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1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盒,能够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带盒(30)具备盒壳体(31)。在盒壳体中设置有第一带区域(400)。在第一带区域中对卷绕了管状带(57)的带辊(571)进行容纳。沿第一带区域的外周设置有壁部(501)。壁部形成从带辊延伸的管状带的传送路径。在壁部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引导部(505)。引导部(505)以与带辊的容纳量无关的方式与管状带接触。在壁部和引导部之间设置有壁部(502、503、504)。壁部(502)设置于沿着虚拟线(523)的位置。虚拟线连接壁部(501)和壁部(504)。壁部(501、502、504)与管状带的一面相对。

Take the box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belt box that can be transported smoothly to the belt. The belt box (30) is provided with a box case (31). A first area (400) is arranged in the box housing. In the area, a roll (571) winding (57) is accommodated. A wall (501) is set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region. The wall forms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tubular band extending from the roll. A guide part (505) is provided o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wall. The guide unit (505) is in contact with the tubular band in a manner independent of the capacity of the roll. A wall (502, 503, 504)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ll and the guide part. The wall (502) is set at the position of the virtual line (523). The virtual 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wall part (501) and the wall (504). The wall (501, 502, 504) is relative to the one side of the tubular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盒本申请为2014年3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10123960.7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带盒”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纳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盒。
技术介绍
公知有容纳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盒。在日本特开平8-39908号公报中记载的带盒在盒壳体内具备带容纳区域。在带容纳区域中容纳有带辊,该带辊卷绕了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将带从带辊拉出,并沿传送路径传送。在传送路径中设置引导部,其与带辊的容纳量无关。引导部与带接触。在带辊和引导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壁部。多个壁部形成带的传送路径。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206916号公报中记载的带盒具备第一带容纳部和色带卷绕卷轴。在第一带容纳部中容纳有卷绕了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辊。色带卷绕卷轴对已经使用于对带打印后的墨带进行卷绕。在日本特开平8-39908号公报所记载的带盒中,位于带辊和引导部之间的多个壁部中的、与带的相同面相对的壁部呈锯齿形排列。由此,在带与多个壁部接触的情况下,存在带容易沿着壁部弯曲而使带和壁部之间的摩擦力变大的情况。由此,存在带不能够被顺畅地传送的可能性。在日本特开2011-206916号公报记载的带盒中,存在带的卷绕较缓慢而带辊的直径膨胀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带辊与色带卷绕卷轴接触而使带辊难于旋转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传送带的带盒。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带辊变得难于旋转的带盒。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盒包括盒壳体、带容纳区域、第一壁部、引导部、第二壁部、第三壁部和第四壁部。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以及在与所述前表面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面。带容纳区域是在所述盒壳体内对卷绕了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辊进行容纳的区域。第一壁部是沿所述带容纳区域的外周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从所述带辊延伸的所述带的传送路径。所述第一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面是所述带的一面。引导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壁部靠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侧。所述引导部以与所述带容纳区域中的所述带辊的容纳量无关的方式与所述带接触。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带的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二面是所述带的另一面。第二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第二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所述第二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二端部。第三壁部以所述带作为间隔而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三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第三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三端部。第四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和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第四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在沿着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连接的直线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与带的第一面相对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第四端部沿将第一端部和第四端部连接的直线而排列。由此,即使在所传送的带与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四壁部接触的情况下,带也难于弯曲。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四壁部与带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能够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盒中,所述第三端部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所述上下方向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面相对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三端部是圆柱状,因此即使带与第三壁部接触,也能够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盒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比所述带辊的卷绕中心靠近后方处将所述带从所述带辊拉出。所述第三端部也可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带辊的所述卷绕中心靠近后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与第三端部位于比带辊的卷绕中心靠近前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第三端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距离较短。由此,如果带辊的容纳量发生变化,则带辊的直径变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带的传送路径的变动也被限定在第三端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较短距离内。因此,带的传送路径的变动变小。因此,即使在带辊的容纳量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盒中,所述第四壁部也可以是圆筒状。在带与第四壁部接触的情况下,带和第四壁部的摩擦力变小。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盒中,所述第三壁部也可以是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线旋转的滚柱。所述上下方向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面相对的方向。在该情况下,与第三壁部不旋转的情况相比,在带与第三壁部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带盒中,所述带也可以是能够热收缩的管。在该情况下,例如,与热敏带等相比,带的韧度变强。如果带的韧度变强,则带变得易于与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四壁部接触,但是利用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四壁部使带难于弯曲。因此,能够顺畅地对带进行传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盒包括盒壳体、带容纳区域、臂部、色带卷绕卷轴、路径形成部和隔壁。盒壳体是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以及在与所述前表面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面的长方体状。带容纳区域是在所述盒壳体内对卷绕了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辊进行容纳的区域。臂部沿传送路径中的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而将所述带引导到排出口。所述臂部包含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色带卷绕卷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臂部和所述带容纳区域之间。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以卷绕用于向所述带进行打印的墨带的方式构成。所述带容纳区域和所述色带卷绕卷轴位于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一对角线连接所述盒壳体的一对角部。路径形成部设置于沿所述带容纳区域的外周的位置。所述路径形成部是形成所述带的所述传送路径的部位。隔壁设置在所述色带卷绕卷轴和所述带辊之间。所述隔壁从所述路径形成部沿所述外周的一部分而延伸。在该情况下,隔壁将色带卷绕卷轴和带辊之间隔开。由此,能够防止色带卷绕卷轴和带辊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带辊难以旋转。由此,能够切实地将带从带辊拉出。因此,能够确保打印质量。所述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盒还包括辊和第二开口部。辊也可以设置于位于第二对角线上的两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所述第二对角线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对角线交叉。所述辊也可以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开口部。所述上下方向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面相对的方向。所述辊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露出到所述盒壳体的前侧。第二开口部也可以在所述盒壳体中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二对角线上的所述两个角部中的另一角部。所述隔壁也可以沿将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连接的线而设置。因此,例如,在将带盒安装在打印装置的盒安装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设置于盒安装部的两个轴对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进行引导并且将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隔壁沿着连接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线,因此,通过隔壁,使带盒的重心靠近连接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线。由此,在利用两个轴对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进行引导并且安装于盒安装部的情况下,带盒的姿势稳定。因此,在将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带盒倾斜的可能性。所述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盒还包括第一壁部、引导部、第二壁部和第三壁部。第一壁部也可以是沿所述带容纳区域的外周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也可以形成从所述带辊延伸的所述带的传送路径。所述第一壁部也可以具有与所述带的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面也可以是所述带的一面。引导部也可以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盒,包括: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以及在与所述前表面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面;带容纳区域,是在所述盒壳体内对卷绕了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辊进行容纳的区域;第一壁部,是沿所述带容纳区域的外周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从所述带辊延伸的所述带的传送路径,所述第一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面是所述带的一面;引导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壁部靠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侧,所述引导部以与所述带容纳区域中的所述带辊的容纳量无关的方式与所述带接触,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带的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二面是所述带的另一面;第二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第二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所述第二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二端部;第三壁部,以所述带作为间隔而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三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第三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三端部,所述第三壁部是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线旋转的滚柱,所述上下方向是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面相对的方向;以及第四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和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第四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所述第四壁部是圆筒状,所述第四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在沿着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的直线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5 JP 2013-084839;2013.04.15 JP 2013-084841.一种带盒,包括:盒壳体,具有上表面、底面、前表面、以及在与所述前表面正交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面;带容纳区域,是在所述盒壳体内对卷绕了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辊进行容纳的区域;第一壁部,是沿所述带容纳区域的外周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从所述带辊延伸的所述带的传送路径,所述第一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面是所述带的一面;引导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壁部靠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侧,所述引导部以与所述带容纳区域中的所述带辊的容纳量无关的方式与所述带接触,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带的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二面是所述带的另一面;第二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第二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所述第二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二端部;第三壁部,以所述带作为间隔而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三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第三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相对的一端即第三端部,所述第三壁部是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线旋转的滚柱,所述上下方向是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底面相对的方向;以及第四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部和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第四壁部形成所述传送路径,所述第四壁部是圆筒状,所述第四壁部具有与所述带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关真理子加藤努远西寿子法塔夏岩本匡司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