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844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56
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的带盒。该带盒具有:盒壳体(45);压印辊(44),其对被夹压在压印辊(44)与打印头(31)之间的墨带(R)和打印带(T)进行进给;带送出口(47),其设置于盒壳体(45),将与墨带(R)分离后的打印带(T)向盒壳体(45)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52),其具有以从带送出口(47)的缘部朝盒壳体(45)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前侧引导部(53)和后侧引导部(54),送出引导件(52)的前侧引导部(53)具有引导面(61),该引导面(61)的末端部(53b)与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53a)与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长,假想线(A)通过夹压位置和带送出口(47)的中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纳打印带并且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带盒。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带盒,公知有具有如下部件的带盒:带芯,其以能够送出打印带(标签带)的方式卷绕有打印带(标签带);墨带送出卷轴,其以能够送出墨带的方式卷绕有墨带;墨带卷绕卷轴,其卷绕从墨带送出卷轴送出的墨带;以及盒壳体,其收纳上述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带盒中,在盒壳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状的带送出口,打印带为从该带送出口向盒壳体的外部送出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5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外,这种带盒通常在将打印带的末端始终从带送出口拉出的状态下使用,但在安装带盒的带打印装置中,有时将打印带的末端一度拉回至盒壳体内,然后,再次将该末端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例如,通过将打印带的末端拉回至位于盒壳体的内侧的打印头的位置,在打印带的末端部也能够进行各种打印。但是,在如上述那样的带盒中,在想要将打印带的末端一度拉回,然后,再次将该末端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时,产生了如下问题:打印带的末端靠近打印头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该末端未进入带送出口。即,打印带通过打印头和压印辊的夹压,贴附于墨带。因此,针对从该夹压位置送出的打印带,产生被朝墨带侧、即打印头侧拉伸的力。由于该力,有时打印带的末端靠近打印头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从而该末端未进入带送出口。其结果,无法将一度拉回的打印带的末端正常地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的带盒。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带盒是被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的带盒,其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压印辊,其收纳在盒壳体内,对被夹压在该压印辊与打印头之间的墨带和打印带进行进给;带送出口,其设置于盒壳体,将由压印辊进给来的、与墨带分离后的打印带向盒壳体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其具有以从带送出口的缘部朝盒壳体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打印头侧的第1引导部和压印辊侧的第2引导部,将打印带的末端引导至带送出口,送出引导件的第1引导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的末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该假想线通过夹压位置和带送出口的中心。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1引导部形成为:末端部比与打印带分离后的墨带更靠假想线侧。此外,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1引导部形成为:末端部面向与打印带分离后的墨带。根据这些结构,即使由于来自墨带的力,使打印带的末端靠近打印头侧(墨带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该末端也与第1引导部的引导面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从带送出口送出。这样,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送出。另外,作为将打印带的末端拉回到盒壳体内的壳体,当然可以为利用压印辊进行反向进给的壳体,还考虑由于搬运时的振动等而将打印带的末端拉入到盒壳体内的壳体。另一方面,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2引导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的末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2引导部形成为:引导面的延长线与假想线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通过带送出口的中心的压印辊外周的法线与假想线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以下。此外,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2引导部形成为:末端部面向压印辊外周。根据这些结构,即使打印带的末端靠近压印辊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该末端也与第2引导部的引导面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从带送出口送出。这样,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更加可靠地从带送出口送出。此外,优选的是,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带送出口的缘部朝盒壳体的外侧突出。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用户把持带盒时等,用其手指将打印带的末端推回到盒壳体的内侧,打印带的末端的推回也会被该突出部阻碍。因此,不会超过突出部的位置地被推回。即,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使该打印带可靠存在的位置接近带切割器的切断位置。因此,在不进行打印带的末端检测的带打印装置中,能够尽量减少制作的标签的末端侧的空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闭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示出盒安装部以及安装于盒安装部的带盒的俯视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带打印装置的标签制作动作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带送出口的周围的主要部分俯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与安装有该带盒的带打印装置进行说明。在该带打印装置中,从安装的带盒送出打印带以及墨带来进行打印,将打印带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来制作标签(带片)。如图1以及图2所示,带打印装置1通过装置壳体11形成外壳,在装置壳体11的前半部分上表面配设有具有各种键的键盘12。另一方面,在装置壳体11的后半部分左上表面较宽地设置有开闭盖13,在开闭盖13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打开开闭盖13的盖打开按钮14。而且,在装置壳体11的后半部分右上表面配设有对来自键盘12的输入结果等进行显示的长方形的显示器15。凹陷形成有盒安装部21,当按下盖打开按钮14来打开开闭盖13时,在盒安装部21的内部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带盒C。带盒C在开闭盖13打开的状态下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1。在装置壳体11的左侧部形成有与盒安装部21相连的带排出口22,在盒安装部21与带排出口22之间形成有带排出路径23。而且,在装置壳体11内部以与带排出路径23面对的方式内置有带切割器24。带切割器24具有剪刀式的切割器构造,具有固定刃25、以及经由支承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刃25的可动刃26(参照图4)。另外,固定刃25和可动刃26中的固定刃25位于盒安装部21侧。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21配设有:热敏式的打印头31,其收纳于头罩30内;压印驱动轴32,其与打印头31对置;卷绕侧驱动轴33,其与后述的墨带卷绕卷轴43嵌合;送出侧驱动轴34,其与后述的墨带送出卷轴42嵌合;以及后述的带卷轴41的定位突起35。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和送出侧驱动轴34贯通盒安装部21的底板21a,在底板21a的下部空间配设有对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和送出侧驱动轴34进行驱动的进给动力系统。另外,图3是在带盒C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处进行了剖切的俯视剖视图。打印头31由将多个发热元件(省略图示)上下排列设置而得的热打印头构成。即,打印头31在与后述的压印辊44之间夹压着打印带T以及墨带R的状态下,对各发热元件分别进行发热驱动,由此,将墨带R上的墨以点为单位热转印到打印带T上。另一方面,带盒C具有:带卷轴41,其卷绕打印带T;墨带送出卷轴42,其卷绕墨带R;墨带卷绕卷轴43,其卷绕墨带R;压印辊44,其与打印头31对置;以及盒壳体45,其收纳上述部件。此外,在盒壳体45贯通形成有供头罩30贯插的头开口46。并且,在盒壳体45的左侧壁形成有用于将打印带T向盒壳体45的外部送出的缝隙状的带送出口47。带送出口47的周围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在将带盒C安装于盒安装部21时,头罩30插入于头开口46,定位突起35插入于带卷轴41的中心孔。此外,与此同时,压印辊44的中心孔与压印驱动轴32嵌合,墨带卷绕卷轴43的中心孔与卷绕侧驱动轴33嵌合,墨带送出卷轴42与送出侧驱动轴34嵌合。打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盒,其被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压印辊,其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对被夹压在该压印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墨带和打印带进行进给;带送出口,其设置于所述盒壳体,将由所述压印辊进给来的、与所述墨带分离后的所述打印带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其具有以从所述带送出口的缘部朝所述盒壳体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所述打印头侧的第1引导部和所述压印辊侧的第2引导部,将所述打印带的末端引导至所述带送出口,所述送出引导件的所述第1引导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的末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该假想线通过夹压位置和所述带送出口的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9 JP 2015-0558251.一种带盒,其被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压印辊,其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对被夹压在该压印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墨带和打印带进行进给;带送出口,其设置于所述盒壳体,将由所述压印辊进给来的、与所述墨带分离后的所述打印带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其具有以从所述带送出口的缘部朝所述盒壳体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所述打印头侧的第1引导部和所述压印辊侧的第2引导部,将所述打印带的末端引导至所述带送出口,所述送出引导件的所述第1引导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的末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该假想线通过夹压位置和所述带送出口的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出引导件的所述第1引导部形成为:所述末端部比与所述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友之新谷明广佐佐木泰志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