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包括上盖组件、旋盖、锅体和开盖按钮,开盖按钮位于锅体上,上盖组件与锅体铰接,旋盖位于上盖组件的下方,并可绕上盖组件中心轴转动,开盖按钮的上端设有扣钩,扣钩穿过锅体侧壁的孔,且在开盖状态时与锅体上端的挡块相接触,上盖组件上与锅体挡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扣钩与该凹槽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锅体与旋盖之间设有:能在旋盖处于旋合状态时限制所述扣钩动作的防误开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设置了旋合后限制开盖按钮动作的防误开结构,使得旋合后开盖按钮不能动作,避免了先按开盖按钮,造成的旋开困难或被蒸汽突然冲出烫伤现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压力锅,特别是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属于电压力锅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连体电压力锅开盖需要先将锅盖(或旋盖)旋到一定角度,然后再按开盖按钮才能打开盖。但是如果用户出现误操作,即先按开盖按钮,然后再旋锅盖,就会出现锅盖旋开困难的现象;或者锅盖突然弹开,高温蒸汽冲出,容易烫伤用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通过在可旋转的锅盖上增加一拨块。旋盖时,通过拨块拨动一类“H”形转块,使“H”形转块中的一边扣到开盖按钮上设置的扣内。此类装置活动构件过多,“H”形转块容易损坏,同时成本高, 很难被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单结构,能避免误开盖, 性能稳定,成本低的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包括上盖组件、旋盖、锅体和开盖按钮,开盖按钮位于锅体上,上盖组件与锅体铰接,旋盖位于上盖组件的下方,并可绕上盖组件中心轴转动,开盖按钮的上端设有扣钩,扣钩穿过锅体侧壁的孔,且在开盖状态时与锅体上端的挡块相接触,上盖组件上与锅体挡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扣钩与该凹槽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锅体与旋盖之间设有能在旋盖处于旋合状态时限制所述扣钩动作的防误开盖装置。上述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上的“π ”形梁和锅体的挡块的凹槽组成,所述梁一端固定到旋盖上,另一端为横向自由端,在锅盖与锅体处于旋合状态时,旋盖上“1 ”形梁的自由端插到所述挡块的凹槽内限制扣钩位移。为了使旋盖旋合过程中,所述“π,,形梁的自由端能顺利插到所述挡块的凹槽内, 所述‘S ”形梁为与旋盖同心的圆弧形横条。上述的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上的“π ”形梁和开盖按钮的扣钩顶部的凹槽组成,所述梁一端固定到旋盖上,另一端为向下的自由端,当旋盖与锅体处于旋合状态时,‘S ”形梁卡到所述扣钩顶部的凹槽内,限制扣钩的位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旋合后限制开盖按钮动作的卡位结构,使得旋合后开盖按钮不能动作,避免了先按开盖按钮,造成的旋开困难或被蒸汽突然冲出烫伤现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展开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旋合状态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旋开状态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旋合状态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包括上盖组件1、旋盖 2、锅体3和开盖按钮4,开盖按钮4位于锅体3上,上盖组件1与锅体3铰接,旋盖2位于上盖组件1的下方,并可绕上盖组件1的中心轴转动,开盖按钮4的上端设有扣钩41,扣钩41 穿过锅体3侧壁的孔,与锅体上端的挡块31相接触,上盖组件1上与锅体挡块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11,扣钩41与上盖组件1上的扣槽11相扣合,锅体3与开盖按钮4上的扣钩 41之间设有防误开盖装置。所述的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2上的一“π ”形梁21和锅体的挡块31上的凹槽311组成,所述‘S,,形梁21 —端固定到旋盖2上,另一端为横向自由端,并为与旋盖2同心的圆弧形横条,当旋盖2与锅体3处于旋合状态时,如图2、图3所示,旋盖 2上“π ”形梁21的横向自由端插到所述挡块的凹槽311内,使开盖按钮扣41不能从扣合状态脱出,实现旋合状态防止误开盖的功能;当旋盖2与锅体3处于旋开状态时,如图5、图 6所示,‘S ”形梁21从挡块的凹槽311内脱出,使开盖按钮4可以移动,开盖按钮的扣钩41 可以从扣合状态脱离,此时按动开盖按钮4并可以打开盖。实施例1也可采用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将”π ”形梁21的强度做足够,挡板31 就可以取消,同样也可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2上的一“π ” 形梁21和开盖按钮的扣钩41顶部上的凹槽411组成,所述梁21 —端固定到旋盖2上,另一端为方向向下的自由端,当旋盖2与锅体3处于旋合状态时,‘S ”形梁21卡到所述扣钩 41顶部上的凹槽411内,同样也可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所述“π ”形梁21可以简化成凸块,旋合时可以卡到所述扣钩41顶部上的凹槽411内,同样也可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权利要求1.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包括上盖组件(1)、旋盖(2)、锅体(3)和开盖按钮(4),开盖按钮(4)位于锅体(3)上,上盖组件(1)与锅体(3)铰接,旋盖(2)位于上盖组件(1)的下方,并可绕上盖组件中心轴转动,开盖按钮(4)的上端设有扣钩(41),扣钩(41) 穿过锅体(3)侧壁的孔,且在开盖状态时与锅体(3)上端的挡块(31)相接触,上盖组件(1) 上与锅体挡块(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11),所述扣钩(41)与该凹槽(11)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锅体(3)与旋盖(2)之间设有能在旋盖(2)处于旋合状态时限制所述扣钩(41) 动作的防误开盖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其特征是上述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2)上的‘S ”形梁(21)和锅体挡块(31)的凹槽(311)组成,所述“π ”形梁(21) 一端固定到旋盖(2)上,另一端为横向自由端,在旋盖(2)与锅体(3)处于旋合状态时,旋盖 (2)上‘S ”形梁(21)的自由端插到所述挡块(31)的凹槽(311)内限制扣钩(41)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π”形梁 (21)为与旋盖(2)同心的圆弧形横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上的“1 ”形梁(21)和开盖按钮的扣钩(41)顶部的凹槽(411)组成,所述“π ” 形梁(21) —端固定到旋盖(2)上,另一端为向下的自由端,当旋盖(2)与锅体(3)处于旋合状态时,“1 ”形梁(21)卡到所述扣钩(41)顶部的凹槽(41)内,限制扣钩(41)的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误开盖装置由旋盖(2)上的凸块和开盖按钮的扣钩(41)顶部的凹槽(411)组成,当旋盖(2)与锅体(3)处于旋合状态时,旋盖(2)上的凸块卡到所述扣钩(41)顶部的凹槽(41)内,限制扣钩(41)的位移。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包括上盖组件、旋盖、锅体和开盖按钮,开盖按钮位于锅体上,上盖组件与锅体铰接,旋盖位于上盖组件的下方,并可绕上盖组件中心轴转动,开盖按钮的上端设有扣钩,扣钩穿过锅体侧壁的孔,且在开盖状态时与锅体上端的挡块相接触,上盖组件上与锅体挡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扣钩与该凹槽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锅体与旋盖之间设有能在旋盖处于旋合状态时限制所述扣钩动作的防误开盖装置。本技术由于设置了旋合后限制开盖按钮动作的防误开结构,使得旋合后开盖按钮不能动作,避免了先按开盖按钮,造成的旋开困难或被蒸汽突然冲出烫伤现象,使用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防误开盖装置的连体电压力锅,包括上盖组件(1)、旋盖(2)、锅体(3)和开盖按钮(4),开盖按钮(4)位于锅体(3)上,上盖组件(1)与锅体(3)铰接,旋盖(2)位于上盖组件(1)的下方,并可绕上盖组件中心轴转动,开盖按钮(4)的上端设有扣钩(41),扣钩(41)穿过锅体(3)侧壁的孔,且在开盖状态时与锅体(3)上端的挡块(31)相接触,上盖组件(1)上与锅体挡块(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11),所述扣钩(41)与该凹槽(11)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锅体(3)与旋盖(2)之间设有:能在旋盖(2)处于旋合状态时限制所述扣钩(41)动作的防误开盖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立共,古来添,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