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56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9:47
提供带盒,能够抑制打印带产生褶皱,同时使墨带的进给稳定。带盒具有缩回防止部(47),该缩回防止部(47)在比压印辊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标签带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标签带向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47)与朝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压印辊之间夹持标签带,缩回防止部(47)具有:带夹持部(55),在该带夹持部(55)与压印辊之间夹持标签带;以及上游侧基端部(56),其设置于带夹持部(55)的带进给上游侧,在从挠曲方向(B)观察时与第2墨带引导部(52)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于带夹持部(55)的基端部。

Take the box

The feed box is provided, which can inhibit the wrinkle of the print band and stabilize the feed of the ink belt. With the box is retracted to prevent Department (47), (47) to prevent the retraction in position with the embossing rollers on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feed box is supported on the cantilever shell, which is to be elastically flexural tension feed label belt, with a tag with the shell box to retract, in the retracted to prevent part (47) to label tape between the upstream and feed toward the band side of the embossing rollers move, preventing part (47) has retracted with the clamping portion (55), held at the belt clip (55) with a tag sandwiched between and embossing roll; and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proximal end (56)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belt, the clamping portion (55) with feed in the upstream direction from deflection (B) observation and second ink ribbon guide (52) at a position overlapping, arranged with clamping part (55) of the base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带盒。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用于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带盒,在该带盒中,具有盒壳体、标签带、墨带、压印辊、缩回防止部和引导壁。标签带具有剥离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剥离带上的打印带,收纳在盒壳体中。墨带收纳在盒壳体中。压印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在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标签带向盒壳体外送出,并能够伴随标签带向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缩回防止部在比压印辊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标签带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此外,伴随标签带向盒壳体内的缩回,在缩回防止部与朝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压印辊之间夹持标签带。引导壁相对于缩回防止部设置在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引导壁与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墨带进行引导。在该带盒中,缩回防止部从基端部至前端部具有大致均匀的直径。在该带盒中,当压印辊伴随标签带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时,在压印辊与缩回防止部夹持着标签带,使得标签带不会进一步缩回到盒壳体内。此外,被悬臂支撑的缩回防止部挠曲,由此在从缩回防止部至压印辊的区域中,抑制了标签带的长度方向过度弯曲。其结果,抑制了打印带从剥离带部分地剥离的情况,从而抑制了打印带产生褶皱(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5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以下的课题。在如现有这样的带盒中,在相对于缩回防止部设置在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的墨带引导部、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其结果,墨带有可能产生褶皱等,从而妨碍墨带的进给。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打印带产生褶皱、同时使墨带的进给稳定的带盒。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带盒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带状部件,其具有衬纸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上的打印带,被收纳在盒壳体中;墨带,其被收纳在盒壳体中;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带状部件向盒壳体外送出,能够伴随带状部件向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缩回防止部,其在比辊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带状部件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带状部件向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与朝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辊之间夹持带状部件;以及墨带引导部,其相对于缩回防止部,设置在基于带状部件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墨带引导部与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墨带进行引导,缩回防止部具有:带夹持部,在该带夹持部与辊之间夹持带状部件;以及上游侧基端部,其在带夹持部的带进给上游侧且从挠曲方向观察时与墨带引导部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于带夹持部的基端部。根据该结构,与缩回防止部不具有上游侧基端部的情况相比,缩回防止部的刚性较高,因此基于带状部件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的挠曲量较小。因此,即使在缩回防止部挠曲的情况下,缩回防止部的前端部也不会非常接近墨带引导部。而且,与墨带引导部相对的上游侧基端部未设置于带夹持部的前端部。因此,抑制了在墨带引导部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的情况。此外,缩回防止部挠曲,由此在从缩回防止部至辊的区域中,抑制了带状部件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作“带长度方向”。)过度弯曲的情况。因此,带盒能够抑制打印带产生褶皱,同时使墨带的进给稳定。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带打印装置具有检测部,带盒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缩回防止部设置成从第2壁部朝向第1壁部突出,带状部件具有侧边部分地在带宽方向上突出的检测凸部,作为卷绕成卷状的带卷而被收纳在盒壳体中,在第1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露出区,从带卷送出的带状部件的检测凸部在该露出区露出,使得在将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状态下,利用检测部对检测凸部的通过进行检测。根据该结构,当从带卷送出带状部件时,利用检测部对在露出区露出的检测凸部的通过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具有位置限制部,该位置限制部设置于缩回防止部的突出方向前方,通过与检测凸部的突出端接触,限制带状部件在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缩回防止部的挠曲量较小,因此与缩回防止部的挠曲量较大的情况相比,在从缩回防止部至辊的区域中,带状部件的带长度方向的弯曲程度较大。因此,在从缩回防止部至辊的区域中,带状部件的抵抗从带宽方向按压的力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检测凸部的突出端与设置于缩回防止部的突出方向前方的位置限制部抵接的情况下,对带状部件有效地作用向与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相反侧限制的力。因此,有效地限制了带状部件在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图3所示的带盒在卸下了上壳体的情况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收纳在图3所示的带盒中的标签带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带盒的俯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带盒的下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带盒的下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图3所示的带盒的下壳体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安装有图3所示的带盒的带打印装置的、关闭了开闭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安装有图3所示的带盒的带打印装置的、打开了开闭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用于说明安装有图3所示的带盒的带打印装置的打印动作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带盒的位置限制部的图。图12的(a)和(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的带盒的缩回防止部挠曲前后的状态的图,图12的(c)是示出图3所示的带盒的缩回防止部挠曲前后的状态的图。在图12的(a)~(c)中,图左侧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图,图右侧是从在水平面内与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1和安装有带盒1的带打印装置100进行说明。该带盒1例如用于制作设备管理用的标签,具有预先切割为固定形状的多个标签部13。另外,下面使用“前”“后”“左”“右”“上”“下”(在图中,将这些方向依次记述为“前”“后”“左”“右”“上”“下”)等对附图进行说明,但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定于这些方向。参照图1对带盒1进行说明。带盒1具有标签带2、带卷轴3、墨带4(参照图7)、墨带送出卷轴5、墨带卷绕卷轴6、压印辊7、以及收纳上述部件的盒壳体8。参照图2对标签带2进行说明。标签带2具有打印带11和衬纸带12。打印带11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的一个面上。打印带11上形成有多个标签部13、第1非标签部14和第2非标签部15。多个标签部13以沿着打印带11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作“带长度方向”。)大致相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上。标签部13为利用带打印装置100进行打印的部位。第1非标签部14以沿着设置有后述的检测凸部16的一侧的第1侧边部61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上。第2非标签部15以沿着与设置有第1非标签部14的第1侧边部61相反侧的第2侧边部62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上。另外,打印带11和衬纸带12的材质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纸类、树脂膜类等各种材质。在对打印带11进行冲切处理后,将大致“眼镜的边缘”状的不需要部分去掉,由此在打印带11上形成多个标签部13、第1非标签部14和第2非标签部15。即,在标签带2中,将打印带11的不需要部分去掉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盒,其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带状部件,其具有衬纸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所述衬纸带上的打印带,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墨带,其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外送出,能够伴随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缩回防止部,其在比所述辊靠所述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所述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所述带状部件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与朝所述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所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状部件;以及墨带引导部,其相对于所述缩回防止部设置在基于所述带状部件的张力的、所述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墨带引导部与所述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所述墨带进行引导,所述缩回防止部具有:带夹持部,在该带夹持部与所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状部件;以及上游侧基端部,其在所述带夹持部的所述带进给上游侧且从所述挠曲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墨带引导部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于所述带夹持部的基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30 JP 2015-0689601.一种带盒,其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带状部件,其具有衬纸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所述衬纸带上的打印带,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墨带,其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外送出,能够伴随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缩回防止部,其在比所述辊靠所述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所述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所述带状部件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与朝所述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所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状部件;以及墨带引导部,其相对于所述缩回防止部设置在基于所述带状部件的张力的、所述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墨带引导部与所述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所述墨带进行引导,所述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友之佐佐木泰志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