11、隔音区10以及外管12,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中部开有两通孔,所述隔音区10主要起降低噪音作用,且气压调节管道8左方设有网状排气口9,所述网状排气口9与气压调节管道8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与通孔相对应,所述网状排气口9与气压调节管道8连接处设有小型气压控制阀6,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右端与小型增加泵7的管道连接,所述小型增加泵7与气压调节管道8连接处设有小型气压控制阀6,所述两小型气压控制阀6打开所述的额定值不同,当气压调节管道8气体单位流量超过小型气压控制阀6所设左方的额定值时,左方的小型气压控制阀6打开,排出少量气体,当气压调节管道8气体单位流量低于小型气压控制阀6所设的右方额定值时,右方的小型气压控制阀7打开,小型增加泵7通入气体增压,正常状态小型气压控制阀6为封闭状态,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出气管4、第二出气管5,且第一出气管4位于第二出气管5左方,所述的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第一出气管4以及第二出气管5材料均为NR天然橡胶,所述的隔音区10的隔音材料为硅酸铝岩棉,所述的小型增加泵7内置增压气体为进气软管导入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所述的双进气管与双出气管,既可以单一使用一套,也可以同时使用,且修理便利,所述的气压调节管道通过小型气压控制阀、小型增加泵以及网状排气口配合保证了进气管内通入气体稳定,从而使进气软管更加耐用,所述的隔音层大大削弱其噪音,故其广泛的使用于各个场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软管总成主体(1)、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第一出气管(4)、第二出气管(5)、小型气压控制阀(6)、小型增加泵(7)、气压调节管道(8)、网状排气口(9)、隔音区(10)、内管(11)、外管(12),所述进气软管总成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进气管、气压调节管道(8)以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且第一进气管(2)位于第二进气管(3)左方,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由里向外依次为内管(11)、隔音区(10)以及外管(12),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中部开有两通孔,且气压调节管道(8)左方设有网状排气口(9),所述网状排气口(9)与气压调节管道(8)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与通孔相对应,所述网状排气口(9)与气压调节管道(8)连接处设有小型气压控制阀(6),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右端与小型增加泵(7)的管道连接,所述小型增加泵(7)与气压调节管道(8)连接处设有小型气压控制阀(6),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出气管(4)、第二出气管(5),且第一出气管(4)位于第二出气管(5)左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进气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软管总成主体(1)、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第一出气管(4)、第二出气管(5)、小型气压控制阀(6)、小型增加泵(7)、气压调节管道(8)、网状排气口(9)、隔音区(10)、内管(11)、外管(12),所述进气软管总成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进气管、气压调节管道(8)以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且第一进气管(2)位于第二进气管(3)左方,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由里向外依次为内管(11)、隔音区(10)以及外管(12),所述气压调节管道(8)中部开有两通孔,且气压调节管道(8)左方设有网状排气口(9),所述网状排气口(9)与气压调节管道(8)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与通孔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江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