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53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置于反应器主体下部的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与气体进口连通,反应器主体的上端设有气相出口,下部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的物料出口位于气体分布器的下方,所述反应器主体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外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的一端设有物料进口和排渣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物料在上升管、反应器主体及下降管形成的物流循环,实现反应器内各相均匀混合,避免局部飞温;同时反应器在进口物料初步加氢的基础上,对于重质成分深度加氢,提高反应转化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直接液化和石油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外循环反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实验室、小试或中试规模上用于煤直接液化的反应器通常是管式反应器、沸腾床反应器或外循环悬浮床反应器;其中,管式反应器是一种细长的圆筒,没有多余的物件,为了达到足够的停留时间,通常要几个反应器串联,由于受流体流动的限制,生产规模不大;沸腾床反应器适用于低浓度高分散高活性的催化剂,存在催化剂损失和循环泵苛刻操作条件的限制;外循环悬浮反应器同样存在循环泵操作条件和由于内件结构引起的结焦问题。另外有些反应器,底部结构复杂,并且进料管易形成冲刷腐蚀,不利于反应器的稳定长周期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引起物料结焦,提高反应转化率的外循环反应器。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置于反应器主体下端的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与气体进口连通,反应器主体的上端设有气相出口,下部设有物料出口,所述反应器主体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外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的一端设有物料进口和排渣口。所述外循环装置包括上升管和下降管,所述上升管的一端同下降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升管的另一端同反应器主体的上部连接,下降管的另一端同反应器主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物料进口位于上升管的下端,排渣口位于下降管的底端。-->所述上升管与反应器主体的连接处距离反应器主体顶部为反应器主体高度的15-30%。所述反应器主体高度为外循环装置高度的20-50%。所述反应器主体截面积为外循环装置截面积的10-50倍。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a.由于外循环装置由上升管和下降管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b.本技术没有多余的内构件,避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焦粒易于敷贴的基体,不易引起物料结焦,使反应器稳定运行周期延长。c.反应器便于操作,温度控制相对容易,由于进料自上升管提升速度较快,物料的快速混合和循环使物料各相温度混合均匀。d.对于煤液化反应,本外循环反应器具有上下两个物料出口,使易于反应的物料先期离开系统,对于难于反应的重质物料继续深度加氢后排出,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器主体2、气体分布器3、下降管4、上升管5、物料进口6、排渣口7、物料出口8、气体进口9、气相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反应器主体1、置于反应器主体1下部的气体分布器2,气体分布器2与气体进口8连通,反应器主体1的上端设有气相出口9,下部设有物料出口7,所述的物料出口7位于气体分布器2的下方,反应器主体1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外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由上升管4和下降管3,上升管4的一端同下降管3的一端连接,上升管4的另一端同反应器主体1的上部连接,下降管3的另一端同反应器主体1的底部连接,物料进口5位于上升管4的下端,排渣口6位于下降管3的底端;其中上升管4与反应器主体1的连接处距离反应器主体1顶部为反应器主体1高度的30%,反应器主体1高度为外循环装置高度的35%,另外,反应器主体截面积为上升管或下降管截面积的50倍。-->实施例2其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上升管4与反应器主体1的连接处距离反应器主体1顶部为反应器主体1高度的20%,反应器主体1高度为外循环装置高度的50%,另外,反应器主体截面积为上升管或下降管截面积的30倍。实施例3其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上升管4与反应器主体1的连接处距离反应器主体1顶部为反应器主体1高度的15%,反应器主体1高度为外循环装置高度的20%,另外,反应器主体截面积为上升管或下降管截面积的10倍。当反应器工作时,由于物料在上升管4中能保持较快的上升速度,而在反应器主体1中缓慢下行,依靠上升管4和下降管3间的密度差形成浆相循环流动。物料通过上升管4下端的进料口5进入上升管4,初步反应后的物料进入反应器主体1空间,先进行轻质物料(气相)分离,重质物料继续在反应器主体1中缓慢下行,新鲜氢气由气体进口8注入到反应器主体内,经气体分布器2上行,与下行的重质物料反应,使其进行深度加氢,反应后气相物料自顶部的气相出口9排出,而重质物料在反应器主体中进行加氢反应后一部分自反应器底部的物料出口7排出,另一部分由下降管3循环到上升管4中继续进行反应,产生的渣物质从外循环装置的排渣口6排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物料在上升管、反应器主体及下降管形成的物流循环,实现反应器内各相均匀混合,避免局部飞温;同时反应器在进口物料初步加氢的基础上,对于重质成分深度加氢,提高反应转化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置于反应器主体(1)下部的气体分布器(2),气体分布器(2)与气体进口(8)连通,反应器主体(1)的上端设有气相出口(9),下部设有物料出口(7),所述的物料出口(7)位于气体分布器(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主体(1)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外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的一端设有物料进口(5)和排渣口(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循环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置于反应器主体(1)下部的气体分布器(2),气体分布器(2)与气体进口(8)连通,反应器主体(1)的上端设有气相出口(9),下部设有物料出口(7),所述的物料出口(7)位于气体分布器(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主体(1)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外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的一端设有物料进口(5)和排渣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装置包括上升管(4)和下降管(3),所述上升管(4)的一端同下降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升管(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星肖钢侯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汉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