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剂输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55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催化剂输送器,包括以下部件:顶盖12、外筒体1、内锥体2、立管3和出口管4;其中,内锥体2将该输送器分隔为自上而下的两部分,上部为催化剂储备室17,下部为催化剂流化室18;立管3与催化剂储备室的下端相连通;出口管4与催化剂流化室下端相连通。该输送器通过调节催化剂储备室与流化室的压力差以及流化室与下游反应系统的压力差,比较精确地控制催化剂颗粒的输送量,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剂输送器
本技术涉及石油烃的催化裂化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催化剂输送器。
技术介绍
由于催化裂化是一种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是重油轻质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几十年来,催化裂化过程一直是炼油行业的一个研究重点。然而,不管是工艺开发,还是催化剂研制,或者是原料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都离不开试验装置。常用的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固定床、固定流化床、ARCO装置以及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在具体试验过程中,除了上述装置外,催化剂输送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输送器的操作性能不仅会影响反应器内催化剂的活性状态,而且对于试验数据的代表性也会有直接影响。USP4978441公开了一种催化剂输送装置。该装置的外形为圆筒状,其内有一在外力作用下往复运动的活塞,催化剂颗粒位于活塞的上部,并处于流化状态。在活塞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活塞上部的压力增加,催化剂颗粒和流化介质在上述压力的作用下经输送管进入反应器中。但是,该装置只能间歇式操作,且催化剂的输送量也是不稳定的,因此,会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输送器。-->本技术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包括以下部件:顶盖12、外筒体1、内锥体2、立管3和出口管4;其中,内锥体2将该输送器分隔为自上而下的两部分,上部为催化剂储备室17,下部为催化剂流化室18;立管3与催化剂储备室的下端相连通;出口管4与催化剂流化室下端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可连续地向反应系统输送催化剂,为烃油的催化裂化试验创造了有利条件。2.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通过调节催化剂储备室与流化室的压力差以及流化室与下游反应系统的压力差,比较精确地控制催化剂颗粒的输送量,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主要包括以下部件:顶盖12、外筒体1、内锥体2、立管3和出口管4。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为一立式罐状结构,其高径比为5~20∶1,优选5~10∶1。该输送器的底部为漏斗型,其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10~30°。漏斗型部分的垂直高度占该输送器总高度的10~30%。顶盖12与外筒体1的上端密封连接,例如,可在顶盖12与外筒体1之间设置密封垫片,并采用螺栓和螺母将上述二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此外,在顶盖上还设置有催化剂入口管11和流化介质出口管5。内锥体2设置在外筒体1的内部,且二者最好同轴设置。内锥体的上沿-->与外筒体固定连接,例如二者既可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将它们铸造为一体。内锥体将该输送器分隔为自上而下的两部分,上部为催化剂储备室17,下部为催化剂流化室18,且所述储备室与流化室的容积比为1∶1~4,优选1∶2~3。内锥体的下端开口与立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立管3垂直设置,且最好与内锥体和外筒体同轴设置。立管3的内径与外筒体的内径之比为1∶5~20,优选1∶6~10;而立管3的高度与外筒体的高度之比为1∶3~10,优选1∶3~5。本技术对所述内锥体的形状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能使储备室内的催化剂比较顺畅地经立管3输送到流化室内即可。在立管3的下方设置催化剂托盘9。该催化剂托盘下沿至立管3下端的垂直距离与立管内径的比值为0.5∶1~4,优选1∶2~3。催化剂托盘的内径与立管3的内径之比为2~5∶1,优选3~4∶1。催化剂托盘的高度与其内径的比值为0.5∶2~4,优选1∶2。为了使来自立管3的催化剂比较顺畅地进入流化室并在流化室内均匀分布,最好在立管3下端与催化剂托盘9之间设置松动风分布环10。本技术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的下端,即外筒体的下端设计为漏斗型,催化剂出口管4的一端与外筒体的下端相连通,而另一端与油剂混合室15相连通。在催化剂储备室17的下端设有松动风入口管6,而松动风出口管5设置在顶盖12上。在催化剂流化室18的下端设有流化风入口管7,而流化风出口管8设置在流化室的侧上方。上述松动风和流化风的入口管最好与树枝状分布器或环形分布器相连,以使流化介质的分布更加均匀。本技术所提供的催化剂输送器的工作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催化剂经入口管11加入催化剂储备室中17,松动风(例如,蒸汽或氮气)经松动风入口管6进入催化剂储备室中,对其内的催化剂进行适度松动。松动介质穿过催化剂床层后,经松动风出口管5排除。储备室内的催化剂经立管3、-->催化剂托盘9进入流化室内。流化介质(例如,蒸汽或氮气)经流化风入口管7进入,使流化室内的催化剂充分流化,并可按照工艺条件的要求使流化室维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以便为后续的反应过程创造条件。流化室内的流化介质部分经流化风出口管8排除,而其余部分与催化剂一同经催化剂出口管4进入油剂混合室15。与此同时,预热后的烃油原料经管线14注入油剂混合室15中,烃油原料与催化剂混合,油剂混合物进入反应管13中并在指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油剂混合物送入后续分离系统16,进一步分离为各种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催化剂输送器,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器包括以下部件:顶盖(12)、外筒体(1)、内锥体(2)、立管(3)和出口管(4);其中,内锥体(2)将该输送器分隔为自上而下的两部分,上部为催化剂储备室(17),下部为催化剂流化室(18);立管(3)与催化剂储备室的下端相连通;出口管(4)与催化剂流化室下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剂输送器,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器包括以下部件:顶盖(12)、外筒体(1)、内锥体(2)、立管(3)和出口管(4);其中,内锥体(2)将该输送器分隔为自上而下的两部分,上部为催化剂储备室(17),下部为催化剂流化室(18);立管(3)与催化剂储备室的下端相连通;出口管(4)与催化剂流化室下端相连通。2、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器的高径比为5~20∶1;输送器的底部为漏斗型,其与垂直方向的夹角a为10~30°;漏斗型部分的垂直高度占该输送器总高度的10~30%。3、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与外筒体(1)的上端密封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锥体的上沿与外筒体内侧固定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1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储备室(17)与流化室(18)的容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铁栋钟孝湘俞祥麟李松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